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珏琰
摘 要:应用题考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教学策略可以促进学生提高观察能力,严谨审题,用各种形式的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解答应用题。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从严谨审题开始,结合实践、思维训练,让数学变得很“简单”的同时,还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策略
一、严谨审题,完美起步
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将“弄清问题”作为其中最基础的步骤之一,要弄清问题就要了解题目中什么是未知的和已知的条件,有什么可以利用的条件等,也就是要让学生圆满地完成审题的过程。
在教授学生如何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我经常会让学生结合“看、说”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从严谨审题开始,完美起步,更好地解答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经常可见一些图文并茂的简单应用题,我让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尽量避免被图片的颜色、图像等无关信息影响到,而要关注其中和数字有关的信息。在读题的时候我让学生大声读出题目的内容,然后找出其中的关键字,将它们划出来,如“比小明少5只苹果”这句句子中,就要将“少5”划出来。不仅如此,还要将其中的数量关系用数字表示出来,如“小张有8只苹果,比小明少5苹果,小明有几只苹果?”这道题中虽然学生划出了“少5”这样的关键词,但是还是有可能会做错,他们还需要考虑清楚“少5”的到底是谁,是小明还是小张?如果没有将其中的数量关系搞清楚的话,是很难顺利地完成这道题目的。我让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更加专注要通过阅读题目,把握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题目。
严谨审题是做好应用题的关键,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只有从题目本身入手才能够更好地掌握题目的关键。通过诵读题目,划出关键词,找出逻辑关系等方法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严谨审题,完成应用题练习的第一步。
二、结合实践,融会贯通
在教授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时候,结合实践,融会贯通是必不可少的,各种应用题其实就是生活实践中遇到的事情。
低年级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的话,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更好地促进数学教学。我给每一个学生都分发了算筹,让他们在搞不清题目逻辑关系的时候摆一摆,通过更加直观的演示方法来进行操练。如在学习“除法”的时候,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应用题,说:“有9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学生,每一个人可以得到几支铅笔?”在做这道题的时候,有学生对如何能够将“平均”用式子表示出来表示不解,这时候我便让他们拿出算筹来摆放一下,分三处分配9根算筹,看看怎么分算筹的数量三处都相等。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平均”,我又将题目进行了延伸,问:“如果平均分给4个学生的话,铅笔够不够,这时候至少还需要多少铅笔呢?”学生们将算筹分成了四处摆放,最后发现还缺少一部分,这时候学生对“平均”的概念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知道了平均分就是每一组的数量都要相同的意思,在列算式的时候,一共有多少组,就除以多少,这样他们就很容易掌握了列算式的方法。
运用实物、画示意图等方法来实践操作能够让应用题的解答变得更容易,也更符合学生的思维状况,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思维训练,提高能力
为了让学生逐步形成逻辑思维能力,我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思维训练方法让他们渐渐地弄清楚各种逻辑的概念。有的时候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多余信息,看他们是否懂得如何进行取舍,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如“桌上有2本书、4只苹果、3只瓶子,书和苹果一共有多少?”这道题训练的就是学生的选择能力,他们必须将“3只瓶子”这个多余条件除去,才能够列出算式。有的时候我还将两道近似的应用题放在一起让学生做,让他们自己揣摩词句的不同,数理关系也会呈现不同变化,如“店里有8支铅笔,卖了3支,还有几支铅笔?”“店里卖了8支铅笔,又卖了3支,一共卖了几支铅笔?”这两道应用题虽然在词句上有很多近似之处,但是一道题用的是减法,而另一道题用的是减法,其中的数理关系是完全不同的,这就要求学生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搞清楚其中的关系。通过类似的对比训练能够很好地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让他们在比较中学会如何去分析各种关系,如何在近似的词句中看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将其中的关键词摘录出来,并且配上相对应的算式示意图,这样也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归纳整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应用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李 丽,吴汉荣.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
[2]路海东,韦雪艳.近年来国外数学应用题解决研究述评[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7).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