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历来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期望学生:能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植科学理性精神;能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这样的要求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们都知道,在学校语文教学中,虽然广大的教师一直都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期望学生能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是学生被日益繁重的作业所包围,他们的日常生活变成了《小题狂做》,小题狂错,“做题破万卷”的怪圈之中,虽然经历了千辛万苦,然而自己的语文成绩并没有取得任何的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开始沉迷于文章结构、写作技巧、一材多用的训练之中,将一篇篇佳作来详细解剖,逐句分析。教师满头大汗,学生目瞪口呆。但现实只留下了一地鸡毛,师生都陷入了同样的尴尬,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
学生之中也存在着许多困惑,一些学生会对教师抱怨,我读了很多书,然而在作文写作的时候脑中一片空白,只有李白、杜甫、苏东坡、司马迁在脑中纷至沓来。还有一些学生在考后拿着一些优秀作文,扼腕叹息,这篇作文中的例子和名言我都知道,为什么我在考试的时候全部都忘记了呢!面对这种阅读和写作之间的种种割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阅读教学,期望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收获快乐,并且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指导学生的阅读中,笔者曾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有过一些得与失。现在重新进行思考分析,希望能够和广大的同仁相互探讨。最开始的阅读课,笔者借助学校的图书馆,亲自到图书馆中挑选一百多本书籍。这些书籍基本由高中必读书目中的一些名著和一些名家的散文小说组成,夹杂部分文艺理论和科普读物。在阅读课上,笔者要求学生每周能摘抄一段不少于500字的文字,每月能写一篇千字左右的读书心得。然而,这种阅读课所取得的效果和最初的设想并不完全相同,学生交上的摘抄五花八门,读书心得全部变成了对自己阅读书籍故事情节的简单概括和对书中主要人物的简单分析。在学生的读书心得中,笔者极少能看到极具个人魅力的评论性的赏析和欣赏。
读书如登山,教师应该在学生登山的过程中做好引领工作,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无限风光在险峰,你们自己努力攀登寻找吧!图书馆的阅读课其实大多数时间都是学生自己努力攀登的过程,在这个期间的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完全弱化,不能给学生以恰当的点拨,学生难以在思维上产生质的飞跃。针对这种情况,重新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学生在阅览室的阅读属于泛读,我们要需要加强学生的精读。只有通过学生的精读,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深度,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后面的阅读课中,笔者改变了先前自由阅读的安排,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师精选精编材料上。这些精选的材料大多由经典美文、时事评论、人物传记、文艺评论组成,并且由教师在部分文章的后面加以详细的点评。由于是印发的讲义,学生可以在材料上自由圈点,可以在材料的旁白处添加笔记。相比于先前的阅览室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这样的阅读讲义,基本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学生被动地接受阅读,对于不合自己胃口的文章,基本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并且在学生的作文写作中,学生依然不会分析问题,不能有效地使用材料,只能简单地堆砌材料,并且经常出现材料撞车的现象。由阅读走向写作的关键一跳仍然没有跨出。
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同时也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多同学谈起自己喜欢的某个明星、某项运动,能够满面红光,滔滔不绝地讲述几个小时,并且对于其中的一些细节,一些话语的记忆非常清楚。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学生的兴趣,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参考,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阅读不应是枯燥的过程,而应该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快乐,感悟人生,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在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应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选择书籍,教师适当加以指导。
在进行阅读指导的时候,教师的阅读中心应围绕文学作品展开。在文学作品中,笔者建议学生精选一个中国现当代的名家。现当代名家的作品语言都有着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节奏明快、意蕴深厚的鲁迅,清秀隽永、意境优美的朱自清,格调古朴、恬淡优美的沈从文,明白晓畅、宽容大度的胡适,平和闲适、雍容淡雅的周作人,朴实自然、热烈凝重的巴金,朴素平淡、韵味无穷的汪曾祺,客观冷静、充满理性的王安忆,坦诚深切,慧达细腻的史铁生,只要学生自己感兴趣,就可以专门去阅读他们的作品,模仿他们的作品来进行创作,假如学生自己有天分,能够在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学到这些作家创作的一点精髓,形成属于自己语言文字的独特风格,那么写作的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边卫刚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2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