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敏
【摘要】新课程将物理的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要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需采用创设情境、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落实好这三维目标。
【关键词】物理三维目标;创设情境;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的提法,有意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挖掘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功夫。它告诉我们,新时代所需要的教师不应是教科书的消极教授者,而更应是教学方案的积极设计者。而物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之一就是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取代过去单一的教学目的。那么,物理教师如何成功的成为教学方案设计者,能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我们广大物理教师的一个崭新课题。本人认为要落实三维目标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首先,教师要正确、深刻的理解三维目标。
物理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是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物理学习的重点。“过程于方法”是指要做到经历运用物理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物理思想,丰富对生活物理的认识;经历运用物理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证明等物理活动过程,发展推理能力;初步学会从物理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形成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要在积极参与物理学习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建立对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感受物理的严谨性以及物理结论的确定性;形成事实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可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是一个密切联系、三维一体的有机整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型目标。它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与过程以及必须的知识与技能逐渐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只有真正理解好三维目标才能在教学设计中做到心中有数。才只能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安排好探究、互动,从而在教学中合理、协调的实现三维目标。而不是将三维目标割裂开来,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刻意编排。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实现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现三维目标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只有合理运用、开发教材,设置好教学环节,才能落实好三维目标。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出教学内容。
教师如果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而且学习的心情愉快,全神贯注,能长期坚持,从而形成一种终身的学习爱好,这正是物理学科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合谐统一的有效方法。例如,在 “流速与压强”的教学中,我们用“吹漏斗中的乒乓球”实验来创设情景。先提问:“向下往漏斗吹气,乒乓球会怎样?”学生凭经验猜想,认为往下吹气,乒乓球肯定往下落。考虑到学生对物理的操作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当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乒乓球没有往下掉时,他们惊叹的同时,也对本节课的探究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样的教学设计即让学生经历、体验了物理活动过程,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为其下一步掌握“流速与压强关系”的基础知识做好了铺垫。简单的实现了三维目标。
2、构建探究课堂,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在物理学科的三维目标中,注重让学生通过“过程与方法”经历物理过程,认识物理知识,形成物理思维。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把科学探究作为我们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努力构建探究的课堂,更有利于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这让的学习方式也更有利于学生记住知识。仍以“流速与压强关系”教学为例。如果在前面用“吹漏斗中的乒乓球”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后,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点——这是因为流速越快,压强越小。大气压支持住了乒乓球。那么教师仅仅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并且由于学生没有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而是被动接受信息,这知识点对学生大脑没有形成强烈刺激,在大脑留下的印记不深,学生容易遗忘。所以可以说这让的教学方式连“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也没完成好。而换用探究式教学,在前面用激发学生兴趣后,再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液体流速对两支行驶小船的影响和气流对两乒乓球的影响,在组织交流各组的实验发现,讨论共同点,得出结论。这让的教学学生有参与,有经历、体会,也有同学间的交流,对相应的物理知识点有更多的亲身体会,自然学生更容易掌握,掌握的更牢固。当然,这样的课堂学生更乐于接受,这从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孩子的笑脸可以看出。
实施探究式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交流,形成学生表现、交往、评价、批判的能力。在探究中构建物理思维,形成终生受益的物理探究模式。所以,我认为精心构建探究课堂是实现三维目标的高效方式。
3、关注生活的物理,让学生感知物理的力量。
物理三维目标要求通过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物理世界的美妙,培养学生终生的探究兴趣。然而,与学生闲聊时会听到学生发表这让的高论“老师,我们学语文会认字,学数学会算钱,就够用了。”。且先不说学生的片面。但这句告诉我们,让学生觉得有用的东西他们才爱学。还有就是我们教师还没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对他们多么有用。
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蒸汽机、电灯、无线通信对我们生活影响之大已是不言而喻的事。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还认为学物理没用?不想学物理?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少,知识讲解与生活联系少。才会让学生产生物理与我无关的想法。因此,要实现物理三维目标,让学生爱上物理,建立主动探究物理欲望,就要在教学中多关注生活的物理,联系生活。例如,讲完流速与压强关系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问问学生“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利用到这知识呀?”然后和学生一起了解喷壶的原理,学生就会知道物理离我们很近。甚至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些简单物品。像上完简单电路,我就让学生自己制作简易便携带的小手电筒。结果真有几组制作出了钢笔改装的、唇膏改装成的小电筒。在班上展示他们的成功,他们可骄傲了。这样的小制作即能让学生有成就感又让学生明白物理我也能运用。也增加了学生学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科技与现代社会的联系,知道物理学是现代科技的基石这个道理,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性,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增大了,要求学生关注科技与社会的联系,三维目标得到很好的整合。
总之,老师若能将生活资源运用于物理课堂教学,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科书、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源泉,就会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学生将日常生活经验转化为物理学科问题解决的基础,课堂必然出现生气盎然的景象。
综上所诉,物理三维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观念的改变,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要合理利用教材和各种生活资源,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兴趣。课堂中多采用如探究式学习、分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会自主学习,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能将所学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体验探究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