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萍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的要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音乐;趣味性;审美能力
新课程明确提出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的要求,为教师提供了一块更为广阔、更为丰富的天地。新课标中介绍了许多教学新方法和新观念,运用新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营造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若是课程的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的注意力便会转移到其他有意思的地方,教师在上课时要注重营造有趣的上课氛围,利用有趣的课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学习《玩具进行曲》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教师连续播放《玩具进行曲》的音乐,让孩子在听音乐的同时判断歌曲中包含的玩具的声音,然后把这些声音模仿出来。采取竞争的方式,播放歌曲时如果有学生听出了玩具的声音举手向教师示意,教师暂停音乐,听学生模仿,学生在模仿时可以加上一些必要的肢体动作,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判断该学生回答得是否正确,若是正确就给这位学生加一分,不停地播放歌曲,直到把歌曲中的所有玩具的声音都判断出来,然后整理每名学生获得的分数,对分数最高的学生给予小红花的奖励。通过有趣的音乐课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二、新型的唱歌教学策略
唱歌是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传统的唱歌教学教师主要是侧重于教学目标的达到,在课堂上直接带领学生学习歌曲内容,练习歌曲演唱,这样的音乐课堂是死板生硬的,打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新课改下的音乐课堂教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运用新型的唱歌教学策略。首先,在教学生唱歌之前先让他们欣赏歌曲。在听歌曲过程中感受歌曲的美,体会歌曲中的感情、体会歌曲的旋律,为以后的歌曲学习奠定基础。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欣赏的方向。如,学习陕北民歌《脚夫调》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歌曲了解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歌曲的旋律与陕北地区之间有什么联系?歌曲中都描写了哪些日常生活之景?这是一首典型的信天游,听完这首歌同学们能谈一谈自己对信天游这种山歌形式的认识吗?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进行思考,了解一种民歌的音乐特点。随后,进行歌曲学习,在学生学会一首歌之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学习《在葡萄架下》时,歌曲的最后一句话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旋律中出现了学生较把握的前半拍休止节奏,这时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演唱、带唱、对这句话中的旋律进行讲解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声断气不断”的演唱技巧,准确地把最后一句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在演唱最后一句话时,反复地唱、不断地纠正,让学生在会唱这句话的情况下经过反复演唱唱好这句话,记住这句话中的旋律。教师改变传统的唱歌教学方式,采取先听后学、先模后唱、先会唱后唱好的教学策略,分步骤、分阶段地提高学生的歌唱实力。
三、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审美培养有突出的作用,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这首歌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学生对于这首歌曲是非常熟悉的,在学习这首歌时,教师可以采取歌配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聆听歌曲,结合歌曲的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把歌曲描写的内容画出来,感受歌曲中体现出的景物美。在学生画出歌曲中的场景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歌曲中的场景美不美啊?学生一定会大声地说:“美!”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引申,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和校园中随意丢弃纸屑、乱涂乱改、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的行为,然后询问学生这些行为美不美啊?通过将歌曲中的美与现实生活中的不美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应当做,哪些行为不应当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新课改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营造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氛围,采取新型的唱歌教学策略,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福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初探[J].音乐时空,2011.
[2]陈文华.如何构建小学音乐优质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