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庆芳
校园足球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承载振兴足球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使命。但由于学生的实际体质和体能以及学生足球兴趣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小班化“sl”的基本策略下,制定“分层递进,分步达标”的教学计划,对打造有效足球教学课堂,以及培养学生足球运动的健身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一、小班化“sl”教学策略下足球教学计划制定策略
适合且操作性强的制定策略,是推动教学计划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之一。
1.能力梯级策略
在初中生之间的足球知识、足球能力与足球兴趣等,存在着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制定具有明确梯级要求的能力计划和目标。工作实践中,包括两个层级:(1)初级策略。对于那些没有接触过足球,甚至对足球毫无兴趣的学生,采用以了解足球、了解足球比赛、认识足球明星,以及通过简单、愉快的足球活动,建立与足球、足球运动和足球健身方式之间的感情,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足球技能和足球竞技技术的基础上,能培养自己基本的足球意识和足球兴趣,为他们在足球课堂以及业余健身时,选择和运用足球奠定基础。(2)高级策略。针对那些具有一定足球运动技术基础、较高足球兴趣的学生,制定以足球比赛、花样足球运动、欣赏专业足球比赛等为目标和内容的高级教学计划,是打造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丰富多彩校园足球氛围,以及组织和举办校园足球比赛等活动的基本规划。教学计划制定实践中,以班级学生明确的体能发展目标、足球技术目标、足球比赛的成绩目标等为内容,使足球运动能力相对高的学生,能获得更专业的教学和培养。
2.阶段实施策略
为确保教学的有效性与目标一致性,制定阶段实施教学计划是切合班级整体实际的有益探索。首先,帮带性阶段策略。即在足球教学初始阶段,班级学生足球认知和足球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选择那些具有一定足球基础的学生,作为足球帮带教学的助理教练,是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学生足球运动积极性的良好探索。教学制定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可以采取单项足球知识和技能的结对帮带,足球运动综合技能的模拟比赛对抗性帮带。这种教学计划适合在开学初,例如初一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课堂教学帮带和日常活动帮带,能较快地使学生学习和运用足球开展相关活动。其次,互补共进阶段策略。在经过一段的教学后,当全体学生都掌握一定足球技能和运动技术的情况下,即使一些学生学习的较慢,甚至运用的较为生疏,在把足球运动能力强的和相对差的学生合理搭配后,通过组织班级内小组足球赛形式,教师把专业足球教学和足球运动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足球运动的体验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切实改进和完善自己。
二、小班化“sl”教学策略下足球教学计划内容
教学计划内容是“sl”教学策略下的教学蓝本,前瞻性、操作性与稳定性是赖以指导教学工作基本要求。
1.分层递进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实际,分层递进教学方法有:(1)基础阶段的趣味引导法。针对初接触足球的学生,采用具有趣味性的娱乐方式的足球教法,是能拉近师生心理距离与在快乐中共享足球的最佳方式这一会。常见的做法有:快乐足球游戏、经典足球比赛瞬间欣赏、著名足球明星趣事了解等,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逐渐地了解足球并培养足球运动的情感。这个教法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以驱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足球知识和技能。(2)兴趣发展阶段的竞技激励法。在学生对足球产生相对稳定的兴趣的基础上,采用各种适当的“比赛”,是运用团队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培养足球意识的关键环节。如在小班化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标准的小组对抗赛、三人赛、五人赛,以及其他双方队员非对称性的比赛,使学生在足球运动的切身体验中,把足球运动技能转化为终身体育意识中的基本元素,为他们以后的自主运动、个性化运动奠定基础。
2.分步达标评估标准
在足球教学的分层和班级体育教学共性基础上,分步达标评估标准需要包括两个层面:(1)共性层面:体质健康优化标准。即在国家关于初中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框架内,通过各种层次学生的足球学习、足球运动和足球意识培养,对学生体质健康所产生的积极、良性的影响,如体质健康项目中共性较差项目的逐渐提升等,例如学生奔跑耐力的普遍提高,既可以达标性的提高,也可以是在原有基础上非达标性的提高,重在强化各种足球运动层次学生的体质进步。(2)专业层面:学生足球技能、足球技术与足球运动能力的提高。即学生能按照要求掌握足球运动的各种单项技能、综合技术,以及在比赛中常用的战术或战略等,能在班级内小组对抗中、课外活动的自主娱乐中,以及全校性等重大的足球比赛中,能充分发挥个人实力为班级或团队效力。两种标准相比,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实现的,前者是初中体育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两者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的目标。
小班化“sl”教学策略的教学计划,作为一种尊重学生学习能力实际、学生体质实际与学生足球兴趣实际的教学创新蓝本探索,实现了把素质教育的理念从想象到文本计划、从文本到操作办法、从操作规程到结果控制的统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运动能力和改善学生的体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