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涛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158)
对口招生视角下的中高职人才培养系统化衔接研究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吴 涛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158)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系统化衔接,有利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要以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招生考试、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开设为突破口,制定有效的衔接方案。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对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衔接作了深入研究,依据不同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
中职教育;高职教育;衔接;计算机专业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1]。近年来,中职教育在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生源规模、教学质量等较以往都有了很大改善。同时,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办学规模和招生计划稳步增长,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教育规格和层次上存在本质差异。中职教育的对象是应历届初中毕业生,主要是培养满足岗位或者行业需求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初、中级技能的专门人才或劳动者[2]。高职教育的对象是中职或者普通高中毕业生,主要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职业岗位或行业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培养过程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职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基础,高职教育是中职教育的延续。只有有效地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衔接,才能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教育的招生模式有对口招生、五年一贯制招生、基于高考的“知识+技能”招生、单独考试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面试招生等[3],其中对口招生和五年一贯制招生是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阶段教育的主要渠道。对口招生是指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高职、以专业技能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的一种招生方式,五年一贯制是指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从初中招收学生,实行三年中职教育和两年高职教育的教育形式。
中高职人才培养的系统化衔接首要任务是做好生源的衔接,为中职学生打通走向高职教育的通道,满足中职学生能够继续深造的愿望。在中高职教育生源衔接上主要有对口招生和五年一贯制两种渠道。
对口招生考试,可以分为统一考试和职业技能测试两个阶段。统一考试即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命题,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统一考试主要测试考生文化素质,可以设置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科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高职院校的招生计划数、报考学生数以及考生的考试分数等划定文化素质合格线。达到文化素质测试合格线的中职毕业生,可进入职业技能测试阶段的考核。职业技能测试可由各高职院校自行组织实施。高职院校根据中职报考学生的专业进行技能测试,主要测试考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术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同时,划定职业技能测试合格线。高职院校根据招生计划数,依据统一考试成绩和职业技能测试成绩对中职考生择优录取,实现中高职教育招生衔接。
五年一贯制招生,主要由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分数情况,统一划定录取分数线,让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教育。这部分学生用五年的时间来完成职业教育,即在完成中职阶段教育后,不需要通过选拔直接升入高职阶段教育。这种模式的中高职教育招生衔接是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衔接也较为成熟,这里不作研究。
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的重点是人才培养的系统化。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都是职业教育,但在设置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定位准确,层次分明,不能一概而论,相互越位、错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中职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计算机日常操作与维护技能和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能够服务于IT行业和岗位需求的一线技术人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高职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4],既具有科学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又具有计算机相关设备维护、较强网站建设、软件开发及中小型企业网规划、实施和维护职业岗位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良好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中高职人才培养系统化衔接上,既要注重两个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独立性,又要注重两个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双向对接性[5]。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阶段,分别设定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依据岗位的职业能力需要,要求学生在不同职业教育阶段取得由国家认可(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中职和高职教育阶段所要达到的职业能力及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如表1所示。
表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衔接表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准确定位不同职业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国家有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培养目标中,不仅让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学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技能,而且获得了从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任务是构建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职业教育的层次,即按照职业能力层次结构循序渐进地设置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课程,培养从初级过渡到中高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据职业能力需求和职业技术技能的转化过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可以构建公共素质基础课程模块、公共技术基础课程模块、公共素质拓展课程模块、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模块、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等能力本位、模块化的课程体系[6]。公共素质基础课程模块、公共技术基础课程模块和公共素质拓展课程模块的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实践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等;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模块和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的课程设置注重职业岗位技术技能的培养,同时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可以依据课程体系的六大模块有效地设置衔接课程,体现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应用性、技能性、整合性和延续性。
4.1 公共素质基础课程的衔接
公共素质基础课程模块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原则,搭建面向所有学生的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公共课程群,主要培养学生人文科学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中职教育等同于高中层次教育,公共素质基础课程的开设以基础性教育为主。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公共素质基础课程的开设以培养职业素养为基础。中高职教育在公共素质基础课程的衔接上要体现基础性向职业素养性过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两个阶段的主要公共素质基础课程衔接如表2所示。
表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公共素质基础课程衔接表
4.2 公共技术基础课程的衔接
公共技术基础课程模块用来对接“互联网+”行动计划,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能力,树立发展新兴产业观念,为“互联网+”时代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奠定基础。中职教育在公共技术基础课程开设上应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高职教育在公共技术基础课程开设上应侧重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课程衔接要体现公共技术教育的逐步渗透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两个阶段的主要公共技术基础课程衔接如表3所示。
表3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公共技术基础课程衔接表
4.3 公共素质拓展课程的衔接
公共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以通识教育为主,培养和挖掘学生的精神气质和个人潜质,充分发展个性,拓展和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结合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年龄、心理、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公共素质拓展课程的设置要符合两个教育阶段受教育群体的特性,体现认知能力层次的衔接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两个阶段的主要公共素质拓展课程衔接如表4所示。
表4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公共素质拓展课程衔接表
4.4 职业技术基础课程的衔接
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模块以“与职业标准对接”为原则,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职业技术技能,达到国家规定职业技术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中职教育在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开设上要侧重于职业技术技能知识的培养,高职教育在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开设上要侧重于职业资格知识的培养,也就是在中高职教育衔接上要注重从职业技术技能到职业资格的层次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两个阶段的主要职业技术基础课程衔接如表5所示。
表5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职业技术基础课程衔接表
4.5 职业岗位核心课程的衔接
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模块以“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为原则,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胜任能力,实现“零距离”与就业岗位对接。中职教育在职业岗位核心课程开设上侧重面向生产一线岗位技术工人的能力培养,高职教育在职业岗位核心课程开设上侧重面向职业岗位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高职教育衔接上要从岗位技术需求实现分层次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两个阶段的主要职业岗位核心课程衔接如表6所示。
表6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职业岗位核心课程衔接表
4.6 职业素质拓展课程的衔接
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以对接学科前沿科学技术为主,激发学生对专业领域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今后从事职业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中职教育在职业素质拓展课程设置上应体现学科知识在职业岗位中的实用性,高职教育在职业素质拓展课程设置上应侧重于学科知识的高科技性和前沿性,在中高职教育衔接上要注重职业素质的延续性和学科知识前沿应用的连续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两个阶段的主要职业素质拓展课程衔接如表7所示。
表7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职业素质拓展课程衔接表
随着职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打通中高职教育衔接渠道,系统化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中职学生进入高职教育的渠道畅通,即招生考试的衔接,其次是准确定位中职和高职两个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在人才培养目标大框架下设置好衔接课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是一个动态过程,伴随着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只有做好中高职教育衔接工作,系统地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才能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建设。
[1] 唐斌. 入世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4:23-24.
[2] 朱雪梅.我国中职和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1(7):24-27.
[3] 夏学文,陈年友. 对几种中职升高职招生考试方式的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5(2):19-21.
[4] 蔡玥,计算机类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3(1):48-50.
[5] 刘俞,王芳,倪政林,等.高职对口招生学生培养模式衔接的探索与实践[J].菏泽学院学报,2016(2):109-111.
[6] 蒋洁.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4):12-14.
[7] 隋菱歌,邢敏,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进经济类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67-73.
[8] 石阶瑶,陈卫忠.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探索[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2(1):72-74.
[9] 张晓曼,曾斌.VLES知识建构机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9-921.
责任编辑:张晓辉
Systematic Integra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Training from the View of Counterpart Enrollment—Taking Major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WU Tao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Lu′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Lu′an 237158,China)
The systematic integra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training will help to complet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training should base o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making effective integration plans by using recruitment examination,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and course design as starting points. Taking the major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e study analyzes the integra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targets as well as the connection of course design, and constructs an appropriate cours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target at different educational stage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computer major
2016-03-26
安徽省教育厅项目(2014jyxm494);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中高职衔接建设项目(2015zgzxm5)
吴涛(1981-),男,安徽寿县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研究。
G642
A
1009-3907(2016)10-00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