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2016-12-14 22:22刘慧
东方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政治

刘慧

【摘要】当前大学生主体性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并被更多地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

【关键词】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现实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教育主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隐藏到教育对象的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教育载体中,使教育对象在无意中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无意识性:隐蔽课程往往使学生在愉悦、激奋、庄严、悲痛、愤怒等情感中,不知不觉的进入了教育意向的境地。

间接性:教育方法对教育对象产生影响方式的间接性。方式泛指形式、手段、措施等[2]。

潜隐性:隐蔽课程不是直率地说教,赤裸裸地告诉学生种种道理、观点和要求,而是把教育意向、目的隐藏在与之相关的内容和形式中,这些表层的内容和形式又为学生所情愿接受。

非预期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明显的教育痕迹,没有特定的教育任务,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标准,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效果难以预料,即可能积极地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培养,也可能产生与此相反的作用[3]。

二、大学教育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1、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1)“隐”而不丢原则

“隐”而不丢主要是指不能将隐性教育方法的目的抛之脑后。实施隐性教育方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促使教育对象思想观念的优化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显隐结合原则

显性教育方法和隐性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方法,二者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乏任何一方,都无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达到最佳状态。

(3)渗透性原则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遵循渗透性原则,指的是教育者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渗透到自己的学科教学和日常管理中,以及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教育对象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广阔空间。

(4)以人为本的原则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再确切地说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因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调动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尊重差异原则

首先,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差异性,一定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注重因材施教。同时,还要注意尊重不同形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差异性,把握它们各自实施的规律性,切合实际地能动组织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4]。

2、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正确处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关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仍要坚持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阵地。通过专门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向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向大学生灌输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信息,凭借教育者在教育资源、信息上的优势,使得教育信息顺利的实现从教育者到教育对象的传递。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显性教育的有益补充,但不能完全代替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其潜隐性、随时性、灵活性等特点主要在以下两方面发挥辅助作用:一是强化和巩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二是弥补显性教育的不足。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辅”,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弥补显性教育的不足,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不能机械的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代替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合起来,发挥二者的教育合力才能取得预想的教育效果[5]。

(2)积极开发利用校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开发利用社会实践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社会实践中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其次,高校应重视社会实践的基地建设,对大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分类整理,使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与相应课程有机结合。

加强社会实践中隐性教育资源的利用。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选取适宜的社会实践形式。开发利用家庭教育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社区和学校为依托,举办家长学校,盘活家庭环境中的思想道德资源,在社区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启动力的带动下,家长学校能起到合力教育的效应。

(3)建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体系

完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在总体目标上,应建立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相衔接、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在具体制作过程中,应从大学生的实际利益和现实需要出发,做到“以学生为本”,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应完善监督机制,细化校园制度落实规程。

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高校领导层要认识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功效,使其越来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方向,其次,狠抓落实是关键,建立以党委为核心的领导系统,建立各教育主体责任分担机制,强化权责,层层落实,以防责任不清影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再次,监督得力是保证。高校各级党政领导部门要定期做好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督导和检查工作。

(4)探索网络层面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利用校园网、校园BBS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搞好校园网的建设,积极创办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抢占网络阵地,不断拓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与空间。

加强校园网的管理。制定必要的网络制度,规范网络行为,对网上的不良信息进行隔离和过滤,净化网络环境,对大学生进行自律教育,加强宣传,提高大学生对不良网络信息的抵触能力和政治辨别能力。

加强网络工作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德育工作,又掌握网络技术、熟悉校园文化特点的队伍,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在虚拟空间开展在线方式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把道德信息的政治性与网络信息的娱乐性结合起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绿色通道。

参考文献:

[1]彭晓荣.当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高永生.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李铭.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9]张晓莉.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

[4]滕晓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探讨[D].中南大学,2014.

[5]赵东倩.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