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的危害、成因与对策——基于广西的分析与思考

2016-12-20 07:11马佳宏孟骁枭
关键词:大班额班级学校

马佳宏,熊 虎, 孟骁枭

(1.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541004;2. 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34)



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的危害、成因与对策
——基于广西的分析与思考

马佳宏1,熊 虎2, 孟骁枭1

(1.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541004;2. 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34)

分析我国主要是广西的数据资料可发现,“大班额”现象在我国义务教育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城市特别是某些城区及县城学校比较严重。“大班额”现象的存在,不仅有碍教育公平,也影响教学质量,对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很不利。导致“大班额”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及学校布局不合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人数逐年增加,择校现象客观存在而优质学校相对不足。为消除或缓解“大班额”现象,必须不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结构,切实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及学籍管理。

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危害;成因;对策

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是指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存在的班级人数超标的现象,即“规模过大的班级”或“人数过多的班级”。我国教育部规定义务教育学校班级的人数,小学和中学每班班额分别不超过45人和50人,一般来说,超过此规定数量即为“大班额”。我国“大班额”的出现,大致始于20世纪90年代,迄今仍是个不易解决的难题。网易新闻2014年9月5日有篇报道,题目为《中国班级规模世界第一,小班化教学纯属奢望》。该报道援引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对世界各主要国家教育系统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中小学班级人数最多。那么,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情况究竟如何?“大班额”有哪些危害?为什么会出现“大班额”现象?怎样克服或避免这种现象呢?本文借助有关统计资料和在广西各地所作的调查资料,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义务教育学校存在的“大班额”现象

(一) “大班额”在我国义务教育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为了解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的现状,我们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3》中的有关数据[1]131、149,按照小学45人及以上、初中50人及以上为大班额的标准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2013年我国小学阶段大班额所占比例为32.38%,接近班级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城区小学的大班额比例达到52.60%,已超过半数;镇区小学的大班额比例也较高,为44.88%;只有乡村小学的大班额比例较低,为13.34%。而初中阶段的大班额总体上所占比例则更高,42.69%的初中班级为大班额,其中城区为42.53%、镇区为46.06%、乡村为34.60%(详见表1)。

表1 2013年中国义务教育学校班额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3》。

由此可见,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所占的比例较高,“大班额”教学在小学特别是初中仍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在城镇尤为普遍和突出。在国际普遍推行小班化教学的趋势下,我国还存在如此高比例的大班化教学现象,这与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不相符,也与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质量的期盼不相符。

(二)“大班额” 在城市特别是某些城区及县城学校比较严重

这里侧重以广西的情况为例。广西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而学龄人口数及教育规模较大,“大班额”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城市和县城较严重。据统计,2010年与2005年比较,广西普通小学66人及以上的大班额数在农村学校中基本持平,但城市学校增加了182.26%,县城学校增加了160.82%。[2]10广西玉林市2013年城区小学“大额班”为76%,县镇为42%,农村为15%;贵港市城区小学“大班额”为100%,县镇为46%,农村为16%。[3]防城港市一城区2013年共有34所义务教育学校511个班级,其中“大班额”班级有358个,占班级总数的70%;有7所学校平均班额达到60人,称为“超大班额”;2所学校平均班额达到70人,称为“特大班额”,班额最大者达到77人。[4]

南宁市和桂林市在广西属于经济、文化和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但义务教育“大班额”情况并不乐观,甚至还比较严重。据统计,南宁市2013年有大班额数7 790个,占总班级数的43.16%。其中,小学总班数为13 897个,大班额为4 334个,大班额的比例为31.19%;初中总班额数为4 153个,大班额数为3 429个,大班额的比例为82.57%(详见表2)。2013年,桂林市城区97所公办小学的1 389个班中,超过45个学生的班级有537个,占总班级数的38.66%,其中秀峰区的大班额比例甚至达到了75%;32所公办初中的461个班中,超过50个学生的班级有118个,占总班级数的25.6%,其中,临桂新区的大班额比例已达到61.03%(详见表3)。由此可见,无论南宁市还是桂林市,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所占的比例都非常高,尤其是初中的“大班额”问题非常突出。

表2 2013年南宁市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数

数据来源:南宁市教育局。

表3 桂林市2013年各城区公办小学和公办初中班额人数

数据来源:桂林市教育局。

二、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的主要危害

“大班额”现象的存在,无论对学校对教育,还是对学生对教师,都会带来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危害。

(一)“大班额”有碍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则是教育公平的起点。“大班额”不利于义务教育公平,会造成城乡间、校际间教育机会不均等,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以及班级学生受教育过程不公允等问题。[5]。对此问题,我们可以从班级内部和班级外部两方面来看。从班级内部看,“大班额”使同班同学会受到不公平的教育待遇。在“大班额”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视野覆盖范围有限,部分学生将得不到足够的关注,教师提问的覆盖率更多倾向于关注前排和中区的学生,以及那些学习或其他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而那些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很少有被提问和参与课堂发言、讨论的机会。由于教师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学生虽然坐在同一个教室内,所受到的教育却有很大的差别,时间一长,学生两极分化会不断加重。从班级外部看,“大班额”使不同班级学生不能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中小学一般是以普通班额为标准来核定配备教师数量、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一旦班额过大,师生比、教学资源与学生比就会下降,每位学生获得的平均教育资源量就相应减少。在学校教育资源未能同步增加的情况下,与标准班或小班相比,“大班额”学生不能享受人均应有的待遇,即便是学校有充足、优质的教学设备、优越的环境条件等教育资源,“大班额”学生平均下来也就失去了优势。因此,与普通班比较,“大班额”整体上所受教育也不公平。

(二)“大班额”影响教学质量

班级规模与教师的教学态度、班级的人际关系以及课堂的学习氛围等有密切关系,因此班级规模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成绩。通常情况下,较小或适度的班级规模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班级规模过大,则对教学质量会造成影响。一方面,“大班额”教学因为学生人数多,不能使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也很难准确和及时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无法因材施教以及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因此,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收获自然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大班额”学生人数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机会少,班级的归属感降低,难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加上课堂上学生之间干扰增加、课堂纪律不易控制、听课效果较差等,都会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过多,教师需要批改的作业、试卷等数量巨大,需要考虑的问题也相应复杂,这将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学态度以及教师的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进而也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大班额”不利学生健康

“大班额”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会造成直接和间接的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班额”教室空气质量差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大班额”中,由于教室空间有限,人员密度过高,人均空间面积相对较小,不利于空气流通,容易导致学生上课疲劳嗜睡,产生压抑烦躁的情绪,也容易引发疾病的流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极其不利。二是“大班额”教室座位安排密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大班额”的座位安排通常较密集,甚至拥挤不堪,一部分学生离黑板要么太远,要么太近,这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视力与听力,同时也影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心态以及学习的成效。三是“大班额”下的学习竞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大班额”导致学习竞争激烈,成功率下降,会使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同时自信心受挫,严重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此外,由于“大班额”使教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无力关注更多的学生,一些学生和家长只有通过“非常途径”以引起教师的关注,争夺有限的发展空间(如当班干部、选座位等),这对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等的健康发展也十分不利。

(四)“大班额”加重教师负担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面对的是心智尚未成熟、活泼好动甚至调皮捣蛋的孩子,因此工作量较大,工作时间较长。根据国家教育督导团2008年的报告,义务教育教师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2.4个小时,班主任周平均工作时间达到52.1个小时。[6]。毋庸置疑,在“大班额”工作的教师,其工作时间会更长,工作强度会更大。在“大班额”工作,要保证和普通班同样的教育质量,教师只能加班加点,其实际工作量普遍要高出普通班的三分之一。这不仅包括日复一日的日常性作业批改,更包括个别教育和辅导、家访、期末撰写评语等。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大额班教师工作量大、任务重的现象比较突出。教师们普遍反映,现在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独生子女居多,许多家长把一家人的期望寄托到孩子身上,同时也就把这种期望无形中转嫁给了教师,这让教师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教师面对一个班五六十名甚至更多的孩子,这种压力无形中在放大,怎么教、怎么管,教学质量和学生安全怎样得到保障等问题,常常令他们感到困惑和力不从心。教师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不但影响身心健康,而且会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感、职业挫折感。目前大多数学校核定的教师实际工作量主要以所教班级和课时(不是学生总人数)来核定,即使考虑了学生人数,工作量也被低估。在此情景下,教师的实际收入与预期收入差距较大,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三、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 形成的原因

造成“大班额”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者认为,“大班额”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投入不足和不均衡,各学校的教育水平差异较大,城镇化发展中的教育失衡,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选择;[3]另有研究者提出,导致城区出现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主要是义务教育用地保障制度缺失,师资配置与管理制度不合理,义务教育招生管理不规范。[4]根据我们对广西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大班额”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及学校布局不合理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义务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已实现了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基本上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教育投入的总量不足及教育资源配置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不平衡,义务教育发展上的城乡差距、校际差距较大,尚不能满足人们“上好学”、追求优质教育的需求,也与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及人口流动特别是学龄儿童流动的趋势不相适应,其造成的结果之一便是“大班额”现象的产生。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乡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的生源日益减少,班级规模也不断萎缩;另一方面,城区学校和名牌学校、“重点”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多,班级人数不断增加。城区学校的建筑面积和教师人数毕竟相对有限,在没有改变或扩容的情况下,“大班额”现象也就难免了。

以广西为例。由于众多原因,广西城乡之间生均校舍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的差距都非常大,特别是生均占地面积,城市不到农村的一半;从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来看,城市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也最小,而农村最多(详见表4)。教师的配备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以2013年的统计为例,广西小学师生比为1∶18.7,初中生师比为1∶16.8,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同年全国分别为1∶16.76、1∶12.76),而且城乡间师生比差异明显。广西小学师生比,城市为1∶21.3,县镇1∶18.3,农村为1∶18.2;初中生师比,城区为1∶16.4,县镇1∶17.6,乡村1∶15.4(详见表5)。由于城区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而学生却不断增多,于是便出现了“大班额”现象。

表4 2013年广西城乡义务教育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数据来源:广西教育厅教科所。

表5 2013年广西义务教育师生比

数据来源:《2013广西教育事业数据分析》。

“大班额”的出现与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不合理也有密切关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滞后,存在严重的学校空间分布不均匀情况。现有城区的学校布局结构,大都是依据各城市十几年前的发展规划而设置的。而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旧城区大量改造,新城区不断开发,城市辖区在向四周延伸,城区人口也在大幅度增长。于是,学校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日益突出。以桂林市为例,老城区人口相对密集,学校分布也较集中,但学生人数多,学位空间相对饱和。近年来,由于桂林市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园区不断壮大,新的行政、商业区域逐步形成,人口分布状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生源激增,但新建区域中,义务教育资源没有随之增加,因此儿童入学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不当,导致部分学生被迫流向城镇。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做法主要有:撤并“村小”和教学点,合并为中心学校;农村学校向县镇集中,这被称为“学校进城”。相应发生的情况是农村学校的萎缩消失、县镇学校的规模扩大。如江苏、江西、浙江、重庆、湖北等14个省份的县镇小学校均规模都扩大了1倍甚至数倍,多地出现了几千人的中小学校及大额班现象。[7]46

(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人数逐年增加

由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加快、农民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城乡交通便利和农民进城条件放宽,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及流动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适龄入学儿童相对乡镇出现逐年增加趋势。以广西桂林市为例,随着大批进城务工、经商人员的涌入,市区外来流动人员随迁子女持续增长,2015年秋季学期,仅城区小学一年级新生就超过1.2万人,各城区小学扩招68个班,增加了3 060个学位。而根据桂林市教育局的测算以及小学班额45人、初中班额50人的相关要求,2016年秋季学期,城区小学和初中需新增148个班6 926个学位,才能满足秋季学期入学需求。其中,小学一年级将增加4 569个学位,需增加101个班;初中一年级需增加2 357个学位,需增加47个班。为此,桂林市政府专门召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推进会,决定加快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着力缓解城区入学难问题。[8]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量涌入城市的学校就读,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关于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政策的实施,加上公办学校免除学杂费而民办学校收费较高,并且公办学校的教学设备、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明显优于一般的民办学校;另一方面在于某些农村地区学校被撤并后,学生上学不方便,有的要到十几里路外的地方上学,交通费、住宿费等增加了学生及其家庭的直接教育成本,路途上时间的浪费及奔波疲劳导致的学习效率下降等也增加了学生就学的间接教育成本,于是,一些家长就会考虑,与其让孩子“折腾”甚至劳民伤财去十几里外的一般学校上学,还不如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学校去“镀金”。这样,城里的某些学校外来学生越来越多,相应地,班级规模也就越来越大了。

(三)择校现象客观存在而优质学校相对不足

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提高,家长们都希望让自己的孩子能接受优质教育。正如《学会生存》中所讲到的:“家长们一般希望他们的子女得到比他们自己更高程度的教育,即使教育所开辟的广阔前景实际上是虚幻的,人们仍是把教育视为促进社会变动的基本手段”[9]61。在城市,家长们怀着“望子成龙”的心愿,面对着各学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悬殊巨大的现实,在孩子入学时,“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众多家长追逐的目标,他们千方百计地为孩子选择名校、重点学校,致使择校风愈演愈烈。有的家长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各种途径将孩子送到这些相对较好的学校就读。即便是在农村,如今很多农民对子女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在争取向上流动的内在驱力和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外在驱力共同作用下[10],有条件的农村家长都想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县城较好的学校就读,而县城、乡镇的家庭则想方设法把子女送到较好的大城市学校就读。只要这种择校风气存在,“大班额”现象就难以克服和消除。

无论城市家长还是农村家长,他们择校的初衷和目的是想让孩子进“好学校”甚至“好班级”,而城市中所谓的“好学校”毕竟有限。尤其是在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还存在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校际差距的背景下,“好学校”即优质学校的数量和规模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相比,还明显不足。在优质学校的数量和规模没有相应增加的情况下,出于学校利益的考虑和外部需求的压力,部分学校在教室和教师未变的条件下扩大招生规模,致使班级人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大班额”就这样产生了。

四、解决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的对策

由于“大班额”产生原因的复杂性,要克服“大班额”现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应对。我们既需要从长远、从整体上考虑如何才能避免“大班额”现象的继续出现,也要从眼前、从局部考虑如何化解“大班额”的危害和弊端。

(一)不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否均衡发展,直接影响人们对学校、对班级的选择,从而也就影响班级规模的大小,因此,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避免“大额班”现象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解决“大班额”问题的长远之计。近年来,广西各级政府部门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日益重视,也采取了许多相应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合广西各市县的经验,为切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大经费投入从而推进学校建设。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 必然影响学校发展及其标准化建设,因此,加大投入力度,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这方面,近年来桂林市的一些举措值得肯定和推介。广西区政府于2014年初印发《关于广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总体方案的通知》(桂政发〔2014〕13号),提出到2017年投入资金329亿元,实施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大通铺”消除等工程项目,新建义务教育学校390所,改扩建学校一批,新建学生宿舍350万平方米,建成1 00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解决城镇“超大班额”问题,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桂林市自2014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振兴教育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明确从2014年到2017年,多渠道筹措100亿元以上资金,着力推进教育发展“十大工程”,其中将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列为首位,计划到2017年投资28.7亿元,新建义务教育学校51所,改扩建学校一批,提升学校的标准化与信息化水平。

二是要增加教师编制并且做到合理配置。从广西义务教育师资队伍配备来看,城镇教师的数量不能满足需要,乡村教师的结构性缺员比较突出,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有的地方有编不用,如2012年全区约有3.82万个教师编制没有使用,教师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的结果便是部分学校在岗教师不堪重负,体音美等学科教师短缺,教师老龄化现象突出。近年来广西区政府已意识到此类问题的严重性,在2014年秋下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桂政发〔2014〕10号)就提出,要在未来几年落实教师编制标准,认真处理挤占、挪用、截留教师编制情况,盘活教师编制存量,逐步补充10万名教师,并强调要合理配置各学科教师,配齐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师,重点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培养和补充紧缺教师。增加教师数量编制,可以让有教室及设备条件的学校增设班级或将大班分流;而提高教师质量,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让优质教师资源辐射更广,则有助于减少“择校热”造成“大班额”甚至是“超大班额”现象。因此,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各义务教育学校一定要重视教师的配置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新型教师队伍。

三是要改善薄弱学校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从机制源头上遏制“择校” 和“大班额”产生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广西把“全面改薄”作为重要抓手和政府教育督导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并倡导多校协同、资源整合、九年一贯,推动学区内学校之间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南宁市充分利用名校效应,形成“核心校+分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如天桃实验学校、滨湖路小学、民主路小学等优质学校在凤岭新区、五象新区均建有分校区,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桂林市重点发挥名校的示范作用,通过“名校办分校”、“名校集团化”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如榕湖小学琴潭分校已建成投入使用,七星区依托育才小学和龙隐小学等龙头学校先后成立了7个教育集团,实现了义务教育学区制办学的全覆盖。这种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扶持和改善薄弱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做法,不仅有助于遏制“择校”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也缓解了“大班额”的产生。

(二)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结构

学校的分布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上学的远近、学校生源的多少,而且也影响学校及班级规模的大小。因此,我们需要合理规划义务教育学校的分布结构,以方便学生就近上学,确保学校及班级规模适度。国务院2012年9月7日发布的《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提出要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广西壮族自治区2014年初启动实施的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 也明确提出,要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按照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规范布局调整程序,科学合理布局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的这些规定及要求,从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进一步调整优化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结构,至关重要也非常迫切。

一是要按照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调整学校的布局结构。从总体上说,要从当地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沿革、民族特点等因素,合理确定学校的布局、数量和规模。应当按照“小学就近适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来布设学校,使学校布局与当地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与当地人口特别是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相适应。[11]156那么,怎样按照实际需求来调整学校布局呢?桂林市灵川县的做法很值得借鉴。灵川县为了适龄儿童能够就近上好学,县委县政府在认真开展多次调研后决定,按照实际需求实施布局调整,不进行大拆大建式的撤点并校,保持完全小学32所,初级中学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中学1所,教学点47个;同时在县城、八里街区域实施扩容增量工程,提高城区学校容纳力。这些举措,既有效缩小了城乡学校间的差距,也适应和满足了儿童上学的要求,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是要从城乡区别上科学合理地做好学校的布局规划。城市学校的布局与农村学校的布局应有所不同,需差别对待。城市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调整,应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根据市区人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社会对教育的“有效需求”提供规模适度和结构合理的教育[12],尤其要根据城区学校“大班额”突出的现状和城区发展的态势以及居民区的变化、流动人口的转入等情况来适度超前设计和建设。如桂林市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临桂新区“大班额”突出的问题和该区未来发展的需要,新建和改扩建小学和初中,计划在已有的5所小学和3所独立初中的基础上,在2020年前新建小学14所、中学8所,仅在2015年开工新建和扩建的学校就有8所。[13]而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调整,则应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农村人口特别是学龄人口居住分布情况,合理确定县域内教学点、村小、中心小学、初中学校的布局,以及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建设好乡镇初中、乡镇小学、中心小学和必要的村级教学点,形成以镇中、镇小为主体,以中心小学为基础、少数村级低年级教学点为补充的学校布局体系。

(三)切实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及学籍管理

我国对中小学班额人数有规定的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各校并未严格执行,除了客观实际条件的制约因素,也与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不到位、学校领导置教育规定于不顾、随意招收学生有关。对于部分教育质量较好的学校,它们的班额之所以过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其招收择校生所致,实质上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和监管不严所致。因此,完善学生招生及学籍管理制度,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近免试入学原则,规范学生入学、转学等的管理,防止随意招生、转学和插班等人为造成班级规模增大现象的出现是十分必要的。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应根据辖区内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规模,严格遵循“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结合校点布局、生源情况,科学统筹规划并合理调整好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范围和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应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的统一管理,正确引导学生家长服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安排,使学生有序就学。同时要加大学生流动的宏观调控力度,严禁学生非正常流动,严格实施转学的条件和程序,对已经达到规定班额的中小学或班级,限制其接收转学学生。在这方面,教育部于2014年初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教基一[2014〕1号]提出,要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全面实行阳光招生、试行学区化办学;广西教育厅于2014年5月也印发了《进一步做好全区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实施方案》(桂教基教〔2014〕18号)的通知,要求各市、县小升初全面实施阳光招生,科学合理划定招生范围,严格规范招生方式和办理入学手续。近几年来,广西不断健全招生入学制度,坚持阳光招生,全面应用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引导学生合理流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只要教育主管部门及广大中小学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规政策,确保招生及学籍管理的规范化,就有可能杜绝“择校”、“插班”等现象的发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避免出现“大班额”、“超大班额”的问题。

[1]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教育数据分析中心.2010广西教育事业数据分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胡永,罗德红.基础教育学校的“大班额”现状、原因与出路——基于广西玉林市和贵港市的调研[J].现代教育科学,2014(5):35-38.

[4] 黄建辉. 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成因及其化解[J]. 教学与管理,2014(11):9-10.

[5] 李琰,王献玲.“大班额”视角下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浅析[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3):26—28.

[6] 国家教育督导团.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摘要)——关注义务教育教师 [J].中小学教育,2009(2):79.

[7] 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8] 支荣. 今年城区需新增6926个义务教育学位 政府正推进学校建设[N]. 桂林晚报,2016-03-09(1).

[9]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0] 马多秀,杨建朝.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现象的社会学审视[J]. 教育学术月刊,2010(9):78-80.

[11] 周洪宇,雷万鹏.中国教育黄皮书——2013年:进一步优化教育财政投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

[12] 马佳宏,王贤. 城市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问题探讨——以桂林市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52-56.

[13] 陈娟. 住临桂新区,上学没问题——教育规划引领临桂新区学校建设快马加鞭[N]. 桂林日报,2015-02-10(1).

[责任编辑 苏良亿]

On the Harm,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Large-clas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Schools:An Analysis Based o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MA Jia-hong1, XIONG Hu2, MENG Xiao-xiao1

1.Faculty of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2. Shenzhen Tai'an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518034, China)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national data and mainly Guangxi provincial data, the “large-class” phenomenon exists generally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especially in the schools of city districts and county towns. The “large-class” phenomenon not only hinders educational equality and affects teaching quality, but also does harm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main causes for this “large-class” phenomenon are: un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schools, the increasing school enrollment from migrant worker families, and the existence of school-selecting phenomenon as well as the insufficient high-quality schools.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large-class” phenomenon, it is necessary to advanc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schools, an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school enrollment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schools.

compulsory education school; large-class; harm; cause; countermeasure

10.16088/j.issn.1001-6597.2016.04.001

2016-03-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合理配置的机制与策略研究——以广西为例”(BFA130033);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八桂学者项目基金资助

马佳宏(1963-),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

G42

A

1001-6597(2016)04-0001-08

猜你喜欢
大班额班级学校
数说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北海:消除“大班额”成效显著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大班额背景下幼儿户外活动有效评价之我见
教育部: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
学校推介
班级被扣分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