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探讨

2016-11-26 21:07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动机

晓 康

(甘孜州稻城县各卡乡中心校 甘孜 稻城 627750)

关于提高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探讨

晓 康

(甘孜州稻城县各卡乡中心校 甘孜 稻城 627750)

小学阶段是每个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此阶段的他们心理与生理会随时间和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若教育方式与其心理背道而驰,将极大的影响其效果。反之,若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对于小学生当前以及后续的学习生涯生产极为有利的促进作用。

小学生;积极性;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在小学时代就要打下坚实的基础,热爱学习,崇尚科学,具有研究和探索精神。但是有些小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甚至厌恶学习,荒废学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1 造成部分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原因

在小学教学中,存在不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只知道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这必然使学生缺乏积极性。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做好小学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深入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针对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情况,激发他们学习时的积极性,使小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

小学生的情绪两极性突出,容易出现高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而且常常稍遇刺激,即容易引发情绪起伏,出现偏激情绪。因此,在小学时代,老师或家长引导不当,就会导致小学生走向极端。 小学阶段的儿童,容易动情,而其感情又容易被外界所干扰,对于喜欢的事表现为极为有兴趣,而不喜欢的事总是避而远之,他们的情感处于两极状态,难以驾驭。在课堂中,对于感兴趣的课程,他们能够认真听,并积极配合教师,而不感兴趣的课程,他们则表现为学习效率低、甚者破坏课题纪律和气氛。多数小学生的学习, 基本是按照老师或家长的要求进行学习。原因在于他们不懂得学习对未来的重要性,也不知道学习有何用处,因此无论是课堂的学习还是家庭学生都显得非常被动。同时由于其心理结构的不成熟,对待学习也和对待其他事物一样,是以兴趣和快乐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因而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不稳定性。

2 提高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对策

2.1 把握心理特点,制定合理措施

小学生对待学习,往往偏重于兴趣,如果他们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和喜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不可能充分调动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调动起积极性和主动性,关键在于掌握好其心理特点,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其不良习惯,激发起积极和主动性。

2.2 鼓励好奇心,激发积极和主动性

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性,正是在好奇心的引导下,对未知的一切渴望了解。从心里学角度上分析,好奇心能够促使人们加强对其的了解,并不断的进行探究,因此在课题中,教师应该充分满足其好奇心,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好奇心。用适合儿童口味的生动形象的语言,组织有趣的活动,使他们易于接受,感到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长他们的知识。

2.3 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而课堂教学效率的质量离不开全体学生的积极有效地参与,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要求学生学会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什么时间学习什么内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做学习的小主人,不要只知道在老师的要求中被动学习。

2.4 积极肯定,增强学生求知欲

在课堂,老师要充分给予肯定,注意表扬与批评的顺序。比如对于上课爱讲话的学生,可以说:“你的发言很好,但如果能够更针对课本就更好了”,而对于胆小的同学说:“你的朗读很动情,但如果能大声清晰一些就更好了”。在课堂上要经常表扬学生,激发其上进心;对于考试失利的同学要肯定其努力,分析其失利的原因,并告诉他,老师相信他下次一定能够取得进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鼓励方式,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

3 提高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意义

总体而言,学习动机越强,有机体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从而学习效果越佳。学习动机只是影响学习结果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充分条件;影响学习的因素,除了动机之外,还有学生的智力、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等。总的来看,学习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会直接对学习起促进作用。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和动机之前,教师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尚无学习动机的,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学生,教学的最好方法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方面而不是动机方面,致力于有效地教他们掌握有关知识,让他们获得体验。学生尝到了学习乐趣,就有可能产生要学习的动机。对一项具体的学习活动而言,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是那么简单。有时随着学习动机的增强,学习效果反而下降。例如,有些学生上大学的动机过强,结果是一进考场便因情绪紧张而产生“怯场”现象,使注意力和知觉的范围过窄,记忆和思维也都受到影响,平时非常熟悉的问题这时也答不出来了。当然,一个人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缺乏一定的学习动机也肯定是学不好的。因此,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为使学习最有成效,就要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动机。

总之,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多种动力因素组合而成,动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动力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教育时,应做到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及学习动机发展的年龄特征来进行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 杨俊清.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激发[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S1)

[2] 胡志岩.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学[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1(10):44.

[3] 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03页.

晓康,男,藏族,教师,单位:甘孜州稻城县各卡乡中心校。

G623

A

1672-5832(2016)06-0238-01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