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练习设计 提高思维品质 培育核心素养

2016-12-17 01:17董仁禧
黑河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练习设计思维品质核心素养

董仁禧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育要落实在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上,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通过对比辨析,提高思维的清晰度;通过对练习的优化设计,教师能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开展超越符号知识学习的表层阶段,进行更高层次的数学思考;一题多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展开联想,提高思维的流畅性;课后延伸,实现思维的再创造等,优化练习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优化;练习设计;数学;思维品质;核心素养

2014年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这一词,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出炉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一时之间“核心素养”传遍大江南北。如何让教学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呢?核心素养是关键素养,是高级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落实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对数学学科而言,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品质是重中之重。如何引导学生广泛、深入地进行数学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本文试从优化练习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品质,培育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对比辨析,提高思维的清晰度

有些题目看起来很相似,但往往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学生往往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掌握不全面,数学思考不深入,数学思维清晰度不足,对有一些高度相似的题目或知识点容易混淆。对此类题目及知识点设计一些辨析性的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比辨析过程中深入思考,从而提高思维的清晰度。

二、一题多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性思维是指思维有多方指向,触类旁通,随机应变,不受功能固着、定势的约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灵活地思考问题。一题多解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思维灵活性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它能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运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运算过程,深入思考、解答同一道数学问题。它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从知识内在的、深层次的联系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9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0.5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解:设乙车每小时行x千米)

①60×0.5+0.5x=90 ( )

②0.5x+90=60×0.5 ( )

③90-0.5x=60×0.5 ( )

④(60+x)×0.5=90 ( )

⑤0.5x=90-60×0.5 ( )

⑥90÷0.5-60 ( )

⑦(90-60)÷0.5 ( )

⑧(90-60×0.5)÷0.5 ( )

如此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观察、对比中去梳理知识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深化和拓展,这样既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又能让学生个性化地深入思考、开拓思路,从而达到学生普遍性发展和特殊性发展的双丰收。

三、展开联想,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流畅性思维是指智力活动灵敏迅速,畅通少阻。提高流畅性即提高思维速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列举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探索较多的可能性。联想是思维进行发散和向深层延伸的一种重要方法。

例如:在复习了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后,我设计了以下题目:

甲乙两车从相距1000千米的两地同时开出,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距200千米?

看到题目后,一名同学提出“怎么没有告诉我们两车开出的方向?”

在分析、思考、讨论后,学生得出了多种方案:

①如果两车相向而行,相遇前两车相距200千米。

解法:(1000-200)÷(60+40)=8(小时)

②如果两车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行驶,这时就成了相背而行,直至两车又相距200千米。

解法:(1000+200)÷(60+40)=12(小时)

③如果两车同向而行,根据题意只能是乙车在前,甲车在后。这时又有两种情况:

情况A:在甲车追上乙车之前,两车相距200千米。

解法:(1000-200)÷(60-40)=40(小时)

情况B:甲车追上乙车之后,又超过了乙车200千米。

解法:(1000+200)÷(60-40)=60(小时)

④两车不可能背向而行,否则两车相距只会大于1000千米,不可能等于200千米。

又如:在教学直线、线段、射线这一课,认识完三种线的特征后,老师从头上拔下一根头发,学生觉得很奇怪,这时老师提问这根头发是什么线?学生立刻情绪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1:我认为是线段。

生2:我认为不是线段,是射线。因为头发长在头上是会长长的,说明它的一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生1:不对,头发拔下来以后怎么还会生长?

生3:头发拔下来后,它的一端有一个小点(发囊),而另一端没有,所以它应该是射线。

生4:我认为头发既不是线段,也不是射线。因为一般情况下,头发是弯曲的,而线段和射线都必须是直的。

这两道题由于有多种可能而引发争论,最终并不一定能形成统一的结果,但在一次次争论中,学生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却真正搞清楚、弄明白了,数学思考也更为深入,数学思维的速度也更快、更流畅了。通过联想,可以唤醒学生沉睡在大脑底层的记忆,把当前的事物与过去的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能够发现新的问题,能够联想到相关联的旧知,创造性地解决当前问题。教学中加强联想训练,有利于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流畅性。

四、课后延伸,实现思维的再创造

课堂上由于教学时间、教学环境的种种限制,教师设计的练习在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开展数学综合思考方面往往比较欠缺。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和布置一些在课后开展的综合性练习。

1.开展小课题研究,排除干扰深入思考

在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环境更复杂、干扰性的因素更多;与课堂上设定的数学问题相比,需要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需要更深入、综合的思考问题,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要求也更高。

例如:在三年级,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开展以下课题研究:

①怎样花100元钱;

②测量计算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

③调查测算本班一周共花费多少零花钱。

在研究中,学生拓展了数学实践的空间,强化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促进学生的数学建构,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品质。

2.画知识网络图,深入建构,提高思维的层次

数学知识之间往往存在密切联系,我们总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中得到新的知识经验。小学生往往没有把学习过的各种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网络化。数学学习活动的经历、体验过于碎片化,对知识生长过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感知过于粗浅。在课后让学生相对独立地画出知识网络图,无疑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建构,在建构过程中加深其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感知和理解,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层次。

没有高水平数学思维的参与和投入,数学学习活动就永远只能停留在符号知识的水平上,无法深入知识的内涵开展。通过对练习的优化设计,教师能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开展超越符号知识学习的表层阶段,进行更高层次的数学思考,深入知识的内涵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从而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卢启松,杨海云.新课改下数学课辅练习设计探讨[J].中华少年,2015(22).

[2]李红姝.分层练习 因材施教——《三角形面积》练习设计与反思[J].吉林教育,2015(29).

[3]路小斌.如何设计开放性的小学数学练习[J].吉林教育,2015(29).

(责任编辑 冯 璐)endprint

猜你喜欢
练习设计思维品质核心素养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新授课的练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