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把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提升教育贯穿在生活中

2016-12-14 19:28马俊梅
东方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语言能力幼儿

马俊梅

【摘要】幼儿语言能力,是其能力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文章以对一个小朋友的语言能力推升的个案为研究对象,正视了出现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原因,探究了解决方法,对幼儿语言障碍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关键词】幼儿;语言能力;培养提升教育

在幼儿园,我们会时常遇到一些语言发展有障碍的孩子。这些孩子的语言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正如《纲要》所提那样,“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作为教师,要做有心人,在发现幼儿有可能存在语言障碍后,及时沟通家长,并与家长共商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在日常语言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这些孩子提高运用语言交流的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交往,并制定特别的教育计划个案,针对幼儿的语言问题给以特别的帮助。

中班刚开学,我班就插进来几名新小朋友,虽然有两个孩子年龄较小些,但很快地就适应了幼儿园班的集体生活,有一名个子较高的小男孩,叫刘威葳,性格内心,不爱说话,平时从不和别人交往,每天坐在位置上不动,有时小朋友找他玩他也不理别人,就是老师和他说话他也只是看着,从不做任何表情,就连摇头点头都不愿意做。

有一天,他没来上幼儿园,我联系家长,从家长口中了解到,因为父母上班比较忙,刘威葳从半岁就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母有点时间去看望一下和他说说话,他常常是很陌生地看着,没有任何反映,有时一天也不说一句话,就是尿湿裤子了也不说,父母表示很担心。鉴于这种情况,家长决心让孩子上幼儿园。得知这些情况后,我查看了一些关于语言培养的书籍,在书籍中查找理论支撑和营养:

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儿童整体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驱动力。支撑这个观点的证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正常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中,发现儿童在没有说话之前,就出现了用手势、体态和表情伴随语言声音表达自己的情况,这样的语言交流行为的萌发获得成人的及时反应,因而在交往中逐步发展起真正用语言交流的行为。另一方面的证据来源于对孤独儿童的研究。孤独症儿童因为语言运用的发展过程匮乏,尽管他们积累了许多词汇,但是他们在发展过程中语言能力处于停滞状态,之后甚至落后于起点相似的弱智儿童。因此,儿童语言运用可以被看成是儿童语言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因为儿童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建立起他人的交流情景,产生社会性交往和互动过程,也就因此学到了更多的真正有用的语言。

对于这个特殊的孩子,我与家长一起拟订了培养语言发展的有关计划。对于这个小朋友来说,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学习与生活的工具。因此,在生活中,对孩子语言的学习与促进生存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语言教育为其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首先,从喜欢用语言与人交往。在分组游戏时,小朋友玩“马兰花”的游戏,有意请他当花心,让他有一定的自信心。还暗示个别孩子有目的地找他玩“找朋友”“洗衣机”等游戏,老师在游戏结束小结时,特意表扬包括他在内几个小朋友,让他体验到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时的快乐,从而建立自信心。

其次,培养他注意听、并能基本听懂口头交往语言和图书故事。在看图讲述时,从简单的图上有什么的问题问他,如果他不想说,也可鼓励用画画的形式来表现,在家父母拿着书给孩子讲一讲故事并引导他跟着一起看,促进其语言胆识的发展。

再次,要启发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想法。平时在班上,是老师安排他上厕所、喝水,慢慢地告诉小朋友,有谁想喝水、上厕所来告诉老师就行了。一天,分区玩活动区时,看到刘威葳在教室中间转来转去,很着急的样子,就问:“刘威葳,你怎么了?”他说想尿尿,我带他上厕所后,让他知道下次要告诉老师。第二天,他很主动地来对老师说他想喝水了,以前在家时想喝水看看杯子,妈妈就会主动去倒水给他喝;想上厕所就哭,家长能心领神会。计划实施后,在家也要求把需要说出来,为孩子创设敢说、爱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

第四,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幼儿有话敢说。创设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是调动幼儿说的内部动机的必要条件,它体现了成人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和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对幼儿人格的尊重,如在活动中我会与朋友的身份和杨承鑫相处,操作活动时,我会尊重他的选择,并为他创设自主表达和自由表现的机会。一次、他用小棒拼出一间房子,很快乐地告诉我,这是小猫的房子,我表扬了他,并鼓励他再想一想小猫和谁生活在一起,可以把这想法也告诉小朋友。同时,成人是调动孩子有话愿说,有话敢说的外部因素,联系家长经常参与孩子平等的对话,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对自己的关爱,增强孩子的情感联系,激发和强化幼儿说的愿望,鼓励孩子大胆表达时,尊重他的选择和心理需求。只要刘威葳敢大胆地表达,这是孩子走向正确表达的前提,能保持乐说的态度,会使幼儿在敢说、爱说中获得主动的发展,从而成为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人。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有丰富的生活环境,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幼儿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家长也没有放松对孩子的培养,利用双休日邀请同事带孩子来家里和刘威葳一起玩,或到公园放风筝。一次,两位小朋友的风筝快到一起时,刘威葳很紧张地大喊:“走开,快走开一点,我们俩的风筝要打架了。”回家路上,两个孩子在讨论风筝的话题,到家了都还想说。由此可见,在满足孩子的需求中,科院有效提高孩子说的能力。

最近,看到刘威葳小朋友那活泼欢快的表情,和小朋友高兴地交谈,在老师组织活动时勇敢地举手回答问题,真难想象中班时来我班杨承鑫的样子。

从刘威葳小朋友的进步,我意识到,在幼儿口语发展的初期,幼儿主要是在各种非形式的语言交往中自然获得语言,这是语言初步形成的时期,教师应把语言教育渗透于生活中,让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需求,有交往的需求。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幼儿学会听与说,在争执中学习围绕话题使用辩论性语言,在聊天中学会使用问候性语言、叙述性语言、描述性语言,感受说的乐趣,使语言的学习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当时的需要,并为幼儿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黄路明.儿歌与学龄前幼儿语言能力发展.语文学习.2008.9;

[2]徐玉梅.语言环境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才智.2011.13。

猜你喜欢
语言能力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通过阅读夯实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基础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英语微课”对高职国际合作项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探讨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