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梅
摘 要:通过新型教学模式——导学案的实行,数学作业的布置也能灵活设计。在学案教学中巧用数学循环作业,利用循环作业让学生复习巩固、温故知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本文是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利用同等因素对七年级学生的数学循环作业进行实验研究,并将各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得出数学循环作业对提高七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有效性。
关键词:循环作业 有机结合 有效性
一、研究背景
1.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优异,但是七年级学生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课程突然增多,从三科变成七科,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无法抽出时间来复习。如果没有及时去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前面的概念、定理和知识点就很容易遗忘。数学又是相对较难的一门学科,思维量大,知识都是一环扣一环,遗忘了前面的知识,后面的知识学习起来就存在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想在课后作业中增加循环作业,并与当堂巩固作业有机结合;循环作业不但可以起到复习巩固的效果,还能到达温故知新的目的。只要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都能得到满意的回报。
2. 原始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是采用作业本做课后习题,这种作业方式要浪费大量宝贵时间抄写题目,特别是几何题型,更加麻烦;而且无法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根据教育心理学中的遗忘规律,学生所学知识很难根深蒂固,所以教师很难从学生的课外作业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一种方式是采用辅导资料布置作业,这也很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只能根据资料中早已安排的题型进行练习,对学生前面作业中所出现的问题无法进行再补救,同时也无法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循环巩固达到不再遗忘的地步。因此从提高作业有效性的角度,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课后作业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意义
现代的新型教学模式——学案教学的启用,给学生带来了很多福利,学案的课后作业不但方便老师批阅,而且批阅完之后可以及时反馈给学生,在下次的学案制作中可以对上次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设计,把错题与典型题作为循环作业重复练习,使学生及时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对所学知识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由于批改作业后,学生不会的题还是不会,从而形成了知识问题的遗留,错误的继续。所以通过循环作业方式,不但弥补了以上的缺陷,还可以发挥班级互帮互助的优势,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良好发展,促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较好地处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充分展示了教育心理学中的遗忘规律。又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强化了课内外的结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研究过程
课后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布置作业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怎样让布置作业真正提高其有效性呢?
复习巩固、温故知新——循环式作业设计
及时反馈课外作业,把前面作业和课堂上出现的错题、重点题型通过变化之后加入循环作业当中,让学生通过不断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从中悟出共同的解题规律,对所学内容达到根深蒂固的地步,这种作业方式不但能调动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根据学校新型教学方式——学案教学的有效特征和循环作业的优势,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通过对我所教的七年级 3班与 4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验,以此探究循环作业对提高七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有效性。
入校基本情况:3班学生入学考试班级平均分 85.6分,4班学生入学考试班级平均分 86.4分,总体而言两班学生整体水平相当,其中 3班学生尖子生较少,4班较多,在后进生方面两班没有差异。
实验过程:
4班布置的课外作业完全是当天所学的内容,3班的课外作业中相对四班减少当天所学内容,增加部分循环作业。
例如:某公司去年 1至 3月平均每月亏损 1.5万元,4至 6月平均每月赢利 2万元,7至 10月平均每月赢利 1.7万元, 11至 12月平均每月亏损 2.3万元,问: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本题是七年级第一章节的重点题也是易错题,重点考察有理数的运算。易错点在于:①学生漏乘月份,而直接把 1.5万元、2万元、1.7万元、2.3万元相加。②没有理解盈亏两字在数学相反意义下的含义:盈利为﹢,亏损为﹣。
以上只是循环作业中的一个小例子。三班多出一两道循环题,四班用当天学习的一两道巩固作业代替。其他教学方法和操作模式完全一样。经过两个月的实验之后,期中检测中两个班的成绩发生了明显变化。
四、研究结果
期中检测成绩:3班班级平均分 89.5分,4班班级平均分 85.3分,从两个月的实验明显可以看出,循环作业起了很大的作用,没有布置循环作业的 4班后进生比布置循环作业的 3班的后进生多了几个,整体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3班进步显著。当然这种结果也不一定全是循环作业的影响,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的作用,可能与班级的整体班风学风以及班级的学科兴趣有关,更何况一次考试也起不到代表作用,但这种检测结果无法否认循环作业在七年级学生中的有效性。于是,我实行这项实验一直到期末检测。
期末测试成绩:3班均分 92.4,4班均分 85.9;与期中考试相对比, 3班学生又有了进步,尖子生越来越多,后进生越来越少。四班学生始终原地踏步,甚至有所退步,而且 4班后进生越来越多。
五、结论
七年级数学循环作业设计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基础;循环作业的布置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成绩,而且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促进了优生的发展和后进生的进步;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循环作业使学生获益良多。
总之,循环数学作业的布置,经过适当的安排,既可弥补前面所学知识的遗忘,又可以改进学困生学习数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能从多种角度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好初中三年的数学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在以后的数学课后作业中,加入循环作业这一环节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