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

2016-12-07 14:23李年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1期
关键词:教育转化榜样学困生

李年红

小学数学“学困生”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指班级中学习不努力、思想不求上进、品德水平较低等导致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学困生是由于自身的智力问题,虽然很努力,但学习成绩还是很差的学生。因此,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及寻找教育转化的对策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

来自社会、家庭的消极影响。如 :小刚从小体弱多病,一直生活在外婆身边,所以他是家里的“小皇帝”。只要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他就要撒泼,一直以自我为中心。到了学校没有组织观念,想出教室就出教室,想打人就打人,当然学习成绩差。

2.

认为不学习知识仍然能成材,对学习认识产生偏差。如:小磊的妈妈常说他爸爸读书时还不如他,现在不是一样过得很好吗?

3.

在学习和生活中没有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如:小军因为上课听不懂,努力也达不到要求,其他同学 10分钟能完成,而他却要几个小时。

4.

学校对教师评估只看学生成绩,教师对学生也就只看分数,对“学困生”缺乏引导。

二、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对策

“学困生”所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想要教育转化他们,须遵循教育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

1.运用激励手段,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认为,基本的勤奋和感到基本的自卑是学龄阶段儿童的基本矛盾,儿童对于学习天生是勤奋的。根据这一点,我们对学生实施激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①目标激励

教师对“学困生”按其实际情况分阶段制定目标,教师定期与“学困生”一起检查目标实行的情况,及时进行小结。当“学困生”有所进步,期末达到预定目标时,应该给予表扬和肯定。

②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树立榜样时,除了有先进的榜样外,在班级、学校中也应该有“学困生”进步的榜样。如:每学期都设立学习进步奖,对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公开表扬,给予奖励,促进“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③情感激励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关键,教师多热爱“学困生”,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与他们交朋友,这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激励。第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 “学困生” ,给予具体的关照。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回答。反馈练习时,教师出 AB两组题, “学困生”,只要求做完 A组。当学生做题时,老师巡视 ,主动关心 “学困生” ,让其树立起“我也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第二,课下给“学困生”开小灶。开小灶时,对学生要认真分析,是由于基础差 ,还是由于贪玩 ,或是由于习惯不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 ,不吝惜对“学困生”的表扬。数学教师 ,常任两个班的课 ,面对一百多名学生,怎样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呢?教师除了当面鼓励之外,可以利用作业本和单元检测的卷子,与学生进行“书面谈话”,对孩子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肯定。比如,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你昀近发言很积极,老师看好你哟!“你提出的问题我都没有想到,你真棒。 ”“今天的口算全对了,祝贺你! ”

2.运用弹性教育法,使“学困生”逐步转化

弹性教育法又叫缓冲法,即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方法上要有弹性,它和严格要求看来是相悖的,实际是相辅相成的。

例如:小 A同学性格倔强、少言寡语,数学成绩中下。铃声打响了,我已经走进了教室,可小 A还在埋着头玩玩具,我便大发雷霆,非拿走他的玩具不可,可他却号啕大哭,两者僵持不下。这时,我怕冲动之后做出后悔的事情,于是进行了冷处理,不再与他纠缠。下课后,从关心他的家庭情况,打开了话匣子。小 A对我说,这个玩具是他存了一个月的零花钱才买的,他每天做作业都要做到很晚,他也想和其他同学一样做快一点,他也想学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很多时候就是管不住自己。听了他的话,我改变了对他的要求,每天努力听 10分钟,作业只完成基础的,不带玩具到校。通过一周的观察发现他每天都在努力地听,没有带玩具到学校。坚持了一个半月后,小 A越来越快乐,作业也完成了,我很高兴,家长也开心。

3.反复抓,抓反复,巩固“学困生”转化的成果

“学困生”有一个“通病”,这就是前进中容易出现反复。例如:有两个“学困生”,为了争夺一本《少年时代》,互不相让,打了起来。其他同学便把他们,一起送到老师那里去评理。

老师很认真地听完他们的叙述,沉思了一会儿,笑着说:“你们两人有进步。”两个“学困生”愣住了,打架怎么还说有进步?老师讲了以下三点理由:

“第一,你们这次争的是书,说明你们对书有兴趣,开始有了正当的爱好。

“第二,你们打架,这说明你们遇事爱冲动的坏习惯没有去除。但是,这次你们能够听从劝告,中途停手,没有像过去那样,打个你死我活,是进步。

“第三,你们愿意听老师讲道理,说明你们心目中有老师,有是非观念,愿意服从管理,这是了不起的进步。”

两个“学困生”听老师说完以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再提要分个高低的要求。

总之,对数学“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是一门极其复杂而精细的艺术,因为它是以塑造人的心灵、转化人的思想而见长,所以比起一般的艺术更精巧,也更困难。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学困生”的情感和尊严,优化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从而帮助他们走出厌学、逆反、戒备、自卑的心理。通过谈心疏通思想等 ,并通过做好学生家长工作,形成团结友爱的互助的学习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帮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景英.教育评价[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2]关孔文.谈谈提高学困生素质的对策[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3]李烈.我教小学数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李洪元、陆士杰、龚维珍. 差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5]张向葵. 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教育转化榜样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浅议高职“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
浅谈普通高中不良行为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
也谈后进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