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颗粒治疗湿热型病毒肝炎疗效观察

2016-12-02 09:25付旭彦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湿热型肝炎体征

付旭彦

(北京市良乡医院,北京 102401)



茵栀黄颗粒治疗湿热型病毒肝炎疗效观察

付旭彦

(北京市良乡医院,北京 102401)

目的 观察茵栀黄颗粒治疗湿热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1例湿热型病毒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抗病毒、免疫调节保肝和改善肝功能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茵栀黄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护肝片治疗。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黄疸均消退, 肝区疼痛、乏力、脘闷腹胀、大便秘结都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乏力、脘闷腹胀、大便秘结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茵栀黄颗粒治疗湿热型病毒肝炎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茵栀黄颗粒;湿热型慢性肝炎;中药疗法

病毒性肝炎是由于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类传染病,病理学上以慢性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为特点,临床表现为身目俱黄,胁肋疼痛,脘腹胀,食欲减退、恶心、肝肿大、肝功能异常。该病属于中医学“黄疸”“胁痛”范畴[1]。西医尚无特效药物,仅能延缓疾病进展[2]。茵栀黄颗粒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笔者2010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湿热型病毒肝炎患者67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本院收治的湿热型病毒型肝炎患者121例,西医诊断参照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会西安会议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标准[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肝胆湿热证相关诊断标准:主症为身目俱黄,黄色鲜明,胁肋疼痛,脘闷腹胀烦热,口干口苦,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次症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困倦乏力,皮肤瘙痒,大便秘结,脉弦数。肝功能轻、中度损害,年龄18~60岁。排除由药物、乙醇中毒等因素所导致的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炎者;合并肝癌、肝性脑病及严重的心脑血管、肺、肾、内分泌及造血系统等疾病者,精神病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7例,男35例,女32例;年龄18~55岁,平均29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2.6年。对照组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18~53岁,平均27岁;病程6个月~4.5年,平均2.4年。2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改善肝细胞功能治疗:胸腺肽(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501)每天20 mg肌肉注射,1次/d;肌苷片(广州白云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044)3片/次口服, 3次/d;双环醇片(北京协和药厂,国药准字H20040467)25 mg/次,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茵栀黄颗粒(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28)6 g/次口服,3次/d。对照组给予护肝片(黑龙江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03336)4片/次口服,3次/d。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项目 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变化情况。

1.4 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应用尼莫地平法评价,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中医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以上;显效:中医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以上;好转:中医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以上;无效:中医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 结 果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消失情况比较 2组治疗后黄疸均消退,肝区疼痛、乏力、脘闷腹胀、大便秘结都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乏力、脘闷腹胀、大便秘结症状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消失率比较 %(例/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2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2.4 安全性 2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尿常规、便常规均未见异常。

表3 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病毒型肝炎是一种可引起患者全身各组织器官损伤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若是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在后期会出现肝硬化和肝癌等而导致死亡。该病早期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最常见的就是容易疲劳和胃部不适,甚至多年没有任何症状,容易被忽略,也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病;临床上经常见到隐匿性肝硬化患者[5-6]。

中医理论认为,病毒型肝炎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多为感受湿热疫毒之邪,内因则与禀赋不足、正气虚弱有关。湿热之邪蕴积中焦,熏蒸肝胆,使肝胆失于疏泄,胆汁不入常道,外溢肌肤出现黄疸,下注膀胱而尿黄。湿热阻滞气机,气滞不畅,气郁化热;肝胆失其疏泄条达,导致胁痛。总之,湿热疫毒病邪内侵导致正气受损和气血失调是造成慢性肝炎的基本病机[7]。如《张氏医通·胁痛》说:“饮食劳动之伤,皆足以致痰凝气聚……然必因脾气衰而致。”湿邪郁遏,导致胆汁侵入血液,瘀与肌肤,而发黄[8]。中医治宜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相关研究发现,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以通过抗氧自由基损伤,减少致炎和凋亡相关介质的产生,改善肝功能,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功能等达到保护肝功能、治疗肝损害的作用[9]。

茵栀黄颗粒来源于古方茵陈蒿汤,由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等中药提取而成。方中药物大都属苦寒之剂,其中茵陈清热利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其有效成分茵陈酮、叶酸、β蒎稀等除能增加胆汁分泌外,还能降低丙氨酸转移酶水平,有退黄作用[10];且茵陈煎剂对多种杆菌、球菌、致病性真菌、流感病毒、多种钩端螺旋体、猪蛔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栀子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其有效成分栀子苷可增加胆汁分泌,栀子素等能加强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泄。黄芩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有清热、镇痛、利胆、利尿、降低谷丙转氨酶水平、抗过敏及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与茵陈、栀子、黄芩合用共同起到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11]。金银花具有抑菌、抗病毒、解热、抗炎、保肝、止血、抗氧化及免疫调节作用[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黄疸均消退,肝区疼痛、乏力、脘闷腹胀、大便秘结都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乏力、脘闷腹胀、大便秘结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西医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湿热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且未发现有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1] 余绍源,刘茂才,罗云坚.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6

[2] 范洪春. 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6):83-84

[3] 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讨论修订.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J]. 传染病杂志,1995,13(4):24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2002:143

[5] 高鹏,肖萍,杨彦麟,等. 病毒载量对不同病变阶段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影及其临床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6(6):941-944

[6] 王海东,罗娇,李鹏辉,等.慢性肝炎患者呼出气体的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譜分析[J]. 分析化学,2015,43(4):512-517

[7] 杨广栋,吕文良,陈兰羽,等.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9):2071-2073

[8] 张伯臾. 中医内科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79-182

[9] 田梦曦,刘文兰. 肝损伤中药治疗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大学学报,2015,17(4):125-129

[10] 池忠花. 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J]. 哈尔滨医药,2003,23(1):50

[11] 谭宏祜. 关于茵栀黄、苦黄注射液等中药制剂在肝病临床的合理运用[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13(4):230

[12] 李贵海,朱建伟. 茵栀黄颗粒的保肝作用研究[J]. 中药材,2001,24(5):353-355

[13] 谷颖. 慢性肝炎的中成药治疗[J]. 中医学报,2011,9(26):324

10.3969/j.issn.1008-8849.2016.18.012

R512.6

B

1008-8849(2016)18-1976-03

2016-01-30

猜你喜欢
湿热型肝炎体征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