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意识

2016-11-26 11:08:24高珊珊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关汉卿封建礼教杂剧

高珊珊

(大连外国语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00)

论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意识

高珊珊

(大连外国语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00)

关汉卿是元代伟大的戏剧家,他在戏剧中塑造的女性形象, 非常真实、生动,他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不仅仅只是单纯地悲悯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 更多的则是重视她们的觉醒与觉醒后的斗争。他赋予这些女性以反叛的精神,全新的道德观念,与以往作品中的女性相比,她们爱的透明,她们追求自由平等,她们敢于与强权抗争,这些都反映出了较强的自主意识。然而这种自主的反抗意识却是十分被动又无可奈何。他们因封建礼教而踏上反抗之路,但艰辛的路程却只是为取得封建礼教的认同,在礼教的外衣下自由的生活,不过是外伤转内伤,一个悲剧轮回了另一个悲剧。

关汉卿;女性意识;抗争;悲剧轮回

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名不详,字汉卿,号己斋叟,约生活在十三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到十四世纪初之间,大都人。曾任太医院尹。与戏曲作家杨显之,散曲作家王和卿、杂剧女演员珠帘秀等交游,系大都杂剧写作组织玉京书会的最重要作家,也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戏剧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①,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的前半生是在血与火交织的动荡不宁的年代中度过的。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他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不过,他又生活在仕途之路长期封闭的元代,科举的废止,士子地位的下降,使他处于一种进则无门,退则难堪的境地。不同于一些消极的儒生,关汉卿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放下知识分子的清高,“偶娼优而不辞”②。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既是对封建观念的宣战,也是他狂傲自强的自白。

2 关汉卿杂剧之女性意识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③。

在元代,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十分严重,因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便异常尖锐。人们有美好的希望,就会有坚强的反抗。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汉卿选取众多妇女形象,反应她们在遭受歧视与压迫的现实下的反抗,形成了他自己的关于女性意识的观点。

关汉卿塑造的各种不同的女性形象,从心理、语言、行为上进行刻画,她们有的软弱,有的坚强,有的悲观,有的机智,有的勇敢,有的刚烈,有的温婉,有的桀骜,她们身上有太多那个时代的女性所缺少、所渴望的品质,我想,这不仅仅是作者一个人的渴望,更是几千年来所有女性一直埋在心底的热切的渴望。千年来,封建社会的女性们一直饱受压迫与摧残,在这个男权社会女性的命运是极其悲凉的,她们可以被肆意蹂躏、交易甚至买卖。关汉卿的剧作表现了对下层人民,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群体的深切同情。

3 关汉卿杂剧之女性意识觉醒

关汉卿笔下的女性,身份、地位、性情各不相同,但她们遭遇的事情都是自己所不能接受却无法改变的,无论结局如何她们的命运并没有逆转。我们可以通过对几位主人公遭遇的透视分析她们的个性心理与反抗精神。关汉卿选取社会各阶层人物,赋予她们聪明才智,让她们靠自己去争取幸福,他揭示出女性文化的实质是女性文化对强势男权文化的一种积极反叛的觉醒。这种反叛又体现在几个方面。

3.1 对强权的控诉

在愤怒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暴露元代残酷的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同时,关剧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正面形象,其中尤以描写下层妇女的形象最为突出。

窦娥,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感天动地窦娥冤》的主人公。她是关汉卿笔下最著名的一个女性形象,其原型来自民间故事《东海孝妇》。东海孝妇是在小姑子栽赃之下被诬告谋害婆婆而枉送了性命④,但在关汉卿的笔下,为了使矛盾冲突更为激烈,形象更为丰满,关汉卿让窦娥遇到了更为凶险的泼皮无赖张驴儿父子,也因此成就了窦娥这个极具悲剧性的人物, 其性格主要表现为柔顺与抗争的对立统一。窦娥年轻守寡,过早的遭受丧夫之痛和贫穷之苦,使得窦娥从小养成了温顺的性格,她对婆婆十分孝顺,恪守妇道,她为婆婆承担罪行,死后托父亲照顾婆婆,尽显温柔善良。后来她被流氓无赖一步一步紧紧逼迫,从善良懦弱到初露锋芒到坚强反抗,尤其是最后刑场上许下三愿:“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着这楚州亢旱三年”至死不屈,到达了反抗精神的顶峰。

《金线池》中的杜蕊娘,是关汉卿笔下的众多青楼女子中的代表人物,她“高傲而情深”,可谓才貌双绝。可是,若不是命运无常,谁愿做这青楼娼妓?身在青楼数年,她对这灯火通明的勾栏瓦舍从心底里感到厌恶,所以,当她遇到那个和自己情投意合的韩辅臣时,她便下定决心,脱离泥沼。但却遭到了老鸨的反对与挑拨,杜蕊娘要嫁韩辅臣,“漾人头厮摔,含热血厮喷”,也在所不惜;韩辅臣要娶杜蕊娘,把“上朝取应”的前程也抛在脑后,他们的爱情无疑是赤诚的。但,青楼女子的爱情亦真亦幻,看惯美色与谎言,真情与敷衍的杜蕊娘,怎么能不心存猜忌呢?这就使得他们中了老鸨的离间之计,各自为对方的移情别恋而痛苦万分,所谓爱情,最受不得猜忌与离间。然而,我们的主人公们都不甘心自己被命运背叛,于是,坚强的杜蕊娘决心不再被韩辅臣玩弄,严词拒绝与之和好;韩辅臣则竭力争取杜蕊娘的谅解,指望重归于好。就这样,一个躲,一个追;一个硬,一个软,直至最后韩辅臣借助不得不“怒哄哄列杖擎鞭”这种极端方式以表真情时,杜蕊娘才终于放下心来,与之缔结美满姻缘。

3.2 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自古封建女子就被三从四德牢牢地约束着,所谓三从,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还要遵循“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四德,这一生,无论生死荣辱,都由不得自己做主,毫无半点自由。

《望江亭》中,谭记儿新寡,在封建礼教上,作为一个寡妇,应该谨言慎行,更不能随便与异性接触,因为,贞洁就是她们的命。但作者并没有让谭记儿甘于守寡,而用大量的文字去描写她的长日无聊与苦闷,“我想着香闺少女,但生的颜色娇颜,都只爱朝云暮雨,那个肯凤只鸾单?这愁烦恰便似海来深,可兀的无边岸!怎守得三贞九烈,敢早着了钻懒帮闲”(《望江亭》第一折[混江龙])。用笔直白,真实大胆。谭记儿敢想敢做,所以当英俊儒雅的白士中出现在她的面前,她毅然决定面对自己的心,把握幸福,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与他结为连理。当自己的幸福受到威胁时,她毅然决然地出面解决,设计挽救了自己一家,也为社会除了一大公害。渴望再嫁,就是谭记儿内心的真实想法,更是千千万万个失去自由、湮没在可畏人言里的女子的心声。关汉卿希望自己的作品给她们鼓励与肯定,告诉她们,这些想法不是只有她们才有,她们并不孤单,这不可耻,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应该大胆走出去,去抗争,去争取,而且最终是可以像女主人公一样取得胜利,获得幸福的。

在关汉卿的剧作里,对封建礼教的控告与反抗还表现在大胆破除封建门第观念上。他笔下的这些女主人公出生上流社会,有良好的素养,绝不嫌贫爱富,更不会趋炎附势,如《拜月亭》中的王瑞兰,尚书之女王瑞兰在战乱流离中与父母失散, 幸好遇上一个叫蒋世隆的穷书生, 两人同病相怜, 结伴同行, 在相处的过程中,两人日久生情, 结为夫妻。战乱后瑞兰父女重逢, 王尚书得知蒋世隆是个穷书生, 便强行把他们拆散。多年之后, 王尚书招新科状元为女婿, 没想到正是蒋世隆, 瑞兰与世隆这才终于夫妻破镜重圆。大团圆的结局,但却教人心生悲凉。但从王瑞兰来看,她本是个大家闺秀,出自书香门第,知书达理恪守礼教,若不是遭难出逃,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认识还是穷书生时候的蒋世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才是她最正确的结亲方式,但是,她们相遇了,瑞兰敢于追求幸福, 她大胆执着, 没有嫌贫爱富, 也没有轻言放弃。在父亲拆散二人后, 她处处触景生情思念世隆, 当父亲要把她配与新状元时, 她大胆嘲讽父亲,为了自己的幸福将不惜与父亲决裂。当她知道新状元是蒋世隆时, 久别重逢自然激动不已, 可是接踵而来的则是猜忌与矛盾。今天的见面可是相亲啊!但深爱世隆的瑞兰怕影响两人的情感与幸福, 此时的瑞兰早已把封建礼教,把大家闺秀的风范抛诸脑后, 为了自主的爱情, 为了幸福的婚姻,她必须勇敢。

追求婚姻、爱情的自由一直以来就是青年男女的理想,但是在封建社会中它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在关汉卿的杂剧中,婚姻的自主权,婚事发展趋向都是可以控制的,只要够勇敢,够坚定。这一点,说明了关汉卿的想法是十分理想化的,而这种理想化的想法更能成为女性意识觉醒的催化剂。

4 关汉卿杂剧之女性意识的意义

关汉卿所处的时代是元兵入侵中原之时,这个黑暗的时代,成批成批的人被沦为奴隶、娼妓和傀儡,人的自由被扼杀,精神被束缚,在这些不幸的人当中,没有力量,没有知识的妇女们无疑是更为弱势的群体。关汉卿看到了这些更容易遭受侮辱,遭受压迫,受到虐待的女性们,他想要去唤醒她们,唤醒她们埋藏在体内几千年的作为“人”的自主意识,这无疑是超越时代的伟大的思想。

4.1 女性意识的进步

其实,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都可以当做一把去衡量社会解放的标尺,因而关汉卿不断地去探索,去寻求一条道路,一条可以为女性带来解放的道路。由于力量的悬殊,能力的有限,他只能拿起文人最厉害的武器去抗争,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将他的乐观态度挥洒在文字中,他歌颂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们对黑暗势力的无畏的反抗精神,借用她们的口,去宣扬这种乐观态度,在精神上给予女性们鼓舞与肯定——只要勇敢去抗争,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这就是关汉卿杂剧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这是非常具有进步性的。

4.2 悲剧的轮回

然而,它也存在着不可消除的局限性。尽管关汉卿找到了一条女性自我解放的道路,但这条道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汉卿剧作中的主人公们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奋起抗争,逼她们这么做的是封建势力,最后帮助她们取得胜利或者评判她们是否幸福的仍然是封建势力,这就像一个怪圈的轮回,幸福的是个人,悲剧的是时代。

我们想,如果作品中的女主公为了反抗封建礼教,毅然地选择离开家庭,那么,这个养尊处优的千金小姐在封建势力如此壮大的时代里要如何生存,她的结局不外乎两个,要么痛不欲生,要么回家。同样是悲剧。所以,在那个时候,离开家庭这样极端的反抗方式是鲜少出现的,时代限制了她们的思想,缩小了她们的目标与要求,进而禁锢了她们的行为,这时候的女性没有那么大的社会理想,她们只是想得到的个人的幸福。因而我们说,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意识不是像我们今天所讲的现代女性意识一样,其中的要求自由、爱情、反抗都只不过是女性自我解放的萌芽,此时的女性意识并没有完全脱离这个时代的正统观念和封建礼教,她们的行为还要靠正统的礼教去评判,因为那个时代的主流意识即封建意识太过强大,历史还没有出现改变这种意识的时机与条件,所以女性意识只是刚刚觉醒,并没有成熟。

与作者的思维怪圈一样,关汉卿恨元代的黑暗吏治,他透过很多作品的主人公都表达过这样的想法,但他的目标仅仅是希望惩治贪官,协助天子,他将拯救社会的希望寄于皇帝的身上,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是一种不彻底的反抗,只不过是饮鸩止渴的妥协,但这种矛盾绝对不是作者的错,这是时代的局限,就跟女性意识还没有到时机成熟一样,历史进程决定了一切,这是我们的深陷封建泥潭的伟大的剧作家关汉卿无法超越的,因为历史是无法超越的。历史的局限才是悲剧的根源,女性意识的进步与局限正好完成了一个悲剧的轮回。

结论

我们对关汉卿作品中所传达出的女性意识做了多方面的探讨,意在说明其进步性与局限性的对立。关汉卿剧作中的女性是来自不同社会层面的普通女性,她们对幸福生活和自由恋爱有着强烈的渴望,他们的性格大多坚韧,勇敢,不轻易放弃,她们梦想着能够掌握自己的人生,她们热爱生命,更热爱生活,而这份热爱使她们的反抗不再是一时的冲动和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化为了坚定地行动,因为她们知道只有自己的努力才能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关汉卿的女性意识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及前瞻性,但也存在着不可消除的局限性,我们只能说,时代的大环境的改变是历史的任务,任何一个人的力量都太渺小,都改变不了时代的悲剧,还是那句话,关汉卿在他的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的觉醒,虽然超越不了“来者”,但却超越了“古人”,关汉卿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注释:

① 钟嗣成.录鬼簿[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140.

② 臧晋叔.元曲选·序[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159.

③ 刘爱媛.关汉卿杂剧的女性意识[J].贵港市广播电视大学,2011.30.

④ 刘向.列女传.[M].哈尔滨出版社,2009:268.

[1] 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03.

[2] 孙媛.关汉卿剧作中的三个妓女形象浅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0).

[3]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44.

[4] 关汉卿.关汉卿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03.

[5] 任梦池.试论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意识[J].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2.商洛学院中文系,陕西商洛726000

[6] 叶帆子.关汉卿剧作中女性形象及作家的妇女观浅析[J].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00875

[7] 张俊卿.论关汉卿杂剧的女性意识.陕西教育[J].2009

[8] 邓春玲.关汉卿进步的妇女观[J].文艺文苑.2001(5)

[9] 蔡新中.关汉卿剧中的女性形象浅论.电大教学,1996(3).

[10] 王纲. 关汉卿研究资料汇考(前言)[M].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88.

I206.2

A

1672-5832(2016)11-0182-02

猜你喜欢
关汉卿封建礼教杂剧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
求知导刊(2024年12期)2024-07-13 13:30:57
关汉卿
“唯以杂剧为正色”年代考
中华戏曲(2019年2期)2019-02-06 06:54:32
戏词救命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52
宋官本杂剧段数本事新考
中华戏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8:40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祝福》人物形象分析
中学语文(2016年27期)2016-02-18 06:09:52
国家图书馆藏吴奕杂剧二种略考
中华戏曲(2016年2期)2016-01-22 08:19:05
祥林嫂形象之悲剧性探幽
成才之路(2014年17期)2014-07-11 1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