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更
争鸣广场
余秀华的意义及其他
◎李 更
主持人语:本期所发李更对当红诗人余秀华的一组评论,别开生面。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指东打西尽是趣味。评论可以写得生动一些,使其具有可读性,也有思想机锋,或许这是一例。而对吕翼小说的批评,本刊所发文章较多,这里是一位在校学生的解读,稚嫩之中,也有一些看法或新意。(冉隆中)
前二月,在广州南站,所有的门店都灯火通明,只有书店是黑灯瞎火。一问,店员说,可能是欠了电费吧。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机场的书店,通常坐飞机都会早去机场几个小时的,我都会逛逛书店,机场书店的感觉让人都有购买的欲望。
曾经,我有几本书在各地机场书店卖过,甚至还有朋友在机场书店买过我的书。现在,这样的情况没有了。
前年,我在山西出版了一本书,想请出版社的发行部进机场,但是他们非常为难,说机场书店的折扣率太高了,远高于那些知名网站,卖多少就赔多少。我告诉他们,其实这就是一种赔本赚吆喝的事情,这是一种十分到位的广告。机场大部分是高端人群,他们的口碑会影响很多人。
不过也有人告诉我,中国的机场和西方的机场不一样,候机的人群往往心神不灵,他们好像不会安静地等待航班信息,根本没有心思去享受一本书带来的愉悦感。
现在的机场书店,几乎千遍一律地摆放着要把梳子卖给和尚的营销书籍,还有泥沙俱下的励志读物,文学书几乎被忽略。你像在网上已经火爆得不得了的余秀华,机场、高铁的书店居然没有。
不是说书不好卖吗?不是说诗集尤其不好卖吗?
余秀华的诗集,第一次印刷10万本,一抢而空。我在各个城市旅行,去书店,都被告知,余秀华的刚刚卖完。网上更是断货。
后来我干脆就在实体书店买,不要折扣的买,这是一种支持,一种信念。
其实我也知道,出版余秀华诗集的出版社这次赚了大钱,近30元的定价,成本大概4元左右。
有人说余秀华再现了当年的舒婷之景观,我觉得她已经超过舒婷,因为舒婷的一本诗集只有几首精品,余秀华的一本书,几乎首首经典。余秀华的意义还不在于她的诗歌,而是她可能救活了纸媒阅读。
最近发现,和我差不多年纪的中国人,还是非常固守纸上阅读,尽管我的眼睛已经老花,我还是十分喜欢读书,读纸媒。
甚至极端地想,如果我有钱,一定要专门经营纸本书籍,并且在所有的机场、高铁、码头、长途汽车站开办书店,一定要打出这样的旗帜:将纸媒阅读进行到底!全世界爱好纸媒的朋友团结起来!
据说现在的街骂非常典型的句子是:你像个股民,你像个诗人。回骂的肯定是,你才是股民,你全家都是股民!你才是诗人,你全家都是诗人!
这次香港书展,红遍东南亚华人圈的女诗人余秀华、青春文学女作家九夜茴亮相现场,引起不小的轰动。
后面那个网络青春作家,我这样年纪的人估计没有几个知道的,但是余秀华则是像明星一般了,特别是在中国的诗人圈子里面,想不知道她都难。
以前听说过乌鸡变凤凰,一直认为那是一种传说罢了,自从中国出了个余秀华,我真的得承认这个事实。因为这个事实的附加值实在太大了,不光根本性改变了余秀华自己,也根本性改变了很多作协系统的人物,他们中许多以前完全瞧不起余秀华、根本不能接受余秀华的人,现在对余秀华却是趋之若鹜,纷纷想方设法拉拢余秀华,想借势余秀华达到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掌握作协的,拉余秀华加入作协,掌握文学院的,跟余秀华签约。甚至一些地方文化单位,还要给余秀华主席之类的位子。有的诗人在一些商场门口搭台,拉起横幅,与余秀华对话。更有一些男性诗人,以前到处骂余秀华作品的,甚至攻击其身体缺陷的,现在却在大庭广众中热情地与余秀华肉麻地拥抱。
他们做这一切,必须通知记者到场,就是为了让余秀华替自己宣传一把。他们接近余秀华,都是想借余秀华头上的光环,照亮自己黑暗的道路。
余秀华当然也乐得如此,而且马上入乡随俗。最近看到余秀华在珠海的一张照片,吓了我一跳,她已经穿得像商业模特,不仅透,还有一些漏,如果不看她的脑袋,脖子以下居然还有点性感,估计是商场方面的好意。公众印象中那个在农村养兔子的脑残诗人一改淳朴一改朴素,再不是整天站在村口看农民兄弟下象棋的样子了。
真是世事弄人,好端端,把一个赵本山式的喜剧变成凤姐的喜剧了。这些围着她转的不怀好意的诗人们,硬是将一个直爽的女汉子变成一个开始装逼的城市人。说话圆滑而世故,“在农村,我也可以吃饱穿暖,这就够了。”面对香港的灯红酒绿,她故作平静地对记者说。
当她这么说话的时候,早已经不是湖北乡下那个度日如年的邋遢妇人,而是空中飞人了。
而且,她已经在考虑换老公了,十分坦白地告诉大家,哀家渴望爱情。
估计,在不远的将来,余秀华会迅速向舒婷方向发展。
自从余秀华出名了,中国诗坛似乎得到拯救,一大批认为自己可能成为余秀华甚至认为自己也是余秀华的写诗者蠢蠢欲动。
那天一不小心认识一位诗人,他异常热情地加我的微信。
这一加就不得了,一花引来万花开,一夜之间,我发现被诗人们包围了。
先是被揽进一个圈子,结果可以预料,就像在网络上进行无限复制,每个诗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我一下就掉进无数个圈子里面。每个圈子都是一个巨大的漩涡,你完全可以想象,就这么被漩涡裹挟而去,前面是百里山峡,也许有无限风光,前面是壶口瀑布,你就要粉身碎骨。
从此,我的手机变成闹钟,这些同志好像不用睡觉的,半夜三点还在发微信,早上6点,已经有起床的人了。
我不反对有资讯意义的微信,但是这些人发的几乎没有一条具有信息的价值。
全部是所谓诗歌,从小靳庄老太太体,到彻底的老干打油体,其中包含梨花体、羊羔体、废话体,还有许多下半身写作的姐姐妹妹。
开始我还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看看,后来就逐渐麻木,再后来,我删都删不赢。有的诗人,一天可以写上百首诗,一天发表十几首的也大有人在。
用诗歌发布微信,应该也是个不错的方式,错误在于,你不应该扰人,你每天上班、买菜、上厕所,自己知道就可以了,不用这么大张旗鼓地告诉别人,可能别人也不应该了解你那么多事情,这是个人隐私啊。
能够一直用诗歌作为载体进行日记,我甚至认为是一种创造。
但是他们的诗歌,大部分连梨花体水平都没有达到,互相唱和得很嗨,基本上是精神自慰,有手淫的嫌疑。特别是体量太大了,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准备作为北京烤鸭的大白鸭,被不停地填入垃圾。
忍无可忍之下,便全部把他们删掉。
余秀华诗歌的大火,除了她本人写得好,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她的低身价。
一个农村妇女,其貌不扬,脑瘫,贫困,在一个普通人身上,全部是负能量,但是,到了一个诗人身上,化腐朽为神奇,就是绝对的正能量了。
因为按照逻辑,这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匪夷所思的事情往往会引起相当的注意。
当年,有个亚洲国家的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因为身高不足1.5米,需要摆上一个板凳才能将头升出讲话台,他一开口,就赢得热烈的掌声,他谦虚地说,不是自己讲得怎么精彩,而是大家觉得这样的话出自一个弱小身躯的人之口,匪夷所思。
有一个农民工,因为写字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本来是往下的心态,忽然变成积极向上。一位评论家本来是十分看好他的作家身份,从草根角度为他写评论,结果这个农民作家突然反感,声明自己不是底层,是货真价实的作家。
也是当年,厦门出了一位流水线上的工厂诗人,是个女人,其貌不扬,重度近视,弱不禁风,因为对爱情的向往,写了一首《致橡树》,立刻出名,因为她和余秀华一样,有着巨大反差的身份对比,这个诗人就是现在德高望重的舒婷。
还是当年,东莞出了个打工小说家,他没有回避自己的农民工身份,没有回避自己的生存窘境,于是得到大家的善待,甚至中国作协给他鲁迅文学奖,广东作协让他当了副主席。因为什么?因为他大方地承认自己的底层身份,正好政府需要这样一个代言人,那么所有的相关荣誉当然是给他了。这个小说家已经成为广东省作协正式编制中的国家公职人员。
其实,一个人,成功以后仍然坚持自己的出身,坚持自己的草根立场,只会赢得更多的掌声。
你看贾平凹、陈忠实,仍然坚持说陕西方言,不像另外一位重量级湖北县城作家,成功以后忽然宣布自己是上海人,但却连上海话都不会说,徒让其老乡当笑话说。甚至有人解释,这是因为四川农民郭敬明去上海以后变成城里人,严重刺激了 我们这些作家。
大家其实都为上述那个写作兄弟可惜,因为他在不该转变立场的时刻,不合时宜地转变了,没有利用好自己与生俱来的身份识别码,非要和成年人去比赛全程马拉松,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如果他是按照自己原来身份去进行半程马拉松,应该早就拿到奖杯了。
我积极的认为,今天的网络已经没有什么底线,传播的大部分是负能量的东西。
但是今天似乎不同,因为远在美国俄勒冈的北京诗人沈睿的大力推荐,余秀华,一个湖北乡里人,也忽然横空出世,她首先是一个诗人,她还是一个脑瘫。我还记得以前网络只要出现诗人的新闻,全国就一片“我靠”的骂声,比如梨花体的出现,比如废话体的出现,甚至羊羔体的出现,都是一片抨击。今天,不同了,一个脑瘫的出现,全国一片“我佩服”的声音,她赢得了一致称赞,这在网络世界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可以管住这么多的嘴巴,因为余秀华的确了不起。
但是,余秀华并不是先在网上火爆起来的,她还是在纸媒上出名的,《诗刊》,这么多年一直是负面形象的刊物,因为刊发余秀华而有了一些正能量。
显然,她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你看她的诗句:我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是什么样的气魄?豪气干云。但是,如果你知道她只是一个贫困的农村妇女,还经常被没有文化的丈夫打骂,却有今天最时髦的青年人的爱好,网恋,然后不管不顾地想象要去和另外一种肉体碰撞,这是一个农村的,中年的,脑瘫的,没有姿色的,贫困的,中国女人的希望,她甚至不在乎远离家乡在南方打短工的老公的感受,大胆唱出自己的理想。一个中国最底层的想象,不是红色,不是白色,也不是黑色,居然是黄色。黄色的想象是温柔的,黄色的想象是温暖的,黄色的想象是让人流口水的,让人流口水的口水诗,当然就是优秀的口水诗了。请容许一个普通中国农村妇女有这样黄色的想象,说明中国社会进步了。而实际上,摆在她面前的真实情况,顶多是:我穿过大半个邮票大小的村庄,去吃定你。
好像更加证明我以前曾经有过的一个观点,也许现在流行的口水诗歌更适合脑残者的叙述习惯,不需要明确的逻辑,不需要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的规范,甚至不需要标点符号,一个前言不搭后语的人,基本上就可以当诗人了,甚至可以当优秀的诗人。因为他们飘忽不定的思维,因为他们前后互不照应的想象,因为他们突然失去记忆的叙述,因为他们从来不用规范的造句,非理性的写作,与那些后现代的绘画一样,没有具体的形象,只有翻来覆去的线条,甚至连线条也没有了,留下的是一片堆积跳跃的色彩。
不管怎么说,余秀华的出现,让作协的人歪了脸,他们苦心孤诣,他们劳民伤财,他们追名逐利,一而再,再而三地去争取这个奖那个奖的,没有想到被一个人间烟火的农妇轻松超过,她甚至把诸如沈浩波、西川、韩东、杨黎、赵野、巫昂这些所谓诗人气得需要中风,一个养兔子的女人,把那些所谓的诗人们全部灭掉,并且灭得这么彻底。
(作者系《珠海特区报》编辑)
责任编辑:徐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