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脾化浊法治疗慢性期痛风30例

2016-12-12 05:24孙钟海毕媛媛
中医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慢性期土茯苓高尿酸

孙钟海,毕媛媛

(威海市中医院,山东 威海 264200)



·临床研究·

醒脾化浊法治疗慢性期痛风30例

孙钟海,毕媛媛

(威海市中医院,山东 威海 264200)

目的:观察醒脾化浊法治疗慢性期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期痛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醒脾化浊汤(苍术、厚朴、黄柏、陈皮、泽泻、防己、土茯苓、穿山甲、萆薢、炙甘草),每日1剂,水煎,于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对照组30例口服别嘌醇片,每次100mg,每日2次。若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两组均口服洛索洛芬钠片、秋水仙碱片,待疼痛缓解后停用。两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3.3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脾化浊汤治疗慢性期痛风有较好疗效,能改善慢性期痛风患者的症状,恢复关节功能,具有降尿酸、红细胞沉降率、三酰甘油的作用,可有效预防痛风发作。

醒脾化浊法;慢性期痛风/中医药疗法;痰浊阻滞证;临床观察

痛风是与嘌呤代谢异常密切相关的一种疾病,有“帝王病”之称。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迅速上升,而发病年龄逐渐降低。痛风急性发作时,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若未经有效治疗,反复发作,则逐渐发展为慢性期,出现骨质破坏、痛风石形成,甚至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心脏病,危害极大。笔者临证发现:大多数痛风患者长期处于慢性期。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该病多采用抑制尿酸生成或促进排尿酸的药物,但症状不易控制,复发率高,且有胃肠道反应和肝肾毒性,患者不能耐受,限制了慢性期痛风的长期有效治疗。2016年3月—2016年5月,笔者采用醒脾化浊法治疗慢性期痛风3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的慢性期痛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28例,女2例;年龄23~72岁,平均(47.1±15.1)岁;病程12~60个月,平均(29.4±12.4)个月。对照组30例,其中男27例,女3例;年龄21~71岁,平均(46.2±14.3)岁;病程11~54个月,平均(27.6±11.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1]中慢性期痛风的诊断标准。①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及高尿酸血症;②反复急性发作多年,受累关节肿痛等症状持续不能缓解;③关节滑液或痛风石抽吸物中发现单钠尿酸盐晶体;④病史较长、发作较频繁的受累关节出现轻微的影像学改变;⑤慢性痛风石病变期可见关节软骨下骨质破坏,甚至呈虫噬样、穿凿样缺损。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2.3 中医辨证标准

痰浊阻滞证: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漫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瘰”硬结不红;伴目眩,面浮足肿,胸院痞闷;舌胖、质黯,苔白腻,脉缓或弦滑。

3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对别嘌醇过敏者;④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断疗效者,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醒脾化浊汤,药物组成:苍术15g,厚朴10g,黄柏10g,陈皮10g,泽泻30g,防己10g,土茯苓30g,穿山甲30g,萆薢15g,炙甘草5g。每日1剂,水煎,于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对照组口服别嘌醇片(由重庆青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0603,每片0.1g),每次0.1g,每日2次。若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两组均口服洛索洛芬钠片(由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0801,每片60mg),每次60mg,每日3次;秋水仙碱片(由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51101,每片0.5mg),每次0.5mg,每日2次。待疼痛缓解后,停用。

两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期间避免动物内脏(尤其是脑、肝、肾)、海产品(尤其是海鱼、贝壳等软体动物)、浓肉汤等高嘌呤饮食,多进食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严格戒饮各种酒类,尤其是啤酒;每日饮水应在2 000mL以上,以保持尿量。

5 观测指标

①观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UA)、三酰甘油(TG)、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变化。②随访3个月,观测复发情况。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显效:全部症状消失或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明显下降。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有所改善,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轻度下降。无效:各方面均无改善。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55,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8.2 两组治疗前后UA、TG、ESR对比

见表2。

组 别例数时间UA/(μmol·L-1)TG/(mmol·L-1)ESR/(mm·h-1)治疗组30治疗前546.27±65.712.78±0.6837.45±16.28治疗后394.63±34.52**##1.42±0.45**##14.53±7.41**##对照组30治疗前545.19±67.232.74±0.8136.85±16.64治疗后325.84±32.47**2.71±0.5324.16±8.37**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3 两组复发情况对比

见表3。两组对比,经卡方检验,χ2=9.59,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复发情况对比 例

9 讨 论

痛风多因长期嗜食膏粱厚味而起病,病既起则不易去,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逐渐发展为慢性期。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腐熟水谷。脾升清,胃降浊,食化精微,濡养机体。若平素过食肥甘厚腻之品,则滞脾生浊,正如《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胃运化失调,升降失权,水液不化,则生湿浊。脾喜燥恶湿,湿浊困脾,则进一步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如此形成脾困浊盛之势。湿浊日久不消,或凝聚为痰,痰浊阻滞,蕴结于体表,形成痛风石;或郁而化热,成湿热浊毒,伏于体内,每遇外因引动,流注关节经络,出现红、肿、疼痛。由此可见,脾虚为本,浊盛为标,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慢性期痛风以脾虚浊盛为基础、以湿热痰浊为表现的病机特点。

醒脾化浊汤是由有“治脾圣药”之称的平胃散化裁而来,重在健脾醒脾、祛湿化浊。方中苍术燥湿健脾,为君药;厚朴除湿散满,助苍术除湿运脾,为臣药;陈皮理气化痰;黄柏清利湿热;重用泽泻利水轻身;防己利湿消肿;穿山甲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土茯苓祛湿毒而利关节;萆薢利湿浊而舒筋络;炙甘草为使药,缓急,调和诸药。全方从病机入手,以健脾化湿为主,兼顾清热利湿、化痰泄浊、通利关节,对慢性期痛风有较好疗效。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实:土茯苓中的落新妇苷能够有效除湿、利关节,有抗炎、利尿和镇痛功效,还具有明显的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4];薯蓣皂苷是穿山甲降血尿酸的有效成分,穿山甲醇提取物可以降低尿酸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尿酸水平[5];萆薢总皂苷对慢性高尿酸血症大鼠具有降尿酸作用,可显著促进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排泄[6]。

本研究表明:醒脾化浊汤治疗慢性期痛风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慢性期痛风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关节功能,有降低尿酸、三酰甘油、红细胞沉降率的作用,远期疗效较好,可有效预防痛风发作,具有较强的临床运用价值。

10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6):410-41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2.

[3]张白嘉,刘亚欧,刘榴,等.土茯苓及落新妇苷抗炎、镇痛、利尿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1):12.

[4]单海丽,单瑞平,傅旭春.穿山龙醇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治疗作用[J].浙江大学学报,2015,8(1):51.

[5]陈光亮,武松,那莎,等.萆薜总皂苷对慢性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1):79.

(编辑 颜 冬)

1001-6910(2016)11-0021-03

R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11.09

2016-08-24;

2016-10-09

猜你喜欢
慢性期土茯苓高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土茯苓的功能性分析及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间日刺治疗慢性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芹菜素-钐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小鼠高尿酸血症研究
高频彩超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诊断中的应用
土茯苓治急性尿路感染
方草寻源——土茯苓
土茯苓
糖尿病与高尿酸血症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