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中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万马齐喑”的氛围让师生倍感压抑,尽管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读了上百篇文章,却让他们在阅读中倍感乏味,在课堂上教师支离破碎的讲解下,一篇篇鲜活的文章被分析、解剖得面目全非,学生在课堂上身心疲惫,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语文课变得可有可无,甚至在一些学生心目中语文课变成了休息课,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我们需要的吗?我们应该进行怎样的阅读教学才能让学生乐读、会读,真正读懂、读透文本,并能在阅读中收获文化的滋养、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从而健全完善自己的人格、体验生命成长的意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引进对话教学理论将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打开一扇窗户,“对话式”教学虽然不是解决阅读教学的仙丹妙药,但它至少为阅读教学打开了冰山一角。对话教学不是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的首要目的,而是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的。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已不再是被灌输的客体,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作为主体与文本、与教师与作者展开了平等的对话,直接参与了文本意义的建构。对话式阅读教学注重教师、学生、文本、作者间的双向沟通、交流、互动。它克服了以往的独白式、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它是一条通往自由、平等、民主的教学之路。毫不夸张地说,对话式教学是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的教学,更是一种面向生活和生命开放的教学。阅读教学的起点,在于对文本的解读,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完成对文本的品评与鉴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鸳鸯绣取凭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我们可以顺着这条路径进入文本,筑牢阅读教学的基础,生成学生自己的阅读殿堂。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散文类对话教学策略
散文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文体。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设计教学对话需要从散文的基本特征入手,运用散文的美学观点去解读文本。
(一)整体感知散文的“形”
散文取材广泛,山川风光、花草虫鱼、历史文化都可以作为题材。作者行文时又可以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故散文的内容十分丰富,令读者目不暇接。但是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繁杂,它都是散文的“形”,阅读散文,不妨从此入手,先睹散文之“形”。例如:老舍名篇《想北平》描绘了三幅画面:第一幅是北平的普通景物,第二幅是北平的物产,第三幅图是北平平民的日常生活。认知散文的“形”是解读散文的开始。
(二)体悟作者创造的“意境”
散文又名美文,因为作者要运用艺术的构思,创造美的“意境”,带给读者美的愉悦。所以,每个作者都会运用独特的艺术视角,审视世间万物,进而创造出独特的“意境”。老舍先生在《想北平》中说:“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接着又写了城市居民与农家的乐趣。这是怎样的一幅享受生活、享受自然、享受温馨的画卷啊!我们只有读懂了老舍创造的画图,我们才有可能读懂老舍。
接着是寻觅散文之“神”。一篇散文无论“形”如何散,它都要有一个统领全文的“神”。就像风筝飞得再高,它也是在线的牵引下一样。解读散文作品,就需要在繁杂的表象中寻觅其散文之“神”。老舍的《想北平》三幅画面:北平的普通景物、北平的物产、北平平民的日常生活,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东西,即作者对家乡的思念、爱恋。寻觅散文之“神”,是读懂散文的关键。
(三)咀嚼语言,品味艺术的魅力
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练,富有无穷的韵味,需要我们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虽然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但是读者只要认真地去品味、去体验,就会自然而然地感悟出其中的妙处。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说类对话教学策略
阅读小说,尤其是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我们不能再热衷于小说三要素的分析,也不能热衷于小说写作方法的分析。我们更应该通过文字表象去倾听作者的心声。不重小说主题的分析,而重人物的分析;不重情节的分析,而重细节的分析。小说里面写人物有很重要的两个元素,一个是他讲的话,一个是他的行为。读小说一定要把握这两点要素。情节分析对学生来说不难,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要认识人物首先就要从小说的情节入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所谓细节,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细节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特殊的作用,捕捉文本细节,往往能够寻找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
在小说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挖掘细节之美,狠抓细节的分析。发掘言语形式背后的深层内涵,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让师生的观点出现正面的碰撞,以激出思想的火花,将阅读理解引向深入。
例如:笔者在执教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时,在对话教学设计中,抓住两位年轻画家和老画家贝尔曼的居住地这一细节、老贝尔曼风雨飘摇中艰难画完最后的一片常春藤叶这一细节描写,去品味、去咀嚼、去回味。这些细节描写从不同侧面传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只有准确把握这些信息,读者才能读懂文本、读懂艺术形象。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古诗文类对话教学策略
在古诗文教学中首先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文”、“言”并重。不仅注重“写什么”,更注重“怎么写”,面对古诗文教学中“怎么写”这个环节,在阅读教学中可充分使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其次,重视类比联想在古诗文鉴赏中的作用。在学习理解文本写作特点时,要摈弃重“言”轻“文”的功利倾向,联系文本内容、作者生平,去体会作品蕴涵的哲理。把作者的生平及时代与文本的观点联系起来,让学生思考二者之间的联系,这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很有帮助。这种“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正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王尚文先生一再强调,一定要“紧紧抓住语言这根缰绳”。文言并举、文言统一才是文言文教学的唯一正途,也是文言文教学走向深入的必由之路。
诵读在古诗文教学中异常重要,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不要让诵读缺席,学生不读文,何以知文?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诵读就是直接面对文本的言语形式与经典和巨人直接对话的语文实践活动,也是广化、深化、美化、敏化语感的重要途径。简言之,诵读也是对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可以将枯燥无味的文字转化为错落有致、高低谐和的音韵美,可以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水灵鲜活、生动感人的画面美。诵读的过程就是教学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就是体味语言艺术的过程!教学文言文,怎么强调诵读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例如:笔者在执教杜甫《登高》这一首古诗时,设计对话教学时抓住两点。一是分析景情之技:1、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2、重视类比联想在古典诗词鉴赏中的作用;3、扣知人论世,把握诗歌情感。二是运用诵读之法。
在这节课上向学生介绍古诗的鉴赏方法与规律,那就是六个字——词义——句意——文意。在文字、文章、文化方面着力发掘,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解读文本的能力得以提升。通过学习一篇古诗文,把握一类文章的规律与鉴赏方法,并要求学生当堂背诵这首诗。
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另一类对话教学策略
对话教学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这就意味着对话教学可能以对话方式的教学呈现,但其他方式只要是在对话的精神支配下使用也属于对话教学。在课堂上,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对话关系。但对话的形式不是单一的口头相互交流,“对话”可以是“说”,也可以是“写”。 实际上,岂止“写”是对话的另一种形式,倾听、朗读、背诵、抄写、默写何尝又不是对话的另一种形式呢。
(朱友朋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 2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