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要塞中学(214432)
徐 凯●
例谈初三数学中考复习教学的优化策略
江苏省江阴市要塞中学(214432)
徐 凯●
上好初三数学中考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笔者通过笔者的初三数学中考复习课,以一些课堂教学实例探讨了复习教学的具体优化策略,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教学; 优化策略 ;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考数学试题的题型越来越新,测试范围越来越广,试题中增加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这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新的挑战和探索.初中中考数学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而是应该使知识在复习课中环环相扣,以重构学生智能活动模式为突破点,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知识的巩固、深化以及灵活运用方面均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一个是从厚到薄”,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则是质的飞跃.以每个章节中的数学概念、定义、法则、性质、定理、推论等等来引导学生结构联想,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达到厚薄间的转化.如在复习初中代数中的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等知识,以二次函数y=ax2+bx+c(a≠0)为最基本,把二次函数的函数值为零(即y=0)、函数值是正数(即y>0)、函数值是负数(即y<0)转化为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等知识,并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对二次函数的深入研究,综合其它相关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联想比较,既便于记忆,又便于了解它们的内在关联.
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作一系列的改编,达到能挖掘原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式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实现复习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原题 (2007年广西南宁市数学中考试题)如图1,在锐角△ABC中,BC=9,AH⊥BC于点H,且AH=6,点D为AB 边上的任意一点,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设△ADE的高AF为x(0 改编1 如图2,在△ABC中,∠A=90°,AB=4,AC=3,D是边AB上的动点(D不与A、B重合),DE∥BC交AC于点E, 设AD=x.以DE为折线将△ADE翻折,△ADE关于DE的对称图形是△A′DE,所得的△A′DE与梯形DBCE重叠部分的面积记为y,试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当x取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改编2 如图3,在△ABC中,∠A=90°,AB=4,AC=3,D是AB上的动点(不与A、B重合),过D点作DE∥BC交AC于点E.以DE为直径作⊙O,并在⊙O内作内接矩形AD A′E.设AD=x.在动点D的运动过程中,记△DEA′与梯形DBCE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试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当x为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由于已知条件发生了改变,使学生不能完全再套用原题的解题思路,一题多变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循序渐进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强度,从而改变了学生机械的模仿,学会了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达到了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从而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中可利用一题多解来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并对解题思路优化分析与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和思维发展,能为学生养成严谨、创新的学风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将一题多解作为一种解题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原题 如图4,△ABC中,已知∠BAC=45°,AD⊥BC于D, BD=2,DC=3,求AD的长. 解法1 作△ABC的高CE,利用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边的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求AD. 解法2 作△ABC的高CE,利用三角形全等、相似建立比例关系式,再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求AD. 评析 上述两种解法是通用常规解法,是静态思考,方法是属于传统教材重点教学内容、方法.新教材提升了几何变换教学的地位,我们不妨动态思考来优化解法. 解法3 如图5,分别以AB、AC为对称轴,画出△ABD、△ACD的轴对称图形,D点的对称点分别为E、F,延长EB、FC相交于G点,可证明四边形AEGF是正方形.设AD=x,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关于x的方程模型, 即(x-2)2+(x-3)2=52,求出x的值. 因此一题多解可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发散学生思维,但在量的基础上还需考虑质的提高,要对多解进行比较,提炼出最佳解法,从而达到优化复习过程,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 中考命题考查同一知识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来考查,因此在复习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将习题归类,解决同类问题中的本质东西,总结出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原题 条件:如图6,A、B是直线l同旁的两个定点.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 方法 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结A′B交l于点P,则PA+PB=A′B的值最小. 类题(1)如图7,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AB的中点,P是AC上一动点.连结BD,由正方形对称性可知,B与D关于直线AC对称.连结ED交AC于P,求PB+PE的最小值;类题(2)如图8,⊙O的半径为2,点A、B、C在⊙O上,OA⊥OB,∠AOC=60°,P是OB上一动点,求PA+PC的最小值;类题(3)如图9,∠AOB=45°,P是∠AOB内一点,PO=10,Q、R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求△PQR周长的最小值.类题:(4)如图10,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点A(7,1)、点B(3,4),在x轴上和y轴上各找一点P、Q,使P、A、B、Q组成的四边形的周长最小,并求这个最小值. 以上四个类题的解题方法与原题的方法一样,原题弄懂后,其它类题就迎刃而解了.整理归纳是知识反思内化的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解题方法,并揭示出多题归一的本质基本相同,数量关系,解答方法基本一样. 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复习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正确处理好复习作业,对于巩固复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有着重大帮助.首先重视复习作业的设计,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复习作业,对所设计的复习作业目的要明确,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一题对应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项对准一个训练知识点.二要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数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解题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不是通过做一两道题、就可以完全理解掌握的,往往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在适当的反复和螺旋上升中,才能理解掌握.因此,作业必需有一定的数量基础才能达到复习效果.但是又不能滥做,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所以,作业必需做到数量相宜.三要严格控制作业的难易程度,调控标准应以新课标和中考考试说明为基准,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出发点.为了让学生掌握好复习中的重点知识和典型的解题思想方法,可从各地中考试卷、资料中出现的许多形式多样、构思新颖灵活的题型中,有计划、有目的挑选一些经过认真思考后才能解答出的试题来作为复习作业,训练之后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加深理解复习内容.另外题目的编排一般按着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再次分层布置作业,因为每个班级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可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所以内容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具体又可分为A、B、C三级作业,即A级作业对优等生,力争使他们完成综合性广、概括性强、灵活性大的练习;B级作业针对中等生,在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后,再练一些变式和综合题;C级作业面对学困生,重点布置与复习的基本知识点有关的作业,对中考基本题目进行强化训练. 这样才能把精心设计的作业落到实处,提高作业质量,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主观上促使自己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使自己做有所得,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创新的乐趣.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使好、中、差各类学生能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也有利于各类学生通过作业巩固复习内容,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初中中考数学复习课是一种重要的课型,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使学生轻负担地复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全方位、多渠道地为学生创造条件,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学得灵活,学得扎实. [1]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若干途径[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9,1-2. G B三、解题思路,善于优化——引发学生发散思维
四、习题归类,善于类化——培养学生归纳反思能力
五、作业布置,善于细化——培养学生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