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
浅谈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的必要性
李佩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068)
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一趋势符合我国新形势下的重大战略选择。从必要性的角度来看,电大转型升级顺应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后喻文化时代发展和知识转型的客观需要、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融合的客观需要、顺应市场化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以及广播电视大学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电大的战略转型还具有加快终身教育的实践进程,推动高等教育的开放和坚定建设新型大学目标的现实意义。
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战略转型
自(1979年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44个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以来,广播电视大学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成为我国开放教育的重要开端和发展主体,特别是1999年现代远程教育的大规模开展,使开放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深化,开放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推广,也使得开放性成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基本属性,这个基本属性具体体现在广播电视大学确立了开放性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开放性的管理模式,创设了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形成了开放性的运作机制,建立了开放性的服务体系,形成了开放性的评价体系,[1]由此可见,广播电视大学具备开放的大学形态,必然应归属于世界开放大学的范畴,广播电视大学作为我国开放大学的典型,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也就势在必行了。国务院于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2]自此,我国广播电视大学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加速阶段。
(一)电大办学自主权虚化
在西方国家,强调大学的灵魂在于大学自治,“大学自治”是大学学术自由、言论自由的制度性保障,它包括人事自治、财政自治和管理自治;在我国,与其类似的概念是“高校自主权”,它不等同于西方国家的大学自治,在内涵、法律表述以及提出的时代背景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是两者又具有内在一致性,即要保障大学一定的自治空间,排除其他组织对高校权利的不正当干预,其实质就是赋予高校自治权。[3]
虽然广播电视大学具有开放性的基本属性,但是由于广播电视大学自成立之日起就没有按照大学的制度规范进行建设,而是依靠政策办学,这使得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会随着政策的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导致广播电视大学不具备其他普通高校应有的大学内涵和属性,造成广播电视大学具有开放大学的模式特征,承担着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任务,履行着开放大学的职能,但仍只是政策办学的延续,没有真正落实办学自主权,因而也就不具有真正开放大学的属性和内涵,带有“政校合一”的特点。
(二)电大知识生产的动力迟滞
高等教育机构的知识生产依据产出知识的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知识生产分为学术知识生产和教学知识生产,学术知识产生并服务于科学研究实践,而教学知识产生并服务于教学研究实践,高等教育机构通过这两种知识的生产来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4]
就学术知识生产而言,一方面,由于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定位是使教育机会均等,以学历补偿为主要任务,只注重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而忽视了学术研究以及学术知识生产;另一方面,广播电视大学在体系上的特点也导致其学术知识生产不足,具体而言,广播电视大学的行政管理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不统一,教学管理系统分为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地市级电大、县级工作站等多级办学系统,行政管理上各级电大只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而对上级电大依赖较少,这致使电大无法从行政上统一、高效地推动各级电大的科学研究活动。
就教学知识生产而言,电大教学知识的生产模式不合理。具体而言,过去电大的教学知识生产采取的生产模式是:中央电大集中建设教学资源,以下各级电大再根据自身需求补充建设教学资源,这样就将教学知识生产分成了两级,导致地方电大对教学知识生产产生依赖性和惰性,忽视了地方特点,同时,也会导致地方电大教学资源的重复,质量不高,使电大教学知识生产缓慢甚至停滞。
(三)电大学历教育竞争力弱,非学历教育重视不足
我国成人教育长期以来以学历教育为主,广播电视大学也是如此,具有明显的学历补偿的特点,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广播电视大学的学历教育面临众多挑战,一方面,普通高校不断扩招,挤压了广播电视大学的招生,且电大学历教育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低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看重务实的能力,不再过于强调学历,而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逐渐被社会各行业所认可,造成成人学历教育需求减弱,而人们对素质、能力等非学历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非学历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成人教育的新主流,[5]因此,在这些新形式下,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更加具有迫切性。
(一)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融合的客观需要
自20世纪60年代网络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网络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之物,而当今“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前教育资源建设问题一直是阻碍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关键问题,而“云技术”、“云数据”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为我国成人远程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为我国成人远程教育提供了信息量大、个性灵活的学习资源服务,不仅有利于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朝着个性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还能提高办学效益,节约教育资源建设成本,因此在“云时代”的推动之下,我国广播电视大学亟需向开放大学转型,充分利用“云技术”建立共建共享的、集成化的、个性化的“资源云”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创新广播电视大学,帮助成人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提升我国成人远程教育的质量。
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融合的成果之一就是慕课(MOOC),慕课是一门网络课程,具有开放性、大规模性、互动性等特点,慕课这种教学模式拓展了学习资源,通过网络媒体向全世界学习者公开发布学习资源,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开放。慕课的到来,促使着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因为广播电视大学在慕课盛行的大潮流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全民终身学习的需求,其教学模式甚至办学组织形式都亟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实现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同时慕课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又为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因此,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必然要求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更改变了我们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正是顺应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大趋势,完成这一战略转型,不仅能使成人教育冲破时空的限制,为更多不同年龄阶层、不同教育水平的成人学习者提供更多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实现教育公平,还能使广播电大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创新和改革,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先行者和领头人,总之,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激励着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战略转型,还为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发展契机。
(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客观需要
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努力使全体国民学有所教’作为新的奋斗目标之一,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6]即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中要努力构建一个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任务,这说明办好开放大学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进步举措,同时,学习型社会具有开放性、平等性、自主性和便捷性这四大显著特征,而这四大特征与开放大学的特征相一致,因此,开放大学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要实现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时代重任,就必须办好开放大学。但是,当今的广播电视大学作为我国的开放大学,“实至而名不归”,电大在教学质量、运行结构、科研水平等方面还远远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的水平,无法承担起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任,因此,推动广播电视大学的战略转型是适应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客观需要,要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以满足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为目标,对广播电视大学的结构、理念、科研和教学进行深度改革,推动广播电视大学的战略转型,创办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使之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
(三)后喻文化时代发展和知识转型的客观需要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将文化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所谓前喻文化就是指晚辈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同辈之间的学习,后喻文化是指长辈向晚辈学习,[7]在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快速融合,广播电视教育也被越来越多的年长者甚至是文盲群体所接受,受益人群逐渐扩大,基于不同的文化层次而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文化传承模式,具体表现形式不仅仅局限于以青年为主的学习者向教授者的学习,还存在父母向子女、老师向学生学习的情况,即表现出后喻文化的发展趋势。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的社会形态,特别是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视野看待我国远程教育的教育目的、教学过程、教学研究等方面,这也就推动着广播电视大学的战略转型。
知识转型就是“知识形态、知识范式或知识整体的转变,意味着原有的知识型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根本危机,新的知识型逐渐出现并取代原有知识型的过程。”[8]从历史上看,知识转型时期的到来都有一些明显的症候,如有人提出了新的知识概念或知识标准;知识分子内部开始围绕着知识的性质或标准问题进行学术辩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异端”知识分子;提出了新的发现或证明知识的程序和方法;出现了新的表述和传播知识的方式;出现了一些新的知识分类标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思意识开始增强,等等。知识转型与社会转型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知识转型是社会转型的一个必要条件,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重大的影响,知识转型导致教育也发生深刻变化,对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等方面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推动着广播电视大学的战略转型。
(四)顺应市场化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
要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社会效率的提高,就需要通过市场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竞争为手段,市场机制同样也适用于教育领域,所以广播电视大学只有顺应市场化实现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才能使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符合市场规律,营造公平的创办环境,突破集中管理,使各级教育参与者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通过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转型,顺应市场化发展战略,可以实现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办学格局,改变广播电大原本管理、投资、办学集于一身的格局,重视不同来源的资金在成人教育市场中的存在和作用;可以建立跨部门的成人教育资源研发团队,使广播电大产生顺应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思维;可以实现多渠道的成人教育产品推广营销体系,引入市场营销理念,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9]
(一)加快了终身教育的实践进程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短短数年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加快从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使其呈现出新型的大学形态,并承担起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依托和现实载体的重任,通过全新的开放大学来探索和推进终身教育发展的模式和机制有利于加快终身教育的实践进程。一方面,开放大学是社会教育的主体和领军者,而社会教育又是推进终身教育实践进程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开放大学来开展社会教育,是加快终身教育实践进程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开放大学建立了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实现了终身教育的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通过学分的积累、认证、换算等,使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贯通,实现了不同类型的社会教育的横向衔接,同时加强与相关社会教育机构的合作,扩大终身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服务领域,使学习方式更具多样性,学习环境更具便利性,使终身教育理念得到贯彻落实,切实推进了终身教育的实践进程。
(二)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开放
反观今日的高等教育,大部分仍旧停留在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单线传输模式上。这种模式不仅被证明学习效率低下,[10]而且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课堂俨然成为了大学躲避信息化潮流的最后堡垒,教室已经成为“教授需要竭力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和电脑上拉回来的战场”。[11]随着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的推进,开放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核心理念和必然趋势,开放大学不仅仅是开放的大学形态,也意味着大学的开放,表征着开放教育逐渐成为大学发展的战略性选择。从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这是开放大学对开放教育模式的探索,更是开放大学为普通高等院校走向开放开辟道路,一方面,为普通高等院校实体性开放提供了实践样本,因为大学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放大学已成为了普通高等院校走向开放的平台和桥梁,“普通高等院校正依托开放大学的网络环境以及体系和模式优势,把优质的校本资源转化为公共资源并不断增强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服务的功能。”[12]开放大学在开放教育方面取得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为普通高等院校走向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另一方面,为高等教育体系性开放铺平道路,依据高等教育开放程度的不同,可以将高等教育开放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从开放的教育模式到开放的大学形态,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实体性开放,另一个阶段是从普通高等院校走向开放到教育体系的开放,即体系性开放,而开放大学是我国开放型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依托和促进力量。
(三)坚定了建设新型大学的目标
广播电视大学在借鉴世界开放大学的办学经验和开放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建设一流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的目标,即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但由于广播电视大学作为成人高校,缺乏独立办学的地位,使达到这一目标仅表现为电大自身的校本行为,且在实施上仅体现为开放教育的主体性建设,而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依托建设开放大学这一举措,使建设一流的开放大学不再仅仅是校本行为,而是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战略选择,使这一目标成为新型大学的实体性建设目标,从而确立了开放大学的新型特征和实体地位。开放大学依据新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了作为新型大学在社会教育中的领军作用,在教育信息化战略实施中的引领作用,在开放教育模式探索中的示范作用,坚定了新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努力构建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社会化的质量保障模式,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公共性的支持服务模式。
[1]彭坤明.从开放的模式特征到开放的大学形态:广播电视大学在发展中转型[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5-8.
[2]乔维德.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的嬗变探微[J].天津电大学报,2013,(17):19-23.
[3]黄文伟.广播电视大学发展走向:基于大学自治分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1-6.
[4]王志军,王吉.知识生产维度广播电视大学的问题及转型[J].天津电大学报,2014,(3):16-20.
[5]李明善.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的转型[J].成人教育,2012,(9):83-84.
[6]孔令军.中国开放大学的本土探索与推进路径研究:兼论广播电视大学的历史变迁与转型[J].职教论坛,2011,(28):40-44.
[7](美)玛格丽特·米得.文化与承诺[M].周晓红,周怡,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223.
[8]姚文建,孙福万.由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升级的条件、标准与路径研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5):1-10.
[9]张俊.终身教育体系视域下广播电视大学转型探析[J].继续教育.2012,(6),42-45.
[10]SOUSA D A.How the Brain Learns[M].Thousand Oaks,CA:Corwin,2011.
[11]DELBANCO A.MOOCs of Hazard:Will online education dampen the college experience?Yes.Will it be worth it? Well...[EB/OL].(2013-03-31)[2013-12-27].http://www.newrepublic.com/article/112731/moocs-will-online-education-ruin-university-experience.
[12]彭坤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显著特征和标志:基于江苏开放大学建设的实际样本[J].江苏高教2015,(1):50-53.
[责任编辑:陈晓蔚]
G728
A
1008-7346(2016)01-0025-05
2016-01-02
李佩,女,湖北武汉人,四川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