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新萍
摘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双重境遇下,高校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集散地,各种错误思潮对青年学生的争夺日趋激烈,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未来发展。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泛滥、网络文化的推波助澜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淡化了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观念,影响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意识形态的创新性不足,主动适应性不强,传播模式有待转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传统单一等等,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正确处理这样几对关系: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正确处理学术自由的关系;正确处理坚守意识形态本质和适度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性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关系。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5.0002
一、关于意识形态安全的概念及高校的战略地位
从当前学术研究来看,“意识形态安全”这一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阐释,大致有三种研究思路:一是从意识形态安全的状态来界定。认为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不受外界颠覆,而保持其和谐与稳定的能力或状态。”[1] 一是从意识形态安全的组成部分来进行解释。认为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安全具体包括“道德安全、舆论安全、理论安全、政治信仰安全等”[2] 。一是从意识形态安全的本质来阐释,认为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是“指一个群体或集团所接受的思想体系,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能够给行为者带来稳妥的物质生活水平,稳定的人身安全以及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睦相处及互通有无。”[3] 目前,一般地认为,意识形态安全,就是指意在确保政治意识形态基本原则不变的前提下,面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发生的新变化与新挑战,能够有效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从容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各方面挑战的一种安全稳定的思想状态。
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政治和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和灵魂,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习近平在2013年8月19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4]。我国高校是传播、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是培养、塑造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战场,是巩固、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走向新境界的主渠道。高校的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以及教育等功能,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中发挥着基础作用、控制作用以及强化作用。
二、意识形态安全视阈下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
目前的中国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公信力、认同度和影响力在不断提高,但多元的社会思潮也大行其道。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蔓延与影响的重要场所,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信仰与“三观”的形成。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受到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意识形态安全观念淡薄。意识形态创新性不足,主动适应性不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传统单一等等,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和渗透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从外在的大环境方面来说, 西方的文化帝国主义对包括我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全面的输出,是造成我国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模糊的重要原因。从内在的环境现实来看,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广泛应用,易造成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泛滥。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网络平台在大学生人群中很受欢迎,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大学生获得外界知识信息与价值观念的重要渠道。新媒体使得思想交流方式更加丰富、便捷,意识形态信息传播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带有很强的虚拟特征,使得信息内容难辨真伪,信息来源难以预测,信息辐射面难以控制,尤其情绪化、煽动性的信息容易动摇大学生已有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观。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特殊阶段,对民族意识、政治意识和党情国情社情等一些基本问题认识不深,加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负面因素影响,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文化殖民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拜权主义等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带来严重的干扰,日益泛滥的非主流社会思潮逐渐销蚀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让大学生甚至对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质疑,出现“信仰危机”。
不仅如此,从当代“90后”大学生的成长经历来看,他们既直接受益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社会发展成果,但同时也要承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应试教育、高考扩招、教育收费、自主择业等多重压力。为了以后找工作增加竞争力的筹码,当代大学生宁愿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参加各级各类考试,诸如英语等级考试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会计事务证书、律师资格证书等种种证书,重智力、技能轻理想信仰的现象比较普遍,政治参与度低,政治态度冷漠比较普遍。
(二)意识形态的主动适应性不强,创新性不足,传播模式有待转变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存之本,马克思主义本身也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成功的意识形态是以社会现实的变迁作为自己的理论生长点,创新理论体系,正确地解释现实,合理地改造现实,才能保持其合法性和先进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和景象,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一系列反映时代精神和国情要求的理论,成为指导党国家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和传播过程中,理论的发展常常滞后于社会实践的发展,时常不能及时反映社会生活新情况、新变化,主动适应性比较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变化,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多样化呈加速发展的态势等等,这些都会在意识形态领域、思想观念上反映和折射出来,也即出现了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上的分化和差别,当这种分化和差别超出原有意识形态可解释、可承受的范围,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就会受到质疑,就会影响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 从而削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效果。 [5] 就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来说,一些教材中的有些陈旧原理及观点对于阐释当今巨变中的中国现实问题来说,已经有些不合时宜,或没有了说服力。
同时,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模式也有待进一步转变。长期以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模式主要以媒体的正面宣传、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及单位学习培训等方式为主。当然,这样的传播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历史必要性。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这种传播模式已经不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模式较为传统,属于官方话语体系且过于理性化。而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说教式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难以为社会大众所乐于接受,也就难以将其内化为社会大众的自觉意识。
(三)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传统单一,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教育的传统优势和特色,也是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手段。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化的冲击,多元文化意识形态传播的网络化,这些带来了教育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正统的政治宣传、单一的理论灌输、会议传达、个别谈心等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新形势。社会转型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传统意识形态教育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材内容空泛枯燥、教学方法传统单调,单向式、灌输式教学方法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相适应,大学出现了过度专业化和严重的实用主义倾向。这些都增加了高校舆论导向的控制难度。
社会与教育大环境的变化,也使得少数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倾斜与蜕变。有些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对自己的专业、职业失去信心,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对马克思主义的功能和价值存在着片面的看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逻辑关系缺乏准确的整体把握,对现实社会中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不能正确分析、批判和引导,在课堂上“眦必中国”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对大学生易形成错误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引导。这些现象违背了党的教育方针,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重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高校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育能力与水平,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一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正确处理学术自由的关系。高校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类社会思潮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好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作用,必须与党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必须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能出现思想导向上的偏差甚至错误。要坚守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的原则,努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引导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正确处理坚守意识形态本质和适度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性之间的关系。面对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全球文化交融互通,意识形态碰撞的复杂局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对立的,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模糊这种界限。毫无疑问,我国必须以一贯之地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同时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要采取包容的态度,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化。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我们要在坚守意识形态本质的同时,适度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域外研究、中外比较研究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薄弱环节。在以慕课(MOOC)为典型代表的教育资源在线免费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继续处于封闭状态,必然会形成处处被动、穷于应对的局面。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改变传统封闭的教育理念,确立只要有利于大学生的成才、成长,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内容,就可以纳入到高校思政课教育范围的开放式教育理念。要尝试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进行跨国别、跨文化交流的可行方法与途径,推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世界”[6]。
三是要正确处理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关系。要实现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广泛认同,强化意识形态安全观,单纯的理论引导是不够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马克思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7]。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体认学生的内在的情感世界,关心学生的物质利益和精神诉求,注重学生能力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用真实的情感来感化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学生自身发展要求的一致性。
总之,强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阵地意识,不仅是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必然要求,也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支持。因此要精心打造信息化平台,营造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校园人文环境,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为大学生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并使之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践行实践。
[参考文献]
[1]赵欢春.“国家治理 ”理念下意识形态安全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0):141148.
[2]陈金龙.文化交流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J].湖湘论坛,2010(4):811.
[3]王水雄.论制度变迁中的意识形态安全[J].江海学刊,2007(1):125128.
[4]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0(001).
[5]张骥,张爱丽.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J].社会主义研究,2007(6):5356.
[6]高地.“慕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3):104108.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责任编辑文格)
Abstract:
In both contexts of economy globalization and Chinese social transform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come to the center to collect and spread all kinds of social climax where young students are being influenced greatly.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keep on the socialist ideology and preserve it in safe in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put our country in longlasting governance and safety and even further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overflow of multisocial climax and internet culture, to some degree, is impacting socialist current ideology, weakening undergraduates concept of safety on ideology, and putting a side effect on the recognition of current ideology. Simultaneously, some other factors, for instance, inadequate of innovation, less adjustment, and simple ways of spreading ideology, all decrease the validity of education on political ideology in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safety of ideology;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