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结合”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2016-11-26 07:28
长江丛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文史讲授文学作品

姜 丰

“文史结合”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姜 丰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尤其是在“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伟大构想的召唤下,跨学科资源的整合研究将成为教育领域一必然发展趋势。“文史结合”法是一种有着长期历史传承且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主张运用文学知识辅助历史教学,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而且还可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热情,最终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本文针对这一现象重点探究“文史结合”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以期对未来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有所启示。

文史结合 高中 历史教学 应用 实践

一、高中历史课堂实行“文史结合”教学法的必要性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血液,她在我们民族的肌肉中流淌,渊远而流长,支撑着我们民族的生命。一个国家如果忘记历史,她的前途将不复存在,一个民族如果忘记历史,那她必然只会沦为敌国的友邦。新课改规定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不应该仅仅是知识记忆,而应该充满生机和活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分析、写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荣誉感等,而要实现这一切,必须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

“文史结合”法是历朝历代都非常推重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通过综合文学和史学的资源来促进两个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汇,最终实现文史之间相互渗透,进而使课堂充满感染力和亲和力。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将史学带入文学课堂,会使文学课堂变得更加厚重而充满时代感,而将文学带入史学课堂,则会为历史课堂增添许多新鲜元素和乐趣源泉。鲁迅曾经评价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充分说明,一些史学作品又可作为文学作品而存在。纵观中国历史,从《春秋》到二十四史,无不刻下过文学的印记,历史和文学这对孪生兄弟一直存在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当中朝夕辉映。相得益彰。古人讲“知人论世”、“文以载道”,这些文学理论,同样可作为史学理论在教学领域中大放异彩。

二、高中历史课堂实施“文史结合”教学法的具体策略研究

第一,通过成语来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成语是中国语言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往往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也有所区别。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语言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历史课堂完全可以将成语作为点睛之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比如我们在讲授郑国渠时,可以通过成语“泾渭分明”来讲述,由于郑国渠连接“泾水”和“渭水”,因此后人衍生出了“泾渭分明”这个成语,我们可以以这个成语为导入线索,通过郑国渠的地图来解释当时修建郑国渠的前因后果,及对后世经济文化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在讲授春秋战国历史之时,还可以引入“围魏救赵”、“借刀杀人”、“李代桃僵”、“滥竽充数”等成语给同学们讲授春秋时期发生的奇闻逸事,增加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第二,通过引入文学作品来讲授历史人物。中国文学作品种类很多,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等。虽然严格意义上讲,文学作品不能完全代替历史事实,但是应该看到,很多文学作品还是可以反映出当时历史的。比如屈原的《离骚》,真实地表达了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心境,比如贾谊的《过秦论》也真实地反映了西汉初年青年儒生们对当时局势的准确分析,他所总结的秦亡原因也基本符合当时的史实,可作为我们研究秦亡的史料根据,再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也真实地反映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情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反映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等等。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发现很多政治家,既是政治家,又是文学家,比如曹操,苏轼、欧阳修等人,他们都有大量的文学作品流传于世。通过引入文学作品来解读历史人物,会使历史课充满张力,生动有趣。

第三,通过引入情感教育来讲授历史事件。情感教育本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语文教育的不二法门作用于学生的心理。近年来,我校历史教研组引入“情感教学法”对历史课程进行了相应改革,尤其是当我们将“情感教育”与“文学作品”同时引入课堂当中时,学生与老师产生了共鸣,教学效果非常好。比如我们在讲授元朝灭掉南宋历史之时,我们引入了文天祥狱中所写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老师深情的朗诵这首诗,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很多同学对那段历史产生了深入探究的兴趣。

三、结语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历史课程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然而在各种考试的压力下,现实中的历史课堂往往只是教师对教科书千篇一律的讲解和简单公式化的分析,既不生动也不活泼。“文史结合”法以跨学科融合为基本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综合性素养,被作为是当前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笔者相信,未来这种教学法必将会被更多历史教师所采用,发展前景十分广大。

[1]崔长霞.论文学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网友世界,2014(12).

(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高中)

姜丰(1981-),男,吉林农安人,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高中教师,历史教学专业,研究方向:历史教学和历史。

猜你喜欢
文史讲授文学作品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文学作品与数学
文史春秋
文学作品与数学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