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哮病病因病机及证素规律研究*

2016-12-12 05:24冯贞贞马锦地李建生李庆磊蔡永敏孙曙明
中医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病性证素病位

冯贞贞,马锦地,李建生,李庆磊,蔡永敏,孙曙明

(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诊疗与新药研发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6)



·文献研究·

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哮病病因病机及证素规律研究*

冯贞贞,马锦地,李建生,李庆磊,蔡永敏,孙曙明

(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诊疗与新药研发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6)

目的:以近百余年现代名老中医诊治哮病的文献为基础,研究哮病病因病机及证素分布规律,为丰富哮病病因病机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哮病文献研究数据库》,运用SPSS20.0软件统计并分析。结果:哮病常见病因主要以外因为主,病机以肺失宣降、痰热壅肺和痰湿阻肺较为常见。证素有22个,病性证素以痰、热、气虚、寒较常见;病位证素以肺为主,并涉及肾、脾、肝、表、胃、心、络。证素组合形式主要为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病性证素常见组合为痰+热、痰+湿、风+寒,病位均在肺。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对哮病病因病机以及证素的见解与目前教材及专著大体一致,尚可见病因为时邪、疫毒和起居不慎及病机为肺气郁闭在以往专著中少有报道,丰富了哮病病因病机理论。

哮病;病因;病机;证素;名老中医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1],为临床常见病,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各家认识亦有不同之处。有史以来,中医药在诊治哮病方面疗效显著。为进一步完善中医药诊治哮病理论体系,总结名老中医宝贵经验,笔者基于《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哮病文献研究数据库》,对哮病的病因、病机及证素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 料

1.1.1 文献来源

《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1911—2011年),《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1989—2012年)。

1.1.2 纳入标准

①1911—1990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30a以上、著有肺系疾病相关著作或发表文章、并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名老中医诊治哮病的相关文献;②1990—2012年第一批至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诊治哮病的相关文献。

1.1.3 排除标准

①重复发表或出版的文献,只取1篇;②科普类文章。

1.2 方 法

1.2.1 数据库建立

文献来源于《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名医年代为1911—2011年,涉及2 338位名老中医,包括中医病证51种、西医疾病100种。按照数据纳入标准和录入原则,最终录入数据19 277条。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0430655)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名医年代为1989—2012年,包括中医病证51种、西医疾病100种。共录入临床文献13 860篇、文献综述1 389篇、实验研究690篇、理论探讨1 042篇。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0780257)。以“哮病”“哮喘”“哮”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采用EXCEL2007版软件,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哮病文献研究数据库》。数据库包括病名、病因、病机、证素、证候等内容。

1.2.2 病因病机术语的规范

按照《中医药学名词》[2]和《中医大辞典》[3]规范病因病机名称。

1.2.3 证素的提取与规范

按照《证素辨证学》[4]提取证素,如:痰热壅肺,提取病位证素“肺”,病性证素“痰”“热”。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哮病的病因、病机、证素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病因分布

病因数据1 097条,共24种。其中外因包括外感、寒邪、风邪、热邪等,内因包括痰邪、内伤、久病、体虚、七情所伤等,不内外因包括饮食所伤等。见表1。

表1 病因分布 n=1 097

2.2 病机分布

病机数据1 319条,共116种。对病机进行频数描述,频率≥10%的病机有肺失宣降(367,27.8%)、痰热壅肺(204,15.5%)、痰湿阻肺(194,14.7%)、肺气郁闭(146,11.1%)。见表2。

表2 病机分布 n=1 319

注:频率<3.0%的病机未在表中列出。

2.3 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

2.3.1 证素分布

本组资料中,病性证素有14个,病位证素有8个。病性证素以痰(41.3%)、热(23.8%)、气虚(21.9%)、寒(16.4%)出现频率较高;病位证素以肺(78.7%)为主,涉及肾、脾、肝、表、胃、心、经络。见表3、表4。

表3 病性证素分布

表4 病位证素分布

2.3.2 证素的组合形式

哮病的证素组合,以两证素和三证素出现的频次较高,其构成比分别为62.7%和27.3%。见表5。

表5 证素组合分布

2.3.3 证素的组合类型

在两证素组合形式中,气虚+肺、气虚+脾,出现频率较高;三证素组合形式中,痰+热+肺、痰+湿+肺、风+寒+肺、痰+饮+肺、虚证+肺+肾,出现比率较高。见表6。

表6 证素组合类型分布

2.3.4 两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分布

在两病性证素中,以痰+热、痰+湿、风+寒组合最为常见,构成比均高于10%,病位都为肺。见表7。

表7 两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分布

2.3.5 单一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分布

单一病性证素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气虚、阳虚、阴虚、虚证。气虚的病位主要在肺、脾、肾,阳虚的主要病位在肺、脾、肾,阴虚的主要病位在肺、脾、肾。见表8。

表8 单一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分布

3 讨 论

哮病病因病机较复杂,历代学者观点不一。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5]中指出:哮证“邪伏于里,留于肺俞,故频发频止,淹缠岁月”。李用粹在《证治汇补》[6]中言:“哮即痰喘日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基于以往学者的认识,当代学者对哮病病因病机亦有不同见解。《实用中医内科学》[7]认为:哮病病因病机可概括为宿痰内伏于肺,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导致痰阻气道、肺失宣降。《中医内科学》[8]认为: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是在脏腑功能失调的基础上复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刺激、劳倦过度等因素而诱发。《今日中医内科》[9]认为:哮病原发病因为脏器虚弱、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气机失调,由于原发病因导致痰浊、水饮、瘀血、气滞、火郁等邪实形成,或产生气虚、阳虚、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本虚体质,其中痰、瘀、虚最为重要;病机为内伏之宿痰遇诱因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搏结,壅塞气道,肺气宣降失常。本研究结果显示:现代名老中医对哮病的病因认识既有概括性的如外感、内伤,又有具体的病因如痰邪、寒邪、风邪等。本研究为尊重原始数据,对以上病因均予以保留。病因研究结果与专著论述[5-9]大体一致,但病因时邪、疫毒及起居不慎在以往专著中少有报道。时邪在本研究中是较为常见的病因,泛指与四时病候相关的病邪,是季节流行病致病因素的总称。结合本病而言,季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是指患者每到特殊的季节便会出现哮喘发作或病情明显加重。因此,时邪可作为诱发季节性哮喘的外因而存在。此外,疫毒亦是本研究中出现的病因,以往文献鲜有报道。疫毒又叫“戾气”,是有别于六淫而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当自然环境变化时,疫毒易产生流行,侵入机体而发病[10]。继明末吴有性提出“戾气学说”之后,并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中医传染病学,而哮喘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因此,此处之疫毒,可理解为现代医学中的病毒。病毒感染是诱发喘息的常见原因,而且能够诱发远期哮喘发作。哮喘是炎症反应性疾病,某些病毒可以增强特异体质者已经存在的炎症反应,或诱导气道反应性发生改变[11]。起居不慎亦是研究数据中出现的病因。《灵枢·岁露论》[12]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若违反该自然规律,将会导致疾病发生。起居无节影响机体的气血功能,并导致阴虚火旺,从而炼液为痰,痰浊内伏是哮病的宿根。此外,大量证据[13]显示:起居不慎与疾病有密切关系,从而引发炎症。本组资料涉及的常见病机中,肺气郁闭在以往论述较为少见。肺气郁闭则不能宣发于外,上逆而为喘息迫促、哮鸣作声。熊家平认为:机体之气,虽其主在肺、其充在脾、其根在肾,但其调在肝;若肝气疏泄失职,郁而生风,夹痰循经上扰肺金,亦可导致肺金清肃不利,痰气交阻,发为哮喘[7]。当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较大,每因情志刺激而伤肝,肝气犯肺,则出现肺气郁闭。因此,劳逸结合、调畅情志在当今人们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证素就是证的要素,指辨证所要辨别的脾、肾、肝、胃等病位和气虚、血瘀、痰、寒等病性[4]。本组资料中,病性证素有14个,病位证素有8个。病性证素以痰、热、气虚、寒为主;病位证素以肺为主,涉及肾、脾、肝、表、胃、心、络。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亦可见于脾、胃、肝、肾、心;兼有外感时,病位可在表,也可见瘀血阻于经络。肺气宣降失常,肺气壅阻,气不布津,聚液成痰,痰浊阻肺,形成宿根。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上输养肺,反而积湿生痰,上贮于肺,影响肺气的宣降。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若肾虚精气亏乏,摄纳失常,则阳虚水泛为痰,或阴虚虚火灼津为痰,上干于肺,影响肺气宣降;肝气疏泄失职,郁而生风,夹痰循经上扰肺金,亦可导致肺金清肃不利,痰气交阻,发为哮喘。肺主一身之气,心主一身之血。肺失宣肃,肺气壅塞,可影响心的行血机能;肾阳虚水泛,亦可上凌心肺。

哮病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性有寒热、虚实之分,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属实的病性证素主要有痰、热、寒、湿、饮、风、瘀血等。外感风寒、风热、湿等邪气未能及时表散,壅阻肺气,气不布津,炼液为痰;痰壅日久,阻碍气血运行,发为瘀血;哮喘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寒痰易伤脾肾之阳,热痰易耗肺肾之阴,病可转虚。

证素组合反映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演变规律。本研究证素的组合显示:哮病病性以气虚、阳虚为主,阳损及阴亦可发展为阴虚;气虚、阳虚均多与肺、脾、肾相关;阴虚多与肺、肾相关。两病性组合以痰+热、痰+湿、风+寒出现频次较高,揭示了证素之间存在内在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哮病的病因多以痰邪、外感、内伤、寒邪、风邪为主;病机以痰热壅肺、肺失宣降、痰湿阻肺多见;主要病位在肺,涉及肝、脾、肾等;病性以痰、热、气虚、寒为主。总之,哮病的发生多因宿痰内伏,或卫表不固,每遇风邪、寒邪、热邪等外邪,触发肺中伏痰,痰随气走,阻于气道,导致肺脏宣肃失司,发为本病。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9-80.

[2]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7-42.

[3]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大辞典[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朱文峰.证素辨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48.

[5]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163.

[6]李用粹.证治汇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7]王永炎, 严世芸.实用中医内科学[M]. 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73-174.

[8]王永炎, 鲁兆麟.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164-165.

[9]王永炎, 晁恩祥.今日中医内科(中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4-177.

[10]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23-224.

[11]刘国荣.病毒诱发的喘息和哮喘的免疫学机制[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1,28(2):91-93.

[12]迟华基.内经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3]NARASIMAMURTHYR,HATORIM,NAYAKSK,etal.Circadianclockproteincryptochromeregulatestheexpressionofproinflammatorycytokine[J].ProcNatlAcadSciUSA,2012,109(31):12662-12667.

(编辑 颜 冬)

1001-6910(2016)11-0059-04

R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11.26

李建生,教授,博士,li_js8@163.com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JDZX2012027);河南省中医临床学科领军人才培育计划资助(HNZYLJ201301001);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项目(131PJRC659)

2016-07-18;

2016-08-15

猜你喜欢
病性证素病位
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证素及证型分布特征研究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中医证素分析
脾系藏象病位与病性特征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风痰瘀虚”的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病性证素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研究
八珍汤加味序贯中药包热熨治疗气血两虚型子宫腺肌病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举偶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消渴病合并抑郁症之病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