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树锋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小组合作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然而在农村初中学校的实际应用中,小组合作学习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诸如师生合作目的不明确、合作问题设计不合理、试验氛围不浓厚等,这些问题制约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效果。本文是笔者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实验的过程中对以上问题进行的一些思考和几点看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小组合作;试验;思考
一、农村初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试验碰到的问题
我校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试验班教学研究,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热情、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都较非实验班要好,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问题,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最为突出。
1.合作目的不明确,流于形式。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两个三角形满足三条边、三个角这六个条件中的一个(一边或一角分别相等)或两个(两边、一边一角或两角分别相等)是否一定全等?”这一探究活动时,我们的实验教师认为这种问题实践性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且能很好地体现合作学习的模式,因而让学生在小组中先通过画图、剪纸等活动后再讨论、总结,形成共识。课堂沸沸扬扬,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但把这里的几个小问题都讨论清楚,课堂时间却过去了一半,其实这个问题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果在这个问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就显得是舍本逐末。
目前,农村学校的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没有真正掌握合作学习的实质。特别是农村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理解不充分,对合作的环节和内容没有深入研究,教材上所涉及的问题缺乏讨论价值,但还是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索,这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导致课堂时间被浪费,课堂效果得不到提高。
2.合作问题不合理,实效不高。在探究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中的非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见右图),我们的实验教师将问题设置为:(1)请分别计算出正方形A、B、C、A′、B′、C′的面积,(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在课堂实践中,由于缺少必要的细化问题指引,加上学生新旧知识衔接的能力不强,往往在计算正方形C 、C′的面积时碰到困难,这大大地挫伤了学生讨论探究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因此,在应用合作教学法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所设置的问题缺乏合理性,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也只能停留于表面,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3.试验氛围不浓厚,缺乏指导。在农村学校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试验的班级较少,学校整体还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氛围。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积极性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实验教师也难以与同伴交流,孤军作战,迷茫无助。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依靠导学案来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只有通过充足的课前预习,才能明确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才能知道要利用哪些已知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知识,才能为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现在农村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走读生,由于留守儿童多,家庭管教缺失,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无法完成,造成课堂合作难以开展,合作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农村学校的实验老师缺少外出学习的机会,缺乏有效的指导,难以借鉴先行学校的成功经验,犹如井底之蛙。
二、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初中课堂中应用的策略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可见,如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是值得每一个农村教师都深思的问题。
1.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但开展合作学习不能太随意、盲目,不要让合作流于形式。在这一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清楚明确,不能有半点模糊,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并且具体到每一个学习小组。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活动才具有方向感、责任感,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要想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农村教师要自觉加强教学研究,深入理解教材。课前,教师要做好问题的分类,提取问题的价值,哪些问题宜于合作探讨,哪些问题宜于独立思考。教师还要设计好课前预习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有效的预习能为学生合作探究的奠定基础。课上,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探究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在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导学案的层层指引下,自觉主动地参与小组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使合作学习真正有效。
2.精心设计合作问题,抓住合作学习契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抓住合作学习的契机,为学生精心设计合作问题,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也是不断探究数学问题的学者。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脱离教学内容的主旨,不能阻断学生之间探究的思路,应该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问题,难易度适宜,太难会挫败学生的学习热情,太简单就没有深入探讨的意义。如在学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顾完全平方公式,完成补充一项使式子变成完全平方式的几个练习,然后让学生组内探讨怎样解方程 ,并归纳出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及配方的技巧。在这一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每一个步骤的目的,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配方的步骤。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学习的效率也得以提高。
3.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要合理分组。学习小组的人员搭配主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兼顾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爱好特长、性别等差异,一般以4至6人为一小组。这样的分组既有利于组内学生间的相互促进,也有利于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同时,小组成员的分工要明确,必须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其次要科学评价。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建立科学的课堂评价机制。通过小组公平竞争,实行分值量化,做到奖惩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课堂上教师要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并适时地给予赞扬。如“你真聪明,你能举一反三”、“你解题的思路清晰、严密”、“你的方法很简单,好”等等,这些赞扬就像暖人心灵的阳光,就会使学生充满自信和动力,从而发挥他们最大的学习潜能。当然在评价中,教师还应巧妙点拨,开阔学生的思路。最后要加强体验。教学大纲中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索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增强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时,我先让学生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而后给每个组分派了不同的方法。组长给组员分配了任务,在小组自主探究和集体交流活动中,学生的竞争、合作、参与意识被有效地激发。通过实践体验,学生们加深了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教育观念和业务素质相对落后的农村教师更加要不断学习,勇于实践,积极研发适合本校学生学情的合作学习资料。学校也要创设一个学习平台,开阔教师的视野,更新教师的观念,让老师在名校名师的有效指导下不断成长。
总之,在困难与阻力面前,只要我们锐意进取,精益求精,小组合作学习必定能在农村学校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