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三部曲”让教研更有效

2016-12-07 20:43莫小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三部曲

莫小芳

在教研活动中,主持人在整个过程中担负着对教师引领、启发、概括、总结和提炼等任务,其作用会直接影响到教研活动的效果。教研活动主持人不仅考验主持者的倾听、理解、洞察力,更对其现场的回应能力、概括能力和协调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不少一线教师在主持教研活动时,深感教学底蕴的匮乏,常常会出现立意不高、不善提炼、难以引领等现象。笔者认为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专业素养是一个必修的前提条件,做好以下“三部曲”也是掌握主持策略的有效尝试。

第一部:研前做足“预习曲”

教师由于长期在一线带班,形成了关注点小、喜啰唆等特质,一下接触主持工作,出现难以引领的困惑也是正常现象,所谓不打无准备之战,所以教研前做足预习的功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1.话题预习要“深、广”

在主题性教研中,话题是一场教研活动的起点和核心,作为主持人首先必须熟悉本次研讨的话题内容,并对形成话题的来龙去脉要解剖透彻,做足功课。如在题为“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的策略研讨”教研活动前,主持人要事先对话题做出分解,列出如“什么是提问?”“提问的方式有哪些?”“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等子话题,主持人除了要对这些话题的定义有清晰的理解和明确的界定,同时也要熟悉与话题有关的渗透的辅助知识,横向了解话题的存在的现状,打个比喻,话题是一棵树,切忌关注了树干,遗漏了树枝,光讲树干的教研活动肯定是苍白、狭隘的,缺乏科学性。有了足够的底气,在主持过程中就能表现得有张有弛,临危不乱,把好教研话题这个主舵。

2.板书预习要“简、明”

板书的呈现在教研过程中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承担着一场教研活动关键知识点的呈现,帮助参与教师梳理思路,掌握教研重点,板书以形象、清晰、明确为呈现原则。一般都采取小标题、关键词等方式;也有的是图表形式,如圆形、柱形等;还有采取卡通插图的形式。

3.成员预习要“实、准”

参与教研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主持人要对参研教师的实际水平有所了解和掌握,把握当前教师的经验值。作为参研教师,也要对话题有事先的准备,联系自身的实际经验梳理自己的案例、观点,确保有话可说,有例有议,并能结合话题提出自己的疑惑,等待在研讨过程中与同事进行交流、切磋。

第二部:研中做亮“抛接曲”

在教研过程中随着主持人的抛问、引领,将教研的进程层层推进,实际上整个教研过程就是主持人与参研教师观点意见的不断抛接过程,在抛与接的过程中梳理思路,达成共识,是体现主持人主持质量的重头戏。

一、怎么抛?

1.借课而“抛”

一般的教研活动都借助于课例开展。对于课例所蕴含的问题比较明显的,主持人可以先让参研教师进行自由讨论,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筛选。通常这些问题有的是来自执教者的困惑,有的则是观课者的疑问。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这一话题,主持人这样导入,老师们看到的课例中有哪些问题设计,你认为哪些提问是昀有价值的,为什么?直接导入。

2.适时而“抛”

在专题研讨中,主持人根据研讨的主题,拟出系列题目。如“如何组织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专题讨论,可先列出有关问题:如何创设有效的欣赏情境 ?欣赏是一种个人感受,是否会表达才有感受?如何评价幼儿的欣赏活动 ?教师在欣赏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是什么?等等。主持人在抛出系列问题时,

要注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在讨论时,当有教师描述片段、阐述自己观点时,主持人适时的介入,与其论点相吻合的对号入座,呈现观点,既对教师的回答做了概括,又进行了提炼。

3.视人而“抛”

主持人面对各种水平的教师应有所考虑,并适当地加以区别对待。比如,面对那些自信不足、少言寡语的教师,主持人有意识地提些较简单的问题,让老师能够接得住,以激起老师参与教研的自信心。若是面对一些较有教研经验的熟手型老师,主持人抛出的话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或有一定争议性、挑战性,能激发教师思考。

不管是采用直接或间接“抛球”形式。都应注意尽量避免所提出的话过于局限于“就事论事”,应尽可能地提出既能“立足于文本的分析”,又能“超越于文本的思考”的话题。

二、如何“接”?

一场研讨的效果如何,昀重要的是看教师的思维是否被激发,是否积极地思考问题,而不是看主持人为教师解了多少疑惑,教师如果一味地接受外来信息,而不加以思考和争鸣的话,那这种研讨是无意义的。

1.不接反抛

一些问题是教师们可以马上进行讨论的,主持人可以直接把问题反抛回去:“你认为呢?”或是抛给大家:“大家觉得这问题该怎么解决?你是怎么解决的?”等等,让大家展开讨论。当一个人提出困惑时,并不一定是真的不懂,而是没有深入思考,造成假性困惑,只要你把问题再给她重复一遍,反抛给她,让她把看法说出来与参研的老师争鸣。在讨论中互相激发灵感,互相帮助,也是让老师得到锻炼的好机会。

2.接后再抛

有时教师可能会有某种感觉。但还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抛出来的一些问题比较大、泛,不好直接讨论的问题,主持人应迅速地把问题进行分解,再逐一抛出去,这样有层次的讨论才能真正地把问题讨论清楚。这样可帮助教师理清思绪,使研讨进一步深入开展。

3.接后留白

有些问题比较有价值,但既是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又是短时间内比较难以解决的,可以在本次研讨不作讨论。可以预留空白,一段时间后,再来作专题交流和研讨,作为下一个话题进行研究,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第三部:研尾做好“收网曲”

适时地“收网”是主持人在研讨的现场中,根据讨论情况,适时地结束每一个话题。并自然地转入另一话题或结束研讨。

1.

承上启下。当一个问题已讨论清楚、教师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主持人应对这个问题给予简单的小结,然后及时自然地转入下一个问题,每次的小结都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自然和谐,整个研讨环环相扣,脉络清楚。教师对每个讨论的问题都应有个清晰的看法,使研讨真正落到实处。

2.

提炼要点。当讨论出现泛散、跑题、开小会时,主持人必须及时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把问题重新提出来,以起到强调和提醒注意的作用。

3.

整体梳理。主持人应对整个研讨进行整体的梳理和简要的概括总结,把教师的一些达成共识的观点进行提炼和提升。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梳理,或作为下次研讨内容布置,或作为老师下阶段的研究话题。

参考文献:

[1]顾伟毅著.如何有效组织教研活动

[2]崔岚,黄丽萍编著.如何当好教研组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3]潘学龙著.优秀教研组长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猜你喜欢
三部曲
以生为本,奏响名著阅读“三部曲”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三部曲”
小学数学概念形成三部曲
史料教学“三部曲”
初中政治创新教学“三部曲”
初中函数教学“三部曲”
低年级写话“三部曲”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三部曲
设计·教学·反思——唱好主问题教学“三部曲”
尊重唤醒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