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家风家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12-15 09:21曹甜甜秦桂芬
决策与信息 2016年1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习近平

曹甜甜 秦桂芬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家风家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相通、内容相似,以家风家训为切入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取家风家训之精华、去家风家训之糟粕,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大为家风家训之小,以家风家训之小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大。

[关键词] 习近平;家风家训;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B823.1,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11-0110-05

一、家风家训凝聚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智慧

(一)习近平关于家风家训的系列讲话

中华民族历经5千年的悠久历史依旧保持亘古不衰的生命力,这离不开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勤劳勇敢的人民智慧以及中华民族在时代更迭之后的从容不迫。家风家训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吸纳了亿万人民的集体智慧,于大浪淘沙中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激励着中华儿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不乏关于家风家训的重要论断,这些论断进一步明确了家风家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习近平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1] ,这就充分说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培育离不开家风家训的积淀和烘托。

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观念。不论时代发生多大的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2]。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亟需归正,领导干部需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示范作用,提高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和信任,从而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由此可见,家风家训蕴含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家庭本身,在民风的培养、社会的教化、文明的延续等方面,家风家训建设着眼于一己善小,收获于民良政清国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二)家风家训构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家风家训的理论价值

思想意识的光芒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从未被遮掩,它总站在高处俯视着秩序井然的人类社会。家风家训在社会主义建设征途中也凸显出独有的理论价值。首先,家风家训建设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人之初,性本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一日三省吾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些家风的谆谆教导无一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的个人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国家品格,建设家风家训自然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为我所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增强人们对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和归属。其次,家风家训建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家庭观的理论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家庭内部的关系平等、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人类家庭的起源,把家庭看作是人类生产的一种形式,认为家庭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类重要的社会关系[3]。基于此,家风家训建设对社会的发展意义至关重要,因为万千家庭成员的思想行为能够直接映射出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取向。

2.家风家训的实践价值

家风家训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价值指引和精神支撑。首先,家风家训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基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更快地走进百姓生活、拉近人民距离、深入大众内心,家风家训的建设便成为以小见大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口。家风家训大多通俗易懂、短小精悍、贴近家庭、贴近社会,因此能够最为直接有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转化为与己密切相关的行为准则。其次,从长远来看,家风家训建设能够促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大发展也应该紧随其步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并且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家风家训建设以家庭为单位,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才能实现净化社会风气,树立良好风尚,有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才能为弘扬中国文化,凝聚中国力量,捍卫中国魂魄,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一)理念相通,内容相似

从古至今,家风家训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无不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无形力量规范和制约着个人的行为。诸如家风家训中所包含的勤劳、正直、勤俭、诚信、仁爱、孝道等都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无不彰显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有关中华传统家风家训的文章,散见于各种经典书籍文献中。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到周怡的《勉谕儿辈》;从朱熹的《治家格言》到《曾国藩家书》再到当代的《傅雷家书》,纵观这些家风家训,很多已经超越家庭的范围,上升到“公义”层面,即国家和社会层面,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家风家训对国家和社会的向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是相互关联的,从而也成为社会治理的一个突破口。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基本要求的联系则更为普遍和直接,家风家训对族人家人的具体行为要求大多能够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细微差别,形式不同

从性质来看,家风家训较为注重历史继承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门风。历史上的家风家训,与当时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现状是分不开的,当时封建保守的社会现实造就了家风家训的盛行。由此导致家风家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封建色彩较为浓厚。家风家训作为思想文化的凝结,自然摆脱不了时代的烙印,封建社会的诸如忠君、男尊女卑、包办婚姻等糟粕文化也掺入其中,造成旧时代很多不应有的悲剧发生。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国情,汇聚党和人民的共同智慧凝练而成,是科学的价值观念、正确的精神指引。从形式上看,一些书信或者各家族未形成文字描述的代代相传的风俗习惯都可以成为家风家训的表现形式,涵盖范围较窄,具有一定私密性和个人性。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明确的24字,涵盖的范围却更为广泛,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到个人层面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培养的方式和手段也呈现出公共性特征[4]。

三、依托家风家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于上述对比,家风家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存在异曲同工之处。正是这样,以家风家训为切入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才成为可能。传承家风家训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成为传承家风家训的重要指针。依托家风家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取家风家训之精华,去家风家训之糟粕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历史上的家风家训在封建社会中发挥过约束个人行为的重要作用,个别甚至超出道德监督的范围以至成为律令的代名词,这些家风家训中的封建迷信思想无疑成为了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绊脚石。因此,在弘扬家风家训的新时期,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尊老爱幼、妻贤子孝、勤劳刻苦、诚实守信、节俭朴实、爱国爱家、公平正义等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剔除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从而校正家风家训的建设和发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窗口和推进力量。

(二)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大为家风家训之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瞻远瞩,从国家发展的大局、社会进步的层面和个人成长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兴国之魂。如何使“高大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接地气,家风家训建设便是一个重要切入点。家风家训建设植根于家庭内部,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密切,经过代代相传更具神圣感和仪式感,因此继承和实践家风家训更容易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利用家风家训的小来走近人民群众,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家风家训的表现形式多样,在公共场所如地铁、公交、商场、饭馆等都可以贴出家风家训的标语、口号,通过歌曲、动漫、书籍、报刊等影像资料传达给受众,使民众倍感亲切,更乐于接受。针对少数民族、边疆等地区,由于语言、文化、习惯等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行更需要借助家风家训建设,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以家风家训之小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大

除了坚持化大为小的原则,依托家风家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以小见大,即以家风家训之小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大。家风家训自身存在一定的限制,即一般以家庭为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内容相对单一。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丰富家风家训的内容,使之在最基本、最亲切、最通俗的表达方式上包含更多内容,从个人上升到社会进而到国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接纳的家风家训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进行对接,才能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让家风家训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从家庭个体走向社会群体,形成社会治理的思想观念合力,规范和制约人们的社会行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从而促进人们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10

-16.

[2]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

-18.

[3]朱丽霞,张 洋.马克思主义家庭观视野下的领导干部家风培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4).

[4]王秋艳,汪斌锋.家风家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形式[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责任编辑:肖偲偲]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