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军
[摘要]这篇论文是由一节高二必修复习示范课引发的对高中历史以练代教复习课模式可行性的思考。通过对旧知再现、检查复习、真题再现三个课堂教学步骤的合理阐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和问题教学的精神。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复习 以练代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109
最近听了由某名师开的一节必修Ⅰ专题一小高考复习课,题目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感受颇深。整节课以练习和问题贯穿始终,基本上没有干巴巴的重难点的讲解,全程以学生的自主读书、自主练习和自我评价和纠错为主,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活跃状态。这种以练代讲的复习模式在我们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一、旧知再现,自主复习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以讲义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熟读和记忆,回忆和巩固已学的知识。这里教师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对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性。由于是复习课,所以知识容量比平时的复习课要多一些,涉及必修Ⅰ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一、二两节。教师明显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容量是适当的。如果容量过多,课堂则显得臃肿;过少,则显得空洞。教师让学生用了足足15分钟的时间来熟读讲义,这既是教师多年的经验积累,又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很扎实,才有下面流畅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检查学生自主复习的效果
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能评价。教师所设计的题目具有针对性。这个针对性表现在题目与重难点知识构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尤其判断题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平时对知识理解的盲区和误区。学生通过判断和纠错,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深化,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认知规律;它还表现在题目的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理解性强,一反当今最流行的历史史料的狂轰滥炸,否则过多的材料会让学生莫衷一是,往往忽视对概念和知识基本内涵的理解。这一点不得不佩服教者的别具匠心,不盲从,不跟风,一切服从于教学的需要。现仅将判断题展示如下:
一、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标A,错误的标B,并在题中进行纠正)
1.在西周的分封制下,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随从作战、保卫王室、缴纳贡赋,还要定期觐见述职,可见周王的权力高度集中。
2.西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集中程度低,西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国家。
3.西周的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的诸侯割据、国家分裂,所以不利于巩固国家统治。
4.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在政治制度上的外在表现。
5.宗法制源于母系血缘关系,周天子和诸侯既是兄弟关系,又是君臣关系。
6.在西周只有周王才是嫡长子,同时也是大宗。
7.从公元230年到公元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六国,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8.秦朝中央官职的基本结构是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
9.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直接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10.秦朝由于实行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导致了迅速灭亡。
11.郡县制是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它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小高考真题再现
这个环节教师将最近几年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江苏小高考真题按照一定的知识顺序整理出来。一方面看出教师的精心备课,同时也是水到渠成。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再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做的效果来看,学生的正确率较高,几乎达到百分之百,而且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分析问题也是头头是道,我想这完全得益于前面自主学习和训练的铺垫。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实物展示,介绍小高考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节课是高二历史必修的复习课,容量适中,教师紧扣考试说明精心设计了判断题、选择题,通过学生的自主背诵、训练,教师的适当点拨,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尤其难得的是最后通过小高考真题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解题能力。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以练代讲,层次由浅入深,逐层深入,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效果突出。
通过这节示范课,笔者进一步认识到“以讲代练”的教学模式,完全可以作为高中复习课的常规模式加以推广,它不仅符合目前的新课程教改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而且体现了问题教学的精神。正如苏联教学论专家列尔耐尔认为的“问题教学的本质在于:学生由教师经常引入寻求有根据地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问题的办法的过程,由此他们就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原先学过的东西和掌握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经验”。
[ 参 考 文 献 ]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苏]列尔耐尔.中学教学论[M].莫斯科:教育出版社,1975.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