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跨学科交融推进“整体性学习”

2016-12-22 05:49赵媛
江苏教育 2016年59期
关键词:交融学科知识跨学科

赵媛

【专家点评】

用跨学科交融推进“整体性学习”

赵媛

跨学科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超越以往分门别类的研究方式,实现对问题的整合性研究,跨学科交融的思想在撬动课堂变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用跨学科交融推进学生的“整体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探寻到知识的完整结构和面貌,解决现实复杂问题,并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是帮助学生整体性学习的关键性力量。教师需要有跨学科交融的意识,需要对学生的整体性学习进行针对性指导,需要帮助学生搭建跨学科知识网络。

跨学科交融;整体性学习;教师

跨学科研究是近年来科学方法讨论的热点之一,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前景的新兴学科大多具有跨学科性质,绝大多数的创新人才都具有跨学科的综合素质。跨学科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超越以往分门别类的研究方式,实现对问题的整合性研究。我国的高中教育长期以来实行文理分科,造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才培养难于融合的状况,中国要出现一流的创新人才,没有学科相互融合的创新教育理念是不行的。跨学科交融的思想在撬动课堂变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整体性学习”是学生能力形成的关键性学习方式,其基础就是知识的关联,其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完整理解知识、记忆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它有助于学生探寻到知识的完整结构和面貌,解决现实复杂问题,并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整体性学习与机械式学习相对。机械式学习把每个学科当作一个盒子,如数学盒子、语文盒子、地理盒子等,在数学盒子里又套了代数、几何等几个小盒子,下面还有更小的如函数等盒子。在函数盒子里不可能找到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的痕迹。整体性学习则是把学生放在一个整体性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不是整理大大小小的“盒子”,而是编织一张知识联系的网络,通过一个个节点,把各学科知识联结起来。

关于整体性学习对学生解决复杂问题方面的作用,心理学家N.R.梅尔做过一个的著名实验。被测试人员被领入一间屋子,要求把两条从天花板悬下来的长绳索系在一起,他们可以应用房间书桌上的包括老虎钳等各种工具。由于绳子相隔较远,直接系在一起难于办到。大部分测试者面对工具束手无策,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些工具除了修理装配外还有什么用途。但有一个测试者成功了。他把钳子绑在绳索的端头,把绳索当成单摆,在两个单摆相向摆动到最近点时抓住两条绳子并系在了一起。这名成功完成实验的测试者就是整体性学习的受益者。在整体性学习下,绳子不仅仅是绳子,也可能是单摆;老虎钳不仅仅是一种修理工具,它也是具有金属材质的重物。整体性学习就是让学生能从多元的视角去看待一个问题、研究一个问题。

教师是帮助学生整体性学习的关键性力量。没有教师的帮助,学生的整体性学习只是朦胧的、无意识的,他们获得的各学科的孤立的知识不大可能综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教师要在学生整体性学习中发挥好关键性力量,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师需要有跨学科交融的意识。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在学生知识面日益广阔多样的情况下,中学教师不能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关心自己的学科,对其他学科的信息作“自动屏蔽”。中学教师应有“大教育观”,充分了解各学科的最新研究状态,各学科新型的教学方法,各学科的核心知识,并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科教学,形成初步的学科交融与合作意识。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跨学科的教研。

其次,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整体性学习进行针对性指导。一是提供多学科探究的机会和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感悟和消化,让学生的零星所得变成有系统的知识结构。二是寻找跨学科的“大问题”和“小切点”,集中开展跨学科“联席”教学。这里的大问题是指原始的未经过加工删减的复杂问题,不属于单一学科的范围,如世界的热点话题、中国的大型工程等。“小切点”指学生日常生活所见却没有深入思考的小细节、小现象。这些小切点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多学科知识。例如,“花香扑鼻”这一现象,蕴含着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同时也有着文学的意义。跨学科联席教学下,多学科教师从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引领,让学生既登高远眺,俯瞰全貌,又洞察细节、关注内里,从而对问题和现象有了完整的了解,对所学学科内容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的感悟。这是学生进行整体性学习的有力支撑。

最后,帮助学生搭建跨学科知识网络。传统课堂教师只关注和负责本学科的知识梳理和网络建构,跨学科视阈下教师更要明确自己所担任学科在学生整体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跨学科知识网络的建立对学生整体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表1 《云智能盆“载”》制作中,物联网知识与学科知识的融合

创意制作物联网作品的过程,需要用到许多学科知识,如果指导教师抓住其中关键的知识,及时地给予指导,能够深化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发现学生在制作《云智能盆“载”》时,多次咨询“流速与压差关系及其控制”的问题,就为他们做了一次专门的“压强与流速关系”的讲座。各学科教师在学生项目研究中的及时指导保证了学科融合的顺利进行,对项目研究形成了有效的合力。

3.在项目开展中突出学科间知识的灵活转换。

物联网作品制作指导与单一学科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具有“实践性”“创意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项目研究中,一个问题可能涉及多个学科,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为获得《云智能盆“载”》这一创意,学生通过对学校智能化花房及生物生长的观察,不断寻找灵感,在观察的过程中,他们的视角不断地在物理、生物、通用技术、地理、艺术等学科转换。在此基础上,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激活原有的处于贮存状态的各科知识,并加以灵活转换,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总之,“基于物联网应用的创新实践课程”借助物联网制作活动,营造“问题情境”“探究情境”“合作情境”,促进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课程以项目为依托,营造了不同于学科课堂教学的情境,衍生了真实的问题,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G63

A

1005-6009(2016)54-0018-02

赵媛,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南京,210024)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交融学科知识跨学科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品读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真美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