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转运缺陷中的应用

2016-12-10 01:23王翠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圈员危重品管圈

王 玲 王翠玉



品管圈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转运缺陷中的应用

王 玲 王翠玉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缺陷的作用,以提高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质量,保证转运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圈手法将转运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将改进前后的缺陷问题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急诊危重患者转运缺陷明显降低。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降低了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缺陷,保证了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提高了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全科护士护理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

品管圈;急诊患者;转运缺陷

急诊工作有别与其他科室,患者的安全转运是急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内转运为危重患者进行诊断性检查、急诊手术或转入相应科室等提供安全转运措施,保证患者得到持续监测及治疗, 转运危重患者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抢救危重患者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监护、治疗、护理的过程[1]。由于转运过程中的环境条件的限制、病情变化及特殊的治疗措施等都会给转运过程带来困难,增加不安全因素,转运缺陷也是时有发生。为了解决患者转运中的缺陷,我科于2014年3月成立“救生圈”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转运中存在的缺陷问题,运用品管圈手法加以分析、改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4年3月5日~5月5日,我科院内危重患者转运376例次,男191例次,女185例次。年龄8~89岁,平均50.6岁。包括重症医学科、手术室、神经外科、心胸外科、骨科等科室。气管插管76例次,气管切开12例次,呼吸机辅助通气15例次,胸腔闭式引流13例次,中心静脉置管95例次。患者均留置尿管。

2 成立品管圈,选定主题

2.1 成立品管圈 品管圈(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2]。我科“救生圈”品管圈活动小组共6名成员,均是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辅导员由总护士长担任,在整个品管圈活动中给予指导和支持,圈长由病区护士长担任,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和策划。

2.2 选定主题 所有圈员以脑力振荡的方式提出四个问题,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评价项目,采用“5,3,1”评分法进行汇总,得分最高的降低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的缺陷为本次的主题。

3 制定活动计划

为更好的实施本次的活动,根据主题,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书,并绘制成了甘特图,主要运用了头脑风暴法、柏拉图、鱼骨图、冰山图、雷达图等品管圈工具。

3.1 现状把握 收集统计了2014年3月5日~2014年5月5日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的项目及次数,共7项37例次,其中观察病情方面导致的12例次,转运前评估不足导致的缺陷8例次,转运流程不合理导致的缺陷6例次,仪器物品准备不充分导致的缺陷4例次,患者准备不充分导致的缺陷3例次,转运工具选择不合理导致的缺陷2例次,护送不到位导致的缺陷2例次,并绘制成立柏拉图(图1)。

图1 活动前转运缺陷项目柏拉图

3.2 目标设定 由现状把握中绘制的柏拉图可见,观察病情、转运前评估、转运流程及仪器物品列在前3位,根据“80-20原则”将这4项列为本次活动改善的重点内容。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圈员能力是基于品管圈每一个成员就管理目标对自己能力进行的评估而得出,平均分为3.5分,以5分为100%计算,本次品管圈活动圈员能力为70%,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37-(37×81.8%×70%)=16。

3.3 解析 圈员通过脑力激荡法,对患者转运环节中的护士、流程、工具、环境进行了解析,并绘制了鱼骨图(图2),找出患者转运缺陷的根源,最终确定改善重点内容为专科知识缺乏、工作流程不健全、仪器日常维护不到位3个方面。

图2 急诊患者转运缺陷分析鱼骨图

3.4 对策实施

3.4.1 设立抢救仪器日检查记录单、成立专科仪器管理小组 活动实施前,抢救室仪器由抢救班护士每周一大检查1次并进行记录,平时进行日常维护。在此次的品管圈活动中,我们设立了抢救仪器日检查记录表单、成立了专科仪器管理小组,抢救仪器每日进行检查记录,如有送去维修故障等及时记录,专科仪器管理小组每月检查4次,同时对所负责的仪器进行带教及考核。同时将抢救班由原来的周工作制改为月工作制。

3.4.2 更新交接记录单、建立患者转运评估单 活动实施前交接记录单只有住院科室存档,活动实施时我们将记录单设为一式两份,住院科室存档1份,急诊科存档1份,每天由责任组长检查有无遗漏或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设立了患者转运评估单,根据患者的评分,选择不同年资的护士和医师护送。

3.4.3 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 急危重患者交接、输血、特殊用药、患者管道管理以及患者现存和潜在风险的评估等,做为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作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设立转运专用应急箱,同时规范了转运仪器的放置。对夜班、中班、节假日等,新老护士搭配,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在护理组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实行节假日病区护士长及骨干轮值制。

3.4.4 加强科室护士专科知识培训、培养护士的风险意识,提高责任心 制定年度授课、查房、业务学习、专科仪器培训计划,以常态化学习为基础,以层级化培训为要点、采取院外、医院、科室、片区多样化学习,建立人手一册培训记录。

培训护士的技术操作熟练度及急救仪器的使用能力,每周不定期进行抢救演练,通过演练不断加强护士的应急应变能力。制定急诊岗位培训小本子,组织人员对科室人员层级能力评定,指定辅导老师,实施一对一辅导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保证护理质量。

4 结 果

4.1 效果确认 本次品管圈活动的有形成果主要为急诊患者转运缺陷大幅降低,我们重新收集汇总了活动实施后2个月时间内的转运缺陷次数,共5项13例次,观察病情方面导致的5例次,转运前评估不足导致的缺陷4例次,转运流程不合理导致的缺陷2例次,仪器物品准备不充分导致的缺陷1例次,患者准备不充分导致的缺陷1例次。并绘制成柏拉图与实施前进行比较(图3)。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13-37)/(16-37)×100%=114%,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37-13)/37×100% =64.86%。

图3 活动后转运缺陷项目柏拉图

5 讨 论

对于急诊科而言,患者的安全转运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转运过程中,必须提高安全风险意识。准确评估病情、认真落实护理安全措施、备齐急救物品、采用合适的转运体位、良好的沟通协调、细致的病情观察是确保患者安全到达目的地的基本条件[3],此次的品管圈活动有效地降低了急诊患者转运缺陷次数。通过品管圈活动进行患者安全转运的管理,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利用PDCA循环法、头脑风暴法、鱼骨图法等基本工具找到问题的根源,制定相应的对策并进行实施,同时优化现有的工作流程,降低患者转运缺陷次数,保证患者安全转运。

品管圈活动激发了护士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护士的团队精神。良好的护理配合在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业务技术,较强的责任心和应急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4]。借助团队的智慧,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转运流程,使转运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5]。品管圈成员集思广益,细致分析问题,制定措施,积极落实,增加了凝聚力,强化了团队意识。整个活动过程中,圈员们积极查阅品管圈管理的相关知识,掌握了绘制柏拉图、鱼骨图等品管圈相关工具。活动实施后,品管圈成员的QC手法运用、护理安全意识、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等相比活动前均有很大的提高, 提高了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次品管圈活动,制定了合理的危重患者转运流程,规范的交接记录单。规范的转运和交接流程,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及科室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减少了意外和纠纷的发生[6]。可行的危重患者转运评估单,并根据评分结果安排适当的医护进行护送,护送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应急能力和业务能力,转运前的全面评估、充分准备,转运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降低了急诊患者转运缺陷,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安全意识,责任感及专科知识,保障了护理安全。

此次品管圈活动选择的主题反应了当前科室的实际问题,基本按照我们制定的计划实施,全体圈员齐心协力,灵活运用品管圈手法并加以实施,效果明显,而且制定更可行的流程,转运更加规范化。但此次品管是我们首次组建品管圈团队,数据收集的效率还有待提高,方法还有待完善,虽然患者转运的缺陷有大幅下降,但存在的缺陷的问题仍不容忽视,今后将继续开展安全活动,将患者的转运缺陷降到最低,保证患者的安全转运,保证急诊护理质量。

[1] 陈文红,赵树娟,孙 晔.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专职护士岗位设置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9):1087-1090.

[2] 刘庭芳,刘 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3] 兰 艺.急诊病人院内转运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右江医学,2013(2):316.

[4] 施 芹.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3(12):43.

[5] 董颖越,段丽丽.团队合作模式在病人跨院区转运安全管理中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研究,2015,29(33):4224-4225.

[6] 朱青龙.基层医院转院病人安全转运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3,11(1):252.

(本文编辑 冯晓倩)

363000 漳州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急诊科

王玲: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5-12-12)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9.065

猜你喜欢
圈员危重品管圈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