新高考背景下学科整合及多师合作授课模式的实践
——以数理“助教”地理课堂为例

2016-12-22 05:49江跃燕邵凤莲
江苏教育 2016年59期
关键词:数理助教学科知识

江跃燕 邵凤莲

新高考背景下学科整合及多师合作授课模式的实践
——以数理“助教”地理课堂为例

江跃燕1邵凤莲2

当前中学教学中,各学科教师各司其职,学科壁垒“森严”,导致学生的地理学习产生了诸多障碍。浙江省新高考的实施为选课组合、师资配备等方面提供了便利,为地理与相关学科知识整合和课堂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为解决新高考课时紧张、师资配备不均等问题,尝试实践学科知识交叉“捆绑”授课、多师合作授课模式。

地理;数学;物理;学科整合;多师合作授课

一、学科整合及多师授课模式实践的背景

1.当前高中学科授课现状。

与初中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编排模式不同,现今的高中学科知识体系,凸显学科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学科壁垒森严。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各司其职”,各学科之间自成体系,较少沟通和联系,忽略了科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忽略了学生横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割裂,导致学生认识世界时的目光狭窄、理解事物时的一叶障目、解决问题时的捉襟见肘。显然,传统的高中分科教学模式不利于真正地培育学生综合性的核心素养。

2.高中地理课程及教学特点。

地理学科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之为“开放的复杂巨大系统”。地理学科既涉及自然科学又涉及社会科学,综合性强,与其他学科交叉性强,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与数理的关系密切。而当前师资配备并不能很好胜任地理学科综合性教学的特点。高中地理教师不熟悉高中物理知识、不熟练数学知识尤其是立体几何知识的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师范高校招生中存在弊端:现今的骨干地理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年的理科生报读地理专业,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只学了一年;年轻教师中文科生报读地理专业居多,但他们的高中物理只学了“皮毛”,文科数学难度的要求也明显降低。“这是物理(数学)的内容,课后去问物理(数学)老师去!”这样的回答既打击了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又损害地理教师的教学威信,亟须改变。

3.新高考改革下选课特点、师资状况和课时安排。

浙江高考采用“3+3”模式,即除语数外大三门以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等7门课中任选3门作为高考科目。也就是说,“文理兼备”的地理学科与物理学科有了极高的匹配度,成为学生选择的主打“菜单”,“地物合体”成为一种趋势。同样,作为“百搭”学科,地理选考的概率大大增加,地理教师渐成紧缺资源。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文理综时代”,高三文科班一般是2~3个,而“新高考时代”,地理班增至5~6个。2015年地理教师普遍“负课累累”,到2016年,师资更是紧张。而学生眼中“最难学”的物理学科,则进入“惨淡期”,物理教师开始“闲置”。这种背景使地物教师合作能为可能。

为让学生能根据自身学习特点、学科特色进行科学的选课,大部分高中在高一就开足所有科目。这样的课程编排势必使各科目的课时被迫 “压缩”;而许多科目提前选考,更使教学紧张不堪。于是,在高一、高二学期压缩语数外的课时,将语数外教师部分“解放”出来也就势在必行。就是说,将数学教师带进地理课堂,也不是不可能的。

4.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与学科知识编排体系。

据调查,学生高一学习的地理知识涉及的物理内容和数学原理分散在整个高中阶段,有的知识还属于教学难点,有的还将在大学教材中出现,给地理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心理,甚至影响学习的自信心。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自然地理难度大于人文地理,主要原因也是在这里。

二、基于高中教材的学科横向整合

1.整理学科交叉性强的教学难点。

笔者以目前浙江现行教材高中地理 (湘教版)、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高中物理(人教版)为例,整理目前地理课堂中几个教学难点,找出该类知识在物理、数学学科的原理支撑点。通过研究,发现高中地理与高中物理、高中数学的交叉度非常强(如表1、表2所列),高中物理和高中数学的相应学习可以为突破地理难点提供有力的支持。

表1 高中地理必修与高中物理学知识交叉点分布表

表2 高中地理必修与数学知识交叉点分布表

2.整合学科知识,安排适当学习时间。

调查发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推进课堂进程缓慢且生涩,学生难以轻松地解释地理现象、诠释地理规律的内在根源,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学生相关学科的学情掌握不足,而学生又因为缺乏相关学科知识做支撑,不能很好地运用数理定律和数理知识来解决一些地理问题。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各科相关内容学习进度的不匹配。例如,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前,地理学科就涉及“风速及风向判断”,而关于物理学科中“相互作用(摩擦力、力的合成)”则在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后才开始。又如,高一第一学期期初学生学习“利用地震波了解地球内部结构”,而“机械波(波的形成与传播)”在高二是针对选考的学生授课的。再如,高一第一学期期初学生学习“经纬度、经纬线、晨昏线”,而“立体几何”则是在高二第一学期开课的。这种因教材编排缺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而引发的教学不便,违背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因此,作为一线地理教师可以考虑通过调整相关知识的学习时间来获得其他学科知识的帮助。例如,有些自然地理难点的教学可以适当延后,在学生学习了数学或物理相关知识以后再施教。这样,由于学生有了相关数理知识作为支撑,地理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科整合模式下的多师授课模式实践

基于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课堂中由两名及以上教师共同执教的多师授课模式应是一种值得关注的尝试。这种授课模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塑造学生科学严谨的认知态度,使学生多元、整体性地掌握知识。同时,也可以节约授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1.在备课阶段向数理“助教”学习,上有宽度的地理课。

一个特定的问题不可能完全属于单个传统的学科范畴,它很可能覆盖和跨越好几门学科,甚至涉及整个学习领域。针对地理教师自身缺乏相关学科知识的情况,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应充分利用好其他学科教师资源,理清知识脉络,做到自己备课时深入、吃透、真理解,课堂教学时浅出、易懂、“不贴皮”。例如,在教授高中地理“地球运动”这一部分内容时,首先要与物理教师合作备物理上的速度问题的课。地理教师自身理清线速度和角速度的相关知识,才能理解地球运动的速度问题。学生理解了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再学习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就容易得多了。这时教师再引入开普勒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则可以让学生轻松得出结论。一般来说,对于这类难度不大的交叉知识,在课前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备好课,地理教师可以独立完成授课。地理教师在课堂中把相关学科知识渗入地理教学,润“地”细无声,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地理学科的科学性,也大大地提升了地理教师的专业化的形象。

2.多学科交叉授课,上有深度的地理课。

针对难度较大且相关学科性突出的地理知识点,教师不仅需要组织跨学科备课,将数理原理或现象与地理知识按照“由因及果”或“由果溯因”的顺序有机结合,同时也需要在课堂中由两门学科教师来完成“组团课”,即在地理课上请数理进行“助教”。地理教师引入数理“助教”,可避免耗时多、“讲不清”的尴尬,也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跨学科的横向思维。笔者认为,“一个课堂,两位教师”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地理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在选课复习阶段,将有限的地理师资和相对宽裕的数理师资整合起来,共同备课,共同授课,打破“一个课堂局限于一位教师”束缚,使师生的时间资源利用率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在“地球自转导致太阳视运动”中,白昼不同时间的太阳方位是教学中的难点。因为这部分知识涉及了数学中立体几何部分知识,同时学生又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在课堂中,地理教师将“北半球夏半年地方时6∶00的太阳方位”的求证过程交给数学教师。数学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数学模型推理,能够很自然地得出结论:北半球夏半年地方时6∶00的太阳方位为东北,而并非正东。有数学教师助阵,有效、高效地突破了地理教学中的难点。

3.将地理现象引入数理课堂,上有地理性的数理课。

大自然的地理现象丰富多彩,通过地理教师和数学、物理教师的合作,将地理现象引入数理课堂,可以为数理课堂提供鲜活的探究情境,使数理课堂更接“地气”。同时通过数理课堂对地理现象的分析,达到了“借数理课堂复习地理知识”的目的,可以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减少地理课堂的重复劳动。例如,在物理课堂中,首先引入地理中“滑坡”概念,并播放滑坡的动画。在对“滑坡”进行分析时,物理教师可以着重分析两个问题:为什么陡坡易发生滑坡?为什么暴雨会诱发滑坡?在组织学生探究中,巧妙地将“力的分解”这一知识原理融入,让学生学有所依。

总之,在当前教育理念和新高考背景下,学科整合及多师合作授课模式是解决新高考模式下学科教学中诸多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在应用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要掌握分寸,避免“喧宾夺主”。对同一问题,不同学科研究的侧重面常常是不同的,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有效地掌控课堂节奏,让“数理为地理所用”或“让地理为数理所用”,不可平均分配。同样,一堂课,都应该以一个教师为主,课堂贯穿的主要是他的思路,而助教只是做适当的跟进或扩展。二是重视基础,适度交叉。高中地理教学毕竟是以基础性学习为主,借其他学科做辅助,是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其学习广度,不可处处交叉,更不可将高校知识生搬硬套,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1]高振军.高中地理教学中数学知识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12):37-38.

[2]华瑞芬,华冰.地理中的物理 物理中的地理[J].新高考:高三理化生,2012(11):17-19.

[3]郑丙沛,杨晓英.高中地理教学与数学的交叉融合[J].地理教学,2016(01):6-10.

G633

A

1005-6009(2016)54-0013-04

1.江跃燕,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中学(浙江宁波,315400)教师,宁波市地理学科骨干教师,高级教师;2.邵凤莲,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杭州,310053)教师,杭州市中学地理教研大组副组长,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数理助教学科知识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践行“德融数理” 打造“行知乐园”
品读
数理:多少人吃饭
最天然呆笔记 谁说数理就一定枯燥艰深?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
数理科学和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