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骨水泥链珠及灌注冲洗在慢性骨髓炎中的应用

2016-11-28 07:30周文学①李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周文学① 李伟

【摘要】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及灌注冲洗在慢性骨髓炎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抽取的3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18例,行灌注冲洗治疗,观察组18例,行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注冲洗、抗生素骨水泥链珠两种治疗方式,对慢性骨髓炎均有效果,其中后者术后出血量少,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灌注冲洗; 抗生素骨水泥; 慢性骨髓炎;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8-0046-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8.025

慢性骨髓炎主要是人体骨骼遭受微生物感染所致,发病位置不受局限,骨髓、骨膜、骨质等均有可能发生病变。临床上对骨髓炎的治疗方式较多,传统方式多为病灶切除、手术清创等,其中灌注冲洗方式较受青睐[1]。然而,骨髓炎具有异质性,需要针对感染微生物的差异进行治疗,为此抗生素在骨髓炎治疗中应用日渐广泛,并以抗生素骨水泥的形式用于临床治疗中。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性骨髓炎患者36例,对灌注冲洗、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效果加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5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骨髓炎患者3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3~62岁,平均(34.5±2.5)岁;病程7个月~18年,平均(3.4±0.8)年。对照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5~61岁,平均(36.2±3.1)岁;病程8个月~17年,平均(3.6±0.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X线片检查发现死骨、骨质破坏等;经实验室检查,能够发现致病菌;患者单侧发病,且无其他合并症;排除创伤引起的皮肤损伤患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术前清创胫骨,去除死骨与失去活动的组织;开窗后放置引流管与灌注管,两管直径在3~5 mm,置于髓腔内远近两端;将两管开侧孔后平行放置于髓腔内,侧孔数量控制在3~5个;闭合伤口,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庆大霉素80 mg,加500 ml生理盐水,给予患者持续灌注冲洗,2000~3000 ml/d,持续灌注2~3周。

1.3.2 观察组 行腰硬联合麻醉,术前给予患者清创处理;去除死骨,打通髓腔后,用电钻打磨硬化骨,直至出现正常的渗血骨组织,取出炎性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彻底清洗感染部位,用药选择双氧水、生理盐水、碘伏等;彻底清洗后,将配制的抗生素骨水泥(选用万古霉素2 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40 g制成)黏附在骨科钢丝上,抗生素圆球直径0.5 cm,钢丝型号18;将制成的抗生素骨水泥填塞至髓腔内,留置引流管,关闭创面;链珠于术后3 d开始拔除,1~2粒/次,2~3周完全拔除。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手术时间,统计术中、术后出血量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出院时间等;并于1年后对患者进行复查,观察是否复发。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1年后进行复查,两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355,P>0.05),见表2。

3 讨论

骨科疾病治疗中,慢性骨髓炎治疗是临床的研究重点,由于该病的病理改变相对复杂,骨内感染灶感染后会蔓延至周围组织,出现死骨、血肿等[2]。有效控制病原菌感染,消除病灶炎症,抗生素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是临床上治愈骨髓炎的重要药物。对相关文献总结归纳,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治疗分为三种形式,其一为全身用药,以口服或者静脉滴注方式进行,该种治疗方式下,抗生素不能全面作用于感染部位,影响药效发挥[3];其二,灌注冲洗。将灌注管留置于患者髓腔内,将抗生素药物持续灌注病灶部位,最终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然而,由于该种治疗方式需要持续滴注,患者需长时间的卧床,因此药物扩散相对受限,同时灌注管的留置,在其进出管口容易诱发二次感染[4]。其三,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将抗生素药物融合与载体之中,将骨水泥置于髓腔之内,实现局部用药,降低逆行感染概率。

抗生素的局部用药方式,不仅有效保持了抗生素的浓度,且避免用药机体出现过敏等症状,降低用药的副作用[5]。局部用药方式均需要结合手术治疗进行,在灌注冲洗或者放置链珠前,均需对感染病灶进行清创,降低骨髓炎复发概率[6]。在本次研究中,清理病灶采用的手术方式相同,伤口均为一期闭合,为此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但是,局部用药环节,对照组需要进行持续灌注冲洗,在冲洗过程中会增加失血量,而观察组患者引流管留置多为48 h,待引流管拔除后,伤口则开始愈合,不会造成较多的出血。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治疗操作存在很多的关联,灌注冲洗操作中出血量增多,多出现血凝块,引流管受阻时常发生。由于引流不畅,患者活动关节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疼痛感,限制患者下地活动;而链珠治疗中引流管拔除早,且链珠在发挥药效作用的同时,会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利于伤口愈合,患者下地锻炼不受限制,有助于恢复。

参考文献

[1]武亮,邢科,朱玉杰,等.抗生素骨水泥链珠与灌注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对比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2):1181-1185.

[2] Spellberg B,Lipsky B A.Systemic antibiotic therapy for chronic osteomyelitis in adults[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2,54(3):393-407.

[3]姜星明,王红建,李灏,等.抗生素骨水泥填塞治疗慢性骨髓炎[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0):99-100.

[4]朱艳,李红,代肖霞,等.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手术配合[J].护理学杂志,2011,26(12):54-55.

[5] Inanmaz M E,Uslu M,Isik C,et al.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increa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systemic antibiotic treatment in implant-related chronic osteomyelitis: Experimental study in a rat model[J].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2014,32(6):752-756.

[6]赵勇,周大鹏,田竞,等.抗生素骨水泥珠链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慢性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2):178-180.

(收稿日期:2016-06-08)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