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尔江
(舒兰市第十三中学校 吉林舒兰 132600)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于尔江
(舒兰市第十三中学校 吉林舒兰 132600)
二次函数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十分重要的最基本的初等函数,它在中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综合运用,是初中考试的热点内容。
数学教学 二次函数 一元二次方程
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先抓住课本,通过归纳,由厚到薄,再在一定深度上向四周扩展,由薄到厚,实现知识点的全覆盖。
二次函数,就是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二次”的多项式函数。二次函数的一般解析式是:
y=ax2+bx+c(a≠0)a≠0这个约束条件很重要,如果a=0且b≠0,上式就变成一次函数了。所以,我用长框框上,以示重要!a≠0
看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后,我们立刻就会想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a≠0),如果把上面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中的“y”换成“0”,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就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如果把一元二次方程等号右边的“0”换成“y”,一元二次方程就变成二次函数了。可见,二次函数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继续和延展,一元二次方程是二次函数在“y=0”情况下的特例。即一元二次方程是两个函数y=ax2+bx+c(a≠0)和y=0的联立:
y=0是函数,是一个特殊的函数。是唯一一个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
函数y=0的定义域是全体函数,值域是y=0,图像是全部的x轴。
二次函数的图像叫抛物线,二次函数的解析式y=ax2+bx+c(a≠0)也叫抛物线的方程。
解析式和图像是函数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分割的。我们将通过解析式来画出函数的图像,再通过对图像的对比和观察来归纳出一般规律。
二次函数的图像非常重要,很多题目都要结合图像来做,特别是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分布等等。
由于图像具有直观、简单的特点,所以,用图像理解记忆公式定理更快捷、更牢靠。熟练的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后,可以把很多知识点都串在图像上,提高解题效率。
二次函数y=ax2+bx+c(a≠0)图像的形状是由a决定的,a、b、c共同决定着抛物线顶点的位置;二次函数y=ax2和y=ax2+bx+c(a≠0)的图像形状是相同的,是可以重合的,y=ax2+bx+c(a≠0)的图像就是y=ax2(a≠0)图像移动后的结果。
对一般式进行配方,可以得到顶点式;展开顶点式,可以整理成一般式。当二次函数与X轴有交点时,才能写交点式的解析式,若是与X轴没有交点,就写不出来交点了(在实数范围内)。当然,展开交点式,经整理,就是一般式了。一般式是二次函数的通用的解析式。如果题里给定的条件里有顶点坐标,用顶点式解题会使用简化的;如果题里给定的的条件里有与X轴的交点坐标,用交点式解题同样会使问题简化的。
二次函数图像上几个重要的点.
1.顶点.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顶点坐标为
2.与X轴的交点。y=ax2+bx+c(a≠0)与X轴的交点就是方程ax2+bx+c=0的两个解,
3.与y 轴的交点。二次函数y=ax2+bx+c(a≠0)与y轴必有交点f(0),f(0)=c。
例1,已知函数f(x)=(m2-4m+3)xm2-3+1问m为何值时,(1)f(x)为正比例函数;(2)f(x)为反比例函数;(3)f(x)为二次函数。
解:(1)f(x)为正比例函数,即f(x)=ax(x≠0),
例2.二次函数图像经过点(1,4)、(2,0)、(3,4)三点,求其解析式。
解:设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a≠0),将点(1,4)、(2,0)、(3,4)坐标代入,得:
另解:由于点(1,4)、(3,4)是等高的点,所以该二点关于对称轴对称,所以对称轴为所以,点(2,0)是顶点。
设解析式为y=a(x-2)2+0,将点(1,4)坐标代入:a(1-2)2=4,a=4,
数学学习与数学教育,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数学学习,一百个状元就有一百个方法,我的体会是:多练、多悟、总结、反思。
数学教育,不单是教学生怎样解题,怎样应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一颗热爱数学喜欢数学的恒心,有一种严密思维的习惯。
数学是工具性的学科,更是理工科的基础性学科,随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不断融合,文科学科理科化的现象正不断加深,我们所熟知的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更是与数学紧密相联,学不好数学,就学不好物理、化学、生物,同样也学不好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等热门专业。
例如,经济学中的需求函数的建立、供给函数的建立、边际分析、道格拉斯方程、经济统计等,都需要有非常好的数学基础。
被誉为现代会计学之父的卢卡.帕乔利,在《数学大全》的第三卷第九部第十一篇,运用方程的思想,从会计等式切入,引出六个会计要素,建立了完美的会计学体系。但,卢卡.帕乔利首先是一位数学家,有多部数学著作传世。
数学学习,丰富多彩;数学教育,任重道远。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数学?这已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初等教育工作者迫切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