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间藏戏队传承保护的调查与思考
----以山南市为例

2016-12-22 02:47强巴次仁
西藏艺术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藏戏山南场次

强巴次仁

西藏民间藏戏队传承保护的调查与思考
----以山南市为例

强巴次仁

文章基于对山南市9个县范围内23支藏戏队的基本情况进行的藏戏普查数据信息,通过田野调查和实地访谈获得信息为依据,使用2012—2014年期间进行抽查方式重点普查登记的数据实证分析,对这些藏戏队的目前现状和传承保护情况,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境,结合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山南市民间藏戏艺术传承保护提供客观依据。

民间艺术; 藏戏普查; 传承保护; 调查与思考

藏戏是藏民族古老的戏曲艺术形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而有的则认为起源于世俗民间等。但是其中有一种观点值得特别关注,即藏戏直接起源并流传于西藏佛教噶举派、宁玛派色尔肯木(有家室的僧人)寺院的喇嘛玛尼说唱艺术。她的产生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归结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其一,认为藏戏产生于公元8世纪藏王赤松德时期,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其二,认为是在公元15世纪,由香巴噶举派高僧汤东杰布创造,距今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其三,认为是在五世达赖时期,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藏戏形成于公元15世纪的观点理由如下:一是西藏民间各戏班普遍口碑传说和在藏戏开场道白中都称是高增汤东杰布创造了藏戏,并且迥日乌齐巴和雅砻扎西雪巴这样久负盛名的戏班也自称是汤东杰布亲自创建的戏班;二是藏戏形成于公元8世纪藏王赤松德赞时期说的主要依据,由赤松德赞的后妃次绷萨梅朵珍修建的桑耶寺康松桑康林殿中绘制的白面具藏戏(扎西雪巴)壁画并非赤松德赞时期的壁画,而是近200年内绘制的壁画,这一观点十年前首次阐述至今并未有人提出异议;三是西藏知名专家原自治区文化局顾问洛桑多吉和音乐学家雪康·索朗达杰先生曾亲眼目睹《汤东杰布本生传》一书中记载有汤东杰布创造藏戏的内容。目前,普遍倾向于藏戏形成于汤东杰布时期的观点。

这样从十五世纪起,噶举教派僧人唐东杰布立志在雪域各条江河建造桥梁,为众生谋利。他煞费苦心,募筹造桥经费,虽然三年多的努力,尚未成功。后来,他发现虔诚信徒中有生得俊俏聪明、能歌善舞的七姊妹,便召来组成戏班子,以佛教故事为内容,自编自导成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到各地演出,以化导人众、募集经费,这就是藏戏的雏形。为此,人们把唐东杰布视为藏戏的祖师;又因藏戏最初由美貌出众的、仙女般的七姊妹演出,在西藏中部卫藏地区人们称藏戏为“阿吉拉姆”.“阿吉”,藏语意为大姐或女性;“拉姆”,意为仙女。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剧种。当然,经过很多民间艺人的加工、充实、丰富和提高,藏戏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了。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西藏民间藏戏剧团是十分普遍的。随时随地可以见到农村的广场上,或搭大帐篷,或扯大帆布,甚至没有什么遮盖(更不用说什么布景和台幕了),藏戏班子就地演出,周围方圆十里的群众都会来观看,常常是围的水泄不通。在近代历史上,由于各地业余的、自发剧团的演出很多,慢慢形成各自的特点和风格,从而形成不同的流派。

藏戏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民众基础,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传承和保护藏戏艺术,对于弘扬和发展藏族传统文化,以及维护文化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区民间藏戏艺术处境很艰难,虽然大部分藏戏队目前仍在民间表演,但有些民间藏戏队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面临传承危机。2006年和2009年藏戏先后入选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后,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部门逐年加大资金对西藏不同流派的藏戏进行全面抢救和保护,进一步推动藏戏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不少问题。为此,2015年至2017年,文化部开展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旨在全面摸清我国地方戏曲剧种现状,进一步推动地方戏曲传承发展。此次普查是新世纪以来经过国务院部署、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开展的一次全国性普查。为了配合完成此次普查工作,我区及时组织了工作机构,安排工作人员,把普查领导小组秘书处设立在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普查办公室设立在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开始启动了全区藏戏普查工作。

如今,藏戏业余剧团十分普遍,有的地方几乎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民间藏戏队。笔者从2016年7月20日至31日,为期11天的调研期间,普查组一行3人深入山南市共1个辖区(乃东区)、11个县,共35支藏戏队,仅错那县范围内就有9支民间藏戏队。此次主要以抽查方式重点普查登记了山南市9个县范围内的23支藏戏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普查调研,并把每个藏戏队的相关信息资料详细登记在册,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普查任务。通过实地访谈和现状调查,我们对山南市各县乡藏戏队的情况、分布、剧目、经费、演出情况、传承方式等相关数据有了宏观的了解,同时调研组对上述数据作出客观分析,以期为山南市民间藏戏艺术传承保护提供客观依据。

一、山南市藏戏队现状

山南市属西藏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北接西藏首府拉萨,西与日喀则毗邻,东与林芝相连,南与印度、不丹两国接壤,是中国的西南边陲。山南市下辖有1个辖区(乃东区)、11个县(扎囊县、贡嘎县、桑日县、琼结县、曲松县、措美县、洛扎县、加查县、隆子县、错那县、浪卡子县)。此次普查范围共9个县,23支藏戏队的基本情况、演变历程等相关数据信息资料,由于各县、乡的藏戏队所在地路途遥远,行程艰难,地势偏僻,经费和时间有限等各种原因,其余12支藏戏队的普查任务转交给该市文化局戏曲普查小组来按期完成。

此次普查的23支藏戏队分别为:山南市乃东区泽当镇乃东雪藏戏队、山南市乃东区雅砻扎西雪巴藏戏队、山南市错那县曲卓木乡洞嘎村委会洞嘎藏戏队、山南市错那县曲卓木乡洞嘎村委会灭息藏戏队、山南市错那县曲卓木乡洞嘎村委会廓巴藏戏队、山南市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勒村门巴阿吉拉姆、山南市错那县觉拉乡罗堆村委会来西村罗堆藏戏队、山南市错那县觉拉乡觉拉村委会觉拉雪藏戏队、山南市隆子县隆子镇叶巴村委会叶巴组叶巴藏戏队、山南市曲松县曲松镇贡堆村委会贡堆藏戏队、山南市曲松县曲松镇曲松村曲松藏戏队、山南市琼结县下水乡唐布齐村卡卓扎西宾顿藏戏队、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哲古居委会哲古藏戏队、山南市措美县措美镇当许居委会当许藏戏队、山南市扎囊县吉汝乡热志岗村委会热志岗藏戏队、山南市扎囊县扎唐镇吉林村委会杰林藏戏队、山南市扎囊县扎塘镇扎塘居委会扎塘藏戏队、山南市贡嘎县岗堆镇乃莎村委会乃萨藏戏队、山南市贡嘎县吉雄镇吉雄社区委员会吉雄藏队、山南市贡嘎县朗杰学乡朗杰学村委会朗杰学藏戏队、山南市贡嘎县朗杰学乡岗则村委会岗则藏戏队、山南市贡嘎县杰德秀居委会杰德秀藏戏队、山南市浪卡子县打隆镇相达村委会曲括子巴藏戏队等以上23支藏戏队的排名顺序是笔者在此次下乡普查路线的先后顺序为依次排序……具体各戏队目前可上演剧目总数、演出团体经费、演出情况等相关信息,用以下表来说明。

?

?

上述表格里的23支藏戏队的数据,是笔者通过实地访谈中得来的结果。通过此表格数据显示,有些藏戏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并且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有些藏戏队因为地方经济条件和观念陈旧等主客观因素,正面临衰亡危机。

(1)保护传承良好,发展态势较稳定的藏戏队。

笔者通过此次调研发现,目前曲括子巴藏戏队、杰德秀藏戏队、卡卓扎西宾顿藏戏队、热志岗藏戏队、雅砻扎西雪巴藏戏队、吉雄藏戏队、郎杰学藏戏队、岗则藏戏队、乃东雪藏戏队、门巴阿吉拉姆、哲古藏戏队等以上藏戏队是目前为止从社会捐赠和演出场次两方面保护传承良好,发展态势较稳定的藏戏队。这些藏戏队,首先不仅群众基础好,影响力大,而且演出区域较广。其次,这些藏戏队的共同特点是自觉保持维护自身的传统,且国家级、自治区级与县级流派传承人的带头能力和传承能力下,他们的责任心也很强。譬如卡卓扎西宾顿藏戏队的噶玛次仁、白玛、等系国家级传承人;曲括子巴藏戏队的戏师旦增洛追,雅砻扎西雪巴藏戏队的戏师尼玛次仁、错那县门巴阿吉拉姆戏师格桑旦增等三名戏师都系自治区级传承人;杰德秀藏戏队的戏师云丹桑珠,卡卓扎西宾顿藏戏队的戏师巴珠等系诸多县级传承人,他们各个都从小热衷于藏戏艺术、各自对自己藏戏队的传承、发展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这些藏戏队由于受众面广,常年活跃在各地区,甚至被邀请到拉萨等各地市的重大节日活动,逐渐在出演过程中表演技艺得到了锤炼,不仅赢得了群众的欢迎,而且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扶持。譬如,曲括子巴藏戏队来说,根据上述表格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4年期间,专项资金分别为2万、2万、2万,社会捐赠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4万3千多、12万7千多、8万1千多,演出场次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27次、27次、27次,从这些数据表明,该藏戏队的专项资金和社会捐赠等经费来源状态较高,而且演出场次也较突出,保护传承良好,处于稳定发展态势。特别是该藏戏队的财务管理方面,以公开透明的方式,把每年演出经费收支明细情况,详细张贴在公开栏上(见插图①)。这一做法在其他藏戏队来说值得学习和发扬。在调查中该戏队的戏师旦增洛追告诉笔者:

“他们戏队来说,都特别热爱藏戏艺术、演出区域较广、受众面也很广,不仅在拉萨雪顿节和山南市部分县乡演出,而且跨地市在日喀则市江孜县也要每年出演。并先后在2013年8月第二届全区藏戏大赛中,他们戏队的剧目‘智美更登’荣获全区二等奖。2015年8月授到第四届全区藏戏展演参展单位称号,该戏队队员中曾荣获过自治区级、山南市级以及浪卡子县级各种不同的奖项和荣誉称号”①2016年7月29日在山南市浪卡子县打隆镇香达村(50岁杰曲括子巴藏戏队戏师,自治区级级传承人)的访谈记录。。

图①

另杰德秀藏戏队在从2012年至2014年期间,专项资金分别为2万、2万、2万,社会捐赠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9万、9万、9万,演出场次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8次、18次、18次,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该藏戏队的各项资金来源很均衡,演出场次也平衡稳定,传承保护良好,也处于稳定发展态势。而且该藏戏队的戏师云丹桑珠从小热衷于藏戏艺术,他的文化程度也相对较高。此次调查过程中戏师云丹桑珠告诉笔者:

“他常年被邀请到山南市其他各县乡藏戏队中去传授指导藏戏演技。2001年他还被评为全区藏戏唱腔比赛中荣获区级唱腔一等奖,今年他们戏队即将在拉萨雪顿节上表演,已充分准备好了一切排练工作”①2016年7月29日在山南市贡嘎县杰德秀(49岁杰德秀藏戏队戏师,县级传承人)的访谈记录。。

的确,今年的中国拉萨雪顶节、“第四届全区藏戏比赛”中杰德秀藏戏队戏师云丹桑珠在剧目《朗萨雯波》中表演的主人公扎巴桑珠,荣获个人金奖荣誉称号。杰德秀藏戏队荣获集体二等奖。

卡卓扎西宾顿藏戏队在从2012年至2014年期间,专项资金分别为2万、2万、2万,社会捐赠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2万3、3万、2万3,演出场次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5次、9次、5次,据数据总体来讲该藏戏队的各项资金来源良好,演出场次也较稳定,传承保护良好,也处于稳定发展态势。其中有些藏戏队,由于种种原因,近些年里没享受过国家拨款的专项资金,但他们非常热爱自己的藏戏表演事业,同时他们非常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每年很自觉地组织村民表演藏戏,把藏戏表演当做一种神圣的仪式,对藏戏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得到了数目可观的社会捐赠。比如热志岗藏戏队来讲,根据表格数据显示,该藏戏队2012年至2014年期间,虽然专项资金处于“无”状态,可是社会捐赠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3万、2万、2万,演出场次2013年、2014年分别为25次、25次,总体来讲该藏戏队发展状态良好,虽然2012年他们戏队没有一场演出场次,但是社会捐赠收入可观,就光这一收入表明他们在群众中的受众影响力得到了一定的认可。而且其藏戏队有特色保留剧目,即杂技表演(见插图②),藏语称(该杂技主要表演内容是智美更登剧目中的第十四段婆罗门角色)。他们为了此剧目将能在拉萨雪顿节上表演,经常定期组织演员排练,遂而藏戏演技水平不断提升,这样将有利于藏戏的传承。

图②

还有雅砻扎西雪巴藏戏队也从2012年至2014年期间,专项资金分别为2万、2万、2万,社会捐赠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2万、2万、2万,演出场次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25次、25次、25次,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该藏戏队的各项资金来源很平均,演出场次也平衡,传承保护良好,也处于稳定发展态势。同样吉雄藏戏队也很值得一提,他们从2012年至2014年期间,专项资金分别为2万、2万、2万,社会捐赠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2万、2万、2万,演出场次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0次、10次、10次,根据数据可以看出该藏戏队的各项资金来源很均衡,演出场次也平衡,传承保护良好,也处于稳定发展态势。笔者在此次调查过程中发现吉雄藏戏队是属于比较特殊的一支戏队,他们的戏师多吉还告诉笔者:

“吉雄藏戏队历史悠久,在历史上戏队里只有16位男演员,没有女演员,戏队藏语名字也叫就是男扮女装形式来演藏戏的戏队,还有现在他们在演‘卓瓦桑姆’时有个非常一独特的唱词就是他说这一唱词到目前为止可能从山南贡嘎往东南雅砻一带的唱词或者从哪儿传过来的,不然拉萨与日喀则一带没有这种唱法。他还很确定的说:拉萨与日喀则一带藏语中的‘我们’不叫叫做所以他老人家把这一唱词作为他们戏队的传统特色来传承教会每一名队员。再说吉雄藏戏队本身位于山南市贡嘎县政府所在地,因离拉萨贡嘎机场较近,在地理环境优势的情况下,该藏戏队不仅每年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扶持,而且每年能到机场参加重大迎接仪式或各种国内外游客接送活动等定期表演场次较多,也赢得了群众的欢迎,所以每年演出收入也较平衡”①2016年7月28日在山南市贡嘎县吉雄镇(73岁杰吉雄藏戏队戏师,县级传承人)的访谈记录。。

另外,郎杰雪藏戏队从2012年至2014年期间,专项资金分别为2万、2万、2万,社会捐赠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3万、2万、1万,演出场次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0次、10次、10次,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该藏戏队的各项资金来源也良好,演出场次又较稳定,传承保护良好,处于稳定发展态势。在2014年8月在第三届雪顿节全区藏戏大赛中,他们戏队的剧目‘苏吉尼玛’荣获全区二等奖,2015年8月授到第四届全区藏戏展演参展单位称号。

面向市场,创造收益,更重要的是借助市场的力量,将把藏戏艺术传播发展,是西藏民间藏戏队在新形势下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此次普查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错那县门巴藏戏队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值得其他藏戏队借鉴并学习。门巴藏戏队位于西藏边境地带,在地理位置和藏戏队本身独特性的优势下,为该藏戏队走向市场提供了客观条件,而且每年演出场次较多,其中很多演出均属商业演出。根据上述表格数据显示,他们的演出场次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0次、15次、20次。总体讲,该藏戏队发展状态良好,且按照市场化运作方面做的比较出色,将有利于藏戏队本身的长久发展。

乃东雪藏戏队、哲古藏戏队、乃萨藏戏队、这三支藏戏队目前为止虽从社会捐赠这一方面不太乐观,但是他们的演出场次方面分别为:乃东雪藏戏队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7次、7次、7次,哲古藏戏队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1次、11次、11次,乃萨藏戏队、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5次、5次、5次,根据数据表格显示表明这两支藏戏队的演出场次较多而且很稳定均衡,这说明他们的群众基础好,影响力较大,而且演出区域较广,更是今年的中国拉萨雪顶节、“第四届全区藏戏比赛”中乃萨藏戏队戏师索朗旺堆在剧目《卓瓦桑姆》中表演的主人公嘎拉旺布,荣获个人银奖荣誉称号。乃萨藏戏队荣获集体三等奖。所以笔者把这两支藏戏队也纳入为保护传承良好,发展态势较稳定的藏戏队。

总之通过此次调查表的数据比较显示,笔者认为以上几支藏戏队是山南市9个县乡23支藏戏队里的保护传承良好,发展态势稳定的藏戏队。

(2)保护传承较差,萎缩式微状态的藏戏队。

一般来讲,在西藏各地区,藏戏表演是直接面对观众进行当场演出的综合艺术,如果失去了观众,藏戏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根基。尤其是周围各县乡的老百姓很喜欢观看藏戏,这是藏民族的一种传统,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是由于受地方经济限制,以及观念陈旧等原因,有些地方的藏戏队开始面临萎缩,处于式微状态。此次调查中发现,目前觉拉藏戏队,洞嘎藏戏队、杰林藏戏队、廓巴藏戏队、罗堆藏戏队、叶巴藏戏队、灭息藏戏队、贡堆藏戏队、当许藏戏队、扎塘藏戏队、曲松藏戏队等以上藏戏队是保护传承较差,萎缩式微状态的藏戏队。这些藏戏队中,有些藏戏队虽然历史悠久、名气较大,但目前由于团体管理方面做的相对不是很理想,因农村城镇化等种种影响,其藏戏队的每年演出场次处境让人堪忧。还有些藏戏队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藏戏队的每个演员非常热爱自己的藏戏事业,但是由于受众面小,表演空间狭窄,处于非常尴尬的局面,甚至面临衰亡地步。譬如:错那县的觉拉藏戏队,洞嘎藏戏队和灭息藏戏队,因为错那县的几乎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藏戏队,处于一种饱和状态,演出空间狭窄,逐渐导致这些藏戏队表演次数、演技等各方面受限制,已经处于萎缩状态。另外,当许藏戏队、贡堆藏戏队和曲松藏戏队的处境比较特殊,因为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藏戏遭遇到很多现代社会娱乐文化的挑战,欣赏关注藏戏的观众基础不雄厚,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没人学戏,老艺人相继去世,处于青黄不接状态,加上资金不到位。

以上描述的是笔者在普查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实际情况,也是目前山南市9个县的23支藏戏队所面临的处境和现状。一般来讲,由于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后,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逐步普及,地方政府对地方性文化越来越重视,很多面临濒危的民间文化得以恢复。但有些藏戏队出现式微状态,一个原因是藏戏队本身状态不佳,很多演员消极对待自己的事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丢弃原来的表演传统,一味追求物质利益,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影响藏戏队的传承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在西藏,藏戏表演不仅仅是一种纯粹娱乐性的活动,而是具有很强仪式感的神圣表演。尤其是在农区,无论是春耕春播时的民俗仪式,或者宗教节日及重大节庆活动,甚至在农区新盖房子时,都要邀请藏戏队举行祈福仪式或净土仪式,不管在农区生活的老百姓,或者藏戏表演者来讲,藏戏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非常崇高。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各种新兴娱乐方式的冲击下,藏戏传承保护面临生存困境。笔者在实地访谈过程中发现藏戏传承保护面临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和困难。

(1)对藏戏艺术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认识不足。

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的最直接功能是文化功能,不仅要熔铸文化心理,还要塑造文化品格,把某个地区、某个村庄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传承和发扬,代代相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承载着特定区域或地方的文明,代表一个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同样,传统藏戏艺术也不例外。但是,目前很多藏戏队的年轻演员们对传统藏戏艺术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认识很模糊,包括在西藏各个基层从事文化领域的部分工作人员。

笔者在访谈观察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观原因是,目前很多藏戏队的演员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他们把藏戏表演视为节日娱乐的一部分,他们对藏戏表演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的娱乐功能,并没有往深层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方面考虑,使而导致他们对藏戏表演的热爱程度远没有老一辈藏戏演员那么强烈;客观原因是,山南市各个县、乡的一些群众,包括在基层从事文化领域的部分工作人员对藏戏表演的理解有一种误区。他们认为,藏戏队除了参演本地重大节庆日以外,不应该到其他临近的村庄巡回演出,若是到临近村庄去表演藏戏,其行为被视为“流浪艺人”,是一件丢脸出丑之事。在观念落后陈旧的客观因素之下,有些地方的藏戏队不敢出去表演,其结果演出次数逐步减少,表演水平慢慢下降,且社会捐赠等资金来源匮乏,逐渐藏戏队面临式微状态。

(2)传承人相继离世,从事藏戏艺术人才逐渐出现断层。

藏戏传承人在藏戏艺术传承和保护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山南市各县乡藏戏队普遍存在的困境是传承人岁数较高,年轻人不太热衷于学习藏戏,直接导致藏戏艺术人才出现断层现象。在采访过程中,大部分藏戏队的传承人都反映的问题是,年轻的藏戏艺人培养难度大,年轻人不太愿意学习传统藏戏,许多传统技艺无人传承。笔者进一步向年龄稍小的民间藏戏艺人提问一些关于藏戏传承方面的问题时,许多年轻艺人表示,加入民间藏戏队只是业余爱好,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到城里或县里去打工赚钱,如何找一份可靠稳定且收入可观的工作,而不太关心藏戏艺术的传承保护和演技水平提升。总之,传承人相继离世,在职人员老龄化问题,加上年轻的藏戏艺人青黄不接,是摆在藏戏艺术发展道路上的严峻挑战。

(3)扶持资金不到位,缺乏科学有效管理。

近年来,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各地方掀起了“非遗”申报热潮,很多历史悠久而濒危的珍贵民间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传承,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很难归类的艺术形态,纷纷以“古老而濒危”的艺术姿态出现在非遗保护的目录中。可是总体来讲,“非遗”工作开展以来,西藏各地区的许多濒危的民间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且不断地代代相传,前景乐观。然而,在扶持资金落实方面,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且亟待相关部门解决。笔者在此次调研中发现,很多藏戏队普遍存在扶持资金不到位,缺乏科学管理等问题,甚至有些位于偏僻地方的藏戏队艺人们,对“非遗”扶持资金的发放情况了解甚少,或者从未享受过“非遗”扶持资金。笔者认为,出现以上问题主要原因归纳为两点:一是各县乡的一部分具体工作人员对民间文艺传承保护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各地区藏戏队内部缺乏合理安排扶持资金的科学管理方法。

此次,我们普查组一行在调研过程中,遇到个别县的有关工作人员还躲避普查组,还说正常星期天你们不让人家休息,来的这么突然还普查什么???等等之列的话始终没露面、当时我们想这中间肯定有原因、我们自己找人到实地藏戏点去了解情况,结果发现个别藏戏队就因为“非遗”扶持资金未按期到手而苦恼,本来他们计划今年利用“非遗”扶持资金向该藏戏队的演员们发工资,但因为手头没有资金,原先计划搁浅,且影响了藏戏队下一步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因资金不到位而影响整个藏戏队的发展。笔者实地访谈时发现,原来“非遗”扶持资金已经从自治区非遗中心拨款到山南市、山南市拨款到各县文化局,但是这笔“非遗”扶持资金到达各县乡时,由于具体工作人员对民间文艺的传承保护重视不够,没有把“非遗”扶持资金及时下发到藏戏队。这是此次普查工作中遇到的比较典型的例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区各地市的文化工作人员,尤其是在基层从事文化领域的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学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政策等文艺工作领域的相关政策,要把这些政策和文件的精神真正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工作、生活当中,真正要把党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服务于群众。

同样,“非遗”扶持资金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于藏戏队方面。此次我们调研组在个别藏戏队采访过程中,发现“非遗”扶持资金管理方面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藏戏作为历史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藏戏队,不管在国家和政府层面还是群众层面,都很重视且很受欢迎,更重要的是国家对他们的扶持力度很大,而且自己独立拥有非遗传习基地,享受优厚的待遇。然而,在采访过程中,由于资金管理方面不科学,特别是其藏戏队内部和村委会意见分歧稍大,导致扶持资金去向不明,或者没有详细的资金出入账单,这样不利于扶持资金的科学化管理,更不利于藏戏队健康有序的传承和发展,将来应该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资金管理方案,把有限的扶持资金利用到藏戏队急需的地方,这样有利于藏戏队今后的持续发展。

三、对策建议

本文基于对山南市9个县23支藏戏队进行藏戏普查的信息,通过田野调查和实地访谈获得信息为依据,使用2012—2014年期间的山南市23支藏戏队的数据实证分析了这些藏戏队的目前现状和传承保护情况。通过分析发现,总体来讲山南市各县乡的民间藏戏艺术传承发展状况处于良好状态,对不同流派的藏戏的保护和其传承人的支持力度各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结合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各级政府要提高保护和发展民间文化的认识。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明显地感觉到目前很多藏戏队的年轻演员们对传统藏戏艺术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认识很模糊,包括西藏各地区基层文化领域的工作人员。针对此问题,各级政府应加强戏剧教育方面的宣传,提高保护和发展民间文化的认识。每年拨款“非遗”扶持资金的举措,固然有利于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但政府层面来讲,“非遗”扶持资金等专项资金发放过程中,应该科学合理地使用在刀刃上,根据具体情况,一部分资金使用到流派传承人和藏戏队保护和发展方面;另一部分资金应该利用到戏剧教育培训的工作上。戏剧教育培训方面,政府制定建立长远有效的教育机制,培养年轻的藏戏艺术人才,并且将把藏戏艺术文化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努力把戏剧教育推向社会,把戏剧艺术的种子播种在少年儿童们的心田里,使之成为藏戏艺术将来的固定受众。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艺人素质,制定培养新流派传承人的计划。流派传承人相继离世,很多技艺慢慢失传现象,不仅仅是藏戏艺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而是所有民间艺术领域所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如何解决传承人老龄化、岁数较高而技艺失传的现象,是目前讨论最多的话题。笔者认为,首先,为了防止出现“人亡艺失”的可悲现象,应由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台培养新流派传承人的计划,让他们尽快掌握各流派的传统技艺,通过组织藏戏传承人培训班,或者发放戏剧教育相关的宣传手册,不断加强藏戏队伍建设,提高艺人整体素质。其次,完善保护制度,建立传承机制。加紧制定详细、操作性强的抢救保护方案,使民间藏戏艺术得到系统全面的抢救和保护。重点扶持保护濒临失传的藏戏队,鼓励各流派藏戏传承人带徒授艺。

(3)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科学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为了防止扶持资金不到位、资金流失等现象,应该制定详细、操作性很强的资金管理办法,努力把扶持资金真正落到藏戏艺人的手里。在具体工作操作过程中,向各地市、县乡的藏戏队拨款发放传承人专项资金和“非遗”扶持资金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程序和中间环节,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各种保护民间艺术的专项资金,直接发放给藏戏队成员和其流派传承人手里。为了防止国家扶持资金不流失,把保护民间艺术的专项资金落到实处,应加强科学管理,尽快建立长效机制,为藏戏传承保护工作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

[作者:强巴次仁,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责编:平措云丹)

; J825

; A

;ISSN1004-6860(2016)03-0035-11

猜你喜欢
藏戏山南场次
藏戏面具
浅析巴塘藏戏在演出形态方面对西藏藏戏的传承与创新
演藏戏·促非遗扶贫——2019年藏戏演出季完美落幕
基于运行场次用时误差的载人设备故障预警可视化研究
排考场次分配方法及其SQL实现
传统藏戏的新时代再造——评新编藏戏《朗萨雯波》
我是这世上最幸运的人
我是这世上最幸运的人
略谈西藏山南市图书馆发展的几点思考
地铁观影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