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
摘 要:和健听儿童相比,听障碍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要低。学前听障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首先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来树立系统教育的观念。其次应该结合听障儿童认知特点,重视听障儿童情景教学设计。同时,提高学前听障儿童认知水平与教师的素养有重要的关系,应不断提高听障儿童康复教师综合素养能力。本文在分析学前听障儿童认识能力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学前听障儿童认知能力水平提高的建议,以期能促进学前听障儿童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听障 认知 情景教学
听障儿童是指因听觉系统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或损伤,以致听觉功能减退造成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并不能通过自然声音符号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儿童。听力障碍儿童听力语言的缺失会影响他们的认知功能发育。但这种认知发展的差距可随教育与训练缩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听障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学前听障儿童既要遵循儿童认知发展总的规律,又要重视自身的特殊性,体现不同听障儿童不同认知结构的个性化教育原则和方法。本文在分析学前听障儿童认识能力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学前听障儿童认知能力水平提高的策略,以期能促进学前听障儿童的身心发展。[1]
一、学前听障儿童认知特点
认知能力是个体智力的核心,是个体了解与认识世界的一系列心智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表象等。认知能力是个体学习、思维和适应环境的基础。认知的基础是感觉和知觉,核心是抽象思维。3-6岁的学龄前期儿童认知能力均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可塑性最强、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但对于听障儿童而言,由于听觉刺激的缺失,在语言、认知、情绪和个性发展等方面往往都表现出不同于健听儿童的特点,进而导致其认知能力发展相对滞后。对于学龄前听障儿童来说,他们的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另一方面,由于语言发展迟缓,听障儿童在思维发展的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并不比正常儿童落后,只是在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抽象思维阶段显出落后,记忆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思维发展表现更多的是具体形象性,能够掌握具体事物的概念。因此,听障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更依赖于视觉、触觉和动觉获得。因此,了解学前听障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将认知和思维训练渗透到听障儿童教学的方方面面,将为对其进行科学、系统及有针对性地认知康复训练奠定基础。同时针对这一时期认知特点及早开展认知能力训练将对于其脑功能开发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2]
二、学前听障儿童认知能力水平提高的策略
首先,树立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系统认知教育观。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来树立系统教育的观念促进听障儿童的社会认知教育。家庭是听障儿童成长最自然的场所,应重视家庭在听障儿童社会认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当父亲积极参与听障儿童家庭早期教育时,则学业、社交情感以及语言学习上的成就就相对就会高于没有父亲参与的听障孩子。因此,入学之前听障儿童是在家庭成员的帮助下与外界社会进行交往,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另一方面,应重视听障儿童接受个别辅导和特殊教育,也可以实施特殊教育机构与家庭相结合的家长教育方案,以短期培训、定期辅导、网络教育等形式来让家庭成员在与听障学生进行的各种形式的交流过程中,发挥家庭和家长在他们社会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康复机构还开展专项认知训练,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认知康复服务同时,特殊教育学校也需要积极与社区、普通学校合作,将听障儿童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各种不同的情境中。
其次,重视学前听障儿童情景教学设计。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是提高认知速度的重要手段。学前听障儿童的认知发展是要靠视觉、皮肤觉和运动觉的参与,因此,直观的事物可促使学前听障儿童认得快,保持得好,也容易再现出来。情景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对听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为学前听障儿童提供大量的观摩与操作机会。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语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参与,孩子所获得的认知就更形象立体。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组织呈现要结合学前听障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观察孩子情绪反应的变化,从学前听障儿童生活经验出发对教学进行适当调整,注重发展学前听障儿童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交往能力。比如,在以厨房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认知环节应把孩子们带到提前布置好的“厨房”中去认识厨房中的事物,一系列基于厨房这一情景的活动参与下来会刺激孩子的感官,帮助孩子对厨房中的事物有一个更形象的认识,并开始建立语言上的联系。
第三,提高听障儿童康复教师综合素养能力。听障儿童作为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同样也决定了听障儿童康复教师专业同具特殊性。学前听障儿童教师必然需要随学前特殊教育也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提高学前听障儿童认知水平与教师的素养有重要的关系。当前对处于学前听障儿童教育最前沿的广大教师而言,应树立以幼儿的长远发展为主的教学理念,有针对性的构建符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计划。另一方面,学前听障儿童教师应具备学前特殊教育通识性知识之外,还应接受相关康复学的科普知识,具备各种类型的专业技能(康复学的相关技能、感统治疗与言语治疗技能等),同时还需要听障儿童康复教师具备给予爱的能力、细致的观察能力、敏锐的应对能力与有效的沟通能力等。从而不断创建能够兼具特殊教育与康复医学技能的综合性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3]
结语
认知训练不但能提高听障碍儿童现有的认知水平,而且有效地丰富儿童的早期认知经验。学前听障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首先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来树立系统教育的观念。其次了解其认知发展的特点是教育者进行认知干预的基础,应该结合听障儿童认知特点进行,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重视听障儿童情景教学设计,从初级认知水平能力的训练开始对听障儿童进行日常生活中常见情景方面对记忆力、观察力等训练。同时,提高学前听障儿童认知水平与教师的素养有重要的关系,应不断提高听障儿童康复教师综合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军辉:《中国手语和汉语教育初探》,《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第1期
[2]易海燕,杜晓新,黄昭鸣,等.学前聋儿认知能力的评估及训练[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2):41.
[3]杜晓新,孙喜斌,黄昭鸣.学前听障与健听儿童五项认知能力比较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