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萍
[摘要]能力导向是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的产物,是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导向型教学。小学语文是一门涉及内容和范围特别广的学科,是学生的母语学科,对学生所起的教育意义重大。以小学语文能力导向有效教学为研究目标,对预习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指出要发挥其作为有效教学助推器的作用,必须做到要精、要细、要有层次、要有趣这“四要”,提升预习的实效。在设计时要找准入口,将要点体现于问题之中,并且力求预习训练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落实课前学习与探究,真正将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目标落到实处。
[关键词]导向;预习;综合能力;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教育教学的热点和难点。要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以预习为切入点,将其作为推进有效教学的推手,做到在理论上提高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在实践中落实好有效教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一、能力导向有效课堂教学的含义
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常常被提及,但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其含义是什么。综合国内外一些专家和学者的观点,认为有效教学有三大内涵,即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
1.有效果
教学效果是指教学活动产生的实际成果,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正如于漪在《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一文中强调:“衡量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看课上得如何漂亮,如何热闹,如何掌声雷动,而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有无增长,能力有无锻炼,求知的主动性如何,思想情操方面有无泛起涟漪,乃至掀起波澜,受到文本感情的感染。”
2.有效益
有效益即有效用。也就是说,学而无用的东西,即便有效果,也无效益。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反复操练,获得高分,即使认知有提高,成绩有进步,教学有结果,也不能说是有效益。具体来说,教学效益是指教学及其结果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的程度如何。对于学生来说,教学有效益就是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创新,为其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进而促进个体智慧、品德、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3.有效率
教学效率指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如果较大、较多的教学投入只获得了较小、较少的教学产出,那么这种教学就不是有效率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师生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或时间、精力,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产出或所得。
二、发挥预习对能力导向有效教学的助推作用
小学语文预习即课前布置的作业,是指在教师讲授新课内容之前,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而进行的尝试性学习,是对新课的预备、铺垫和引导。要实现能力导向有效教学,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就要巧妙布置预习,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预习要突出“四要”,提升实效
1.要精
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其中的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做到少而精,减轻学习负担,增强教学实效。例如《修鞋姑娘》的预习可精炼为:
(1)仔细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寻找文章的主要线索,回答“我”为什么要寻找修鞋的姑娘。(对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圈划和理解。)
(3)学习本文的写法,把好词佳句作摘抄,试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好处。
在这样精炼的前置性探究中,学生通过上述三个问题的探究,了解到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多少,热情周到为“我”服务的高尚品质,赞扬了修鞋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
2.要细
预习的设计要有明确的要求,细化学习任务,让学生一目了然,有明确的指向性,切忌泛泛而谈,漫无目的。如在设计《妈妈的爱》一课的预习时,如果教师提出看到这个“爱”字,你想到了什么?这样的的问题比较粗浅,指向不明,让学生无从回答,教师不妨做如下设计:
(1)给带点的字注音。
妈妈给我扇( )着扇( )子。
(2)填一填。
妈妈的爱是______清凉的风,是______遮雨的伞,是______滴落的泪。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凉—( ) 着急—( ) 责备—( )
(4)根据文章内容,用“因为……所以……”造句。
上述训练细化为一个个切入点较小的问题,这类小问题具体明白,对学生自学引导更具体,目标明确。
3.要有层次性
教师在布置预习内容时要遵循“渐近重点,降低起点”的原则,尽量降低要求,照顾全体,使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参与练习。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关注重点,使他们通过预习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为课堂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4.要有趣
兴趣一旦被激起,便能转化为内驱力,使无效变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作业的设计要力求有趣,千方百计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如在预习《我长大了》一课时,我让学生寻找从出生到现在自己用过的东西、留下的印迹,或采访祖父母、父母了解自己成长中的趣事。这样的作业既简单又有趣,小学生都非常愿意做,使课堂轻松而高效,顺利抵达教学目标的彼岸。
(二)寻找入口,切中知识要点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导引,在设计预习前,教师要吃透教材,确定目标,精心设计。在教材的空白、教学难点和需要情感共鸣的地方设计作业,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1.教材空白处
空白处是学生根据作者写出来的文字,来推测作者没写出来的,需要学生自己体会的内容。这些内容需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去完善。
2.难点突破处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是生涩的,对小学生来说是较难懂的内容,学习中他们自然会少几分热情。若教师能安排学生在课前作一定的了解、准备,便易于难点的击破,会给课堂助力。如《人生礼赞》一文,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领会诗歌所赞颂的奋发向上的精神比较困难。为此,教师可设计预习,让学生上网查阅朗费罗的资料,抄写他睿智的语言,以此帮助学生扫清心中的迷雾,指明前进的方向,激励他们不断向上。
3.情感共鸣处
语文课文中有大量的情感类题材,不少内容是学生没有关注或没有感悟的,不容易激起情感的波澜。这就需要设计专题性作业,帮助学生体会其中情感,产生共鸣。如学习《妈妈的爱》一课时,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观察母亲一天中的辛苦劳作,体会父母的不易,做好一天的记录。经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以亲眼所见而有所感,目标的达成便水到渠成。
(三)丰富形式,提高练习趣味
1.资料收集式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在教学一些知识性的课文时,可以借助网络的优势,让学生收集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在课上交流。如此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2.图表式
图表是教学中常用的形式,教师把调查内容设计成图表形式,可以使调查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也便于学生操作。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将13-16自然段设置一个图表作为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时这一内容也是课堂上要交流、反馈的知识点。
3.生活体验式
学生品德、情感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生活体验和独立思考,要将正确的价值导向蕴含在鲜活的主题之中。为此,可把学习时空开放,从书本、教室扩展到一切可能的生活领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社会,在社会这个大课中去体验,实践与探索。例如:在教学《集市和超市》时可让学生到早市、商店或超市等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或进行调查,让学生初步感知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市场经济,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道理。
综上所述,以能力为导向,鼓励和注重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语文教学,会让学生在学习上有非常好的表现和非常大的收获。尤其是预习的精心设计,能给学生的语文学习以明确的要求,指明努力的方向,是推动有效课堂教学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王民.实施能力导向有效教学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05).
[2]兰瑞.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小学语文教学研究,2010(10).
[3]姜宇凡.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J].读写算,2012(03).
[4]林阳.提高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华之星,2011(01).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