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萍
【摘 要】“智慧教室”是数字教室和未来教室的一种形式,它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它对数据的收集和统计有强大的功能,可以瞬间生成统计图功能。
【关键词】智慧教室;初中数学;互动课堂;积极性
日前笔者借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智慧课堂”软件,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华丽包装”,像一道饕餮大餐,给学生带来了一堂有趣的、生动的不一样的课堂。所谓“智慧教室”是数字教室和未来教室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智慧教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推进未来学校建设的有效组成部分。本节课恰如其道的利用“智慧教室”软件,整节课不仅丝毫没有枯燥之感,反倒让人耳目一新,兴致盎然。现摘录课堂片段于各位同行分享:
一、课前“开心一刻”
情境:一天,爸爸叫毛毛去买一篮桔子送给奶奶吃。临出门前,爸爸嘱咐毛毛要买甜一点的桔子。毛毛拿着钱出门了,过了好一会儿,毛毛才回到家。 爸爸: “桔子甜吗?” 毛毛: “都很甜。” 爸爸:“你这么肯定?”毛毛递过一个吃过的桔子,兴奋地说:“我每个都尝过啦。”爸爸:“啊!……”此时课堂里响起一片笑声。老师设问:毛毛的做法是什么?学生1:他把每个桔子都尝过了。老师又追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学生2:我会抽一部分尝一下。
二、设计活动,新授概念
活动一:1.调查我们班级喜欢看“奔跑吧,兄弟”的学生有多少人?2.调查我们学校的学生喜欢看“跑男”的学生数。
学生3:可以叫班主任帮忙,利用一张调查表,就可以收集全校学生的数据,这样就可以统计人数了。在这两个问中,只有同学准确地统计自己班级和全校各班学生喜欢看“跑男”的人数,就可以解决上面两个问题。自然引入到全面调查的定义。教师指出,像这样为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的凋查叫做普查,例如人口普查。
活动二:想一想,要了解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有人设计了下三种调查方法:(1)对全国所有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2)对某一所著名中学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3)在全国按东、西、南、北、中分片,每个区域各抽3所中学,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初中进行视力测试。你认为采用哪一种调查方法比较合适?
三、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归纳概括抽样调查的概念。(请学生归纳,教师补充)
(2)请学生例举生活中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例子。
(3)小试牛刀,指出下列调查哪些应作普查,哪些应作抽样调查:日光灯管厂要检测一批灯管的寿命、了解居民对废电池的处理情况、了解现代大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
活动三:议一议,浙江电视台需要在我区中小学中调查:“奔跑吧,兄弟”的收视率(1)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问到吗?(2)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3)你认为对不同社区、年龄层次、文化背景的人所做调查的结果会一样吗?(4)你认为抽样调查选取的对象应具备什么条件才有说服力?你能设计一个合适的抽样调查吗?
学生4:我会在全区不同片区的小学、初中、高中中各抽取一部分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这样调查出来的数据既代表了不同的片区的学校,又代表不同的年龄层次,而且数据也足够多。
活动四:要了解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第三种调查方法:在全国按东、西、南、北、中分片,每个区域各抽3所中学,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初中生15000人进行视力测试。请问:我们要考察什么? 从中抽取了什么?抽取的数目是多少?
四、合作学习,学以致用
我市今年约有12000名学生参加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为了解数学考试成绩,从中取出600份学生的答卷来统计合格率、优秀率和平均分,问应怎样抽取600份答卷,使所了解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已知有关信息如下:(1) 抽样在卷头拆封前进行(即看不见考生的姓名、所在学校、准考证号码等)(2)每个考场有30名考生,每个考场考生的答卷装订成一叠,包装袋上写有考场编号。(3)参加考试的同一所学校的学生的各个考场连续编号。(4)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抽样调查的方案。
五、梳理知识,归纳小结
你学会了……发现了……想到了……二个特性:必要性,合理性;三个注意:具体内容、叙述完整、没有单位;四个应用:概念、 设计、综合、探究。
评析:在数学课堂教学改进中,十分强调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指导学生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以一个笑话引出课题,引入新颖自然,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通过几个来自生活的活动设计,步步将本节课的知识融入其中。整堂课结构紧凑,过程流畅,内容务实,高效互动,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辅助,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堂学习氛围。
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本节课引入新颖,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新知主动探索新的未知领域,从而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把他们被动地接受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发现探究合作式教学法。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在教学中用复杂真实的生活情节呈现问题、营造问题,以问题构筑教学的主题,以主题体现教学的精髓。课堂上,教师(或学生)提出适当的数学问题,通过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互相讨论、学习、探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活化知识、启动思维,由此引发内在驱动力,使学生因问题自然形成教学中合作交流式学习的氛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他们自主学习体现主体地位,教师则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启发、调整、激励体现主导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中,坚持目标问题解决学习,坚持学以致用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在问题解决后的反思自问过程中,情感体验得以强化。
参考文献:
[1]《变则灵动 新则鲜活》宋晓阳,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2,5.
[2]《课本例题的解法新探及推广》,魏俊,中学数学参考,2011,11.
成长·读写月刊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