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顶标
【摘要】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的不是模仿,要的不是一味地去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而是学习反思后生成的智慧。真正智慧的课堂,是生成的,是灵动的,是迸发出师生智慧火花的,是要去找寻课堂当中种种不确定因素的。预设要藏在生成的背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激活课堂,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智慧;课堂;预设;生成
课堂教学从教育的主流价值和核心价值来说,学生永远是主体,永远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其中,教师要当好引路人,不要充当第三者,要努力实践把课堂还于学生,充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真正智慧的课堂,就要去找寻课堂当中的种种不确定因素,预设要藏在生成的背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激活课堂,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笔者于去年进行《枣核》一文县公开课教学展示时,请学生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思乡爱国之情的?学生讨论归纳如下:“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在指导学生诵读时突然一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说:“老师,由这些句子的诵读,我想起了余光中先生《乡愁》中的一句诗‘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随即意识到这篇课文已激起了这位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我当下结合自己十四五岁就离开父母出外求学的经历很动情地吟诵到: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故乡村东头那棵歪脖子的老槐树
乡愁是故乡院子里的那张缺角的乒乓球台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的久久伫望
乡愁是离别时妈妈的千嘱咐万叮咛
乡愁是雕刻在老师记忆中的童年歌谣
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该同学和老师示例概括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出并有感情地朗诵:
乡愁是故乡东城区商业繁华的隆福寺
乡愁是故乡每逢春节十分热闹的厂甸
乡愁是故乡总布胡同院里的那棵枣树
乡愁是故乡北海公园里的小凉亭
乡愁是故乡那一株株婀娜多姿的垂杨柳
乡愁是故乡开放着清香荷花的睡莲池
乡愁是故乡那座顶上还有尊白塔的红庙
由此得出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的不是模仿,要的不是一味地去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而是学习时生成的智慧。真正智慧的课堂,是生成的,是灵动的,是迸发出师生智慧火花的,是要去找寻课堂当中种种不确定因素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预设要藏在生成的背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激活课堂,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此时教学必须打破原有的教学预设,要充分抓住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机会,机会稍纵即逝,所有的机会都是隐性的存在,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机遇所在,这也是课堂的精彩和成功所在。《枣核》一文县公开课教学时教学重点相机确定为:理解思乡之情的具体化,培养学生爱民族爱家乡爱班级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密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内在联系。紧接着我又吟诵着:
有人说 乡愁看不见,摸不着
而我说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有人说 乡愁剪不断,理还乱
而我说 乡愁是故乡村东头那棵歪脖子的老槐树
有人说 乡愁是他乡遇故人,两眼泪汪汪
而我说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的久久伫望
有人说 乡愁是月光下举杯浇愁愁更愁
而我说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家园
此时学生学习创作的欲望被充分激活。笔者认为所谓课堂智慧就是:师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规律之把握,创新之驾驭,及时的观察和灵活的应变,并且取得显著效益的课堂。当然这需要教师平时多学习多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深入研究教材,尽可能多地占有把握教材,教学设计时须多预设,以便教学生成时应付自如灵动。为迎接教学动情点、着重点的到来,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常搜集到的表情达意形象具体的语段或句子。
再接着相机进行写作训练
风烛残年的美籍华人要了几颗枣核,想把它们种在自己的花园里,以解思乡爱国之情。我们相信它们一定会不断地成长。而这些情感是通过人物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语言表现出来的。请也用这种方法以“我家充满爱,我爱我家” “我班充满爱,我爱我班”为中心句写一段文字。
学生习作摘要的一个片段如下:我家充满爱,我爱我家。因为爱爸爸扛着那么很重的钢瓶吃力地爬上五楼脸上依然笑容灿烂;因为爱,妈妈可以忍受腰酸背痛的折磨为我们烧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因为爱,我可以奋战到深夜还在用心学习,我为“成为父母的骄傲”而努力着……
笔者认为教学智慧是教育的原点探求。教育是灵性的启发,不是知识的灌输和简单的传递。教育不同其他任何领域的工作,旨在学生潜能的开发,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基础。但教育又是育人的事业,理解教育智慧必须明白,只有人能唤醒人,人能支撑人,人能提升人,教师必须有对学生人生方向、知识能力的期待与追求。应该说每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在积极追求智慧课堂的教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不少语文课堂,对智慧课堂存在着两种危险的误解,造成了“课堂教学智慧”的虚假表象,结果没有开启学生的智慧,反而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系列反面效应。
著名教育专家叶澜先生说:“具有教育智慧,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成熟水平的标志。”对教育智慧的追求应该是每个教师的理想,也应该成为每个教师教育生活的特质。但是教育智慧,是以智慧启迪智慧的宏大境界,不是一招两式的花拳绣腿。作为教育智慧的重要部分,智慧课堂追寻的也应是超越功利的教育情怀和圆融和谐的本真状态。
下面再以笔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幽径悲剧》时,献给北大燕园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悼词评说:
你是北大燕园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
你有盘曲而上的外形
你有蓦地闯入鼻官的一股淡淡的幽香
你有袭入耳内的嗡嗡的密蜂声
你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你与大树和睦相处
你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
你是多么美丽,多么纯真,多么善良
可恶可恨的愚氓却砍断你生命的根
不知真相的你还在绿叶丛中微笑
只为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见你悬在空中的上段,在风中摇曳
听你细如蚊蝇依稀可辨的哭泣声
让先生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
而且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先生悲天悯人的情怀
已震撼了千千万万、万万千千的有识之士
尽管先生已离我们而去
但你的悲剧将不会永不会上演,我们坚信
因为敬畏生命,关爱生命,是我们的责任
愿你在天堂得到一些慰藉
愿你永远安息!
面对学生情感被深深感染震撼激愤时我又来了一段教师寄语:
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
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
当它们被杀害将尽时,
人类就像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
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拯救自然环境,实际是拯救人类自己!
笔者认为,高效课堂教学应充满了智慧,应把握住了教学的生成,应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灵动性、创造性。我们不难意识到教学真正的大智慧是一种哲学,一种思想,一种深度的哲思。而我们迫切需要树立真正的好课观:好课不一定都是丝丝紧扣、天衣无缝的课,好课不一定都是行云流水的课,好课不一定都是设计严密的课,好课不一定都是人人称道的课,好课要回归自然的本真状态,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要关注学生的言语训练。拘泥于主观预设的课堂,拘泥于走教案的课堂,往往是缺少灵动的课堂,这不是课堂的大智慧。预设得越多,达成得越多,充其量是表演课,是教学任务浅层次的完成,严重点地说是奴化的教育,是抑制学生个性的教育,未能着眼于人的长远发展的教育,不利于民族创新人才的培养,更不能算是智慧课堂。智慧课堂,一句话,套用毛主席的诗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