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

2016-11-24 14:11王莹先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

王莹先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正借助于网络等新媒体广泛传播开来,其危害巨大:它可以消解主流意识,改变人们的信仰;消灭民族意识,摧毁正确的价值观;误导年轻一代,从根本上动摇国家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气。为此,必须将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对待,掌握网络意识领域的主导权,建立完善网络自律机制,培育网络意识领域的主力军和有生力量。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战略资源

中图分类号:G206.3;D64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5.0005

一、网络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浊流的泛起

2015年7月,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国欢庆,阅兵大礼正在积极筹备之际,一条信息在网络媒体上开始传播,大意是:据日本官方机构统计,中国八年抗战日军伤亡人数为30余万,死于国军人数约为30多万,死于共军为851人……该信息一出现引起许多人的转发。这一漏洞百出的所谓统计数据在专业人士看来只能是个笑话,但是这一谣言的杀伤力是巨大的。一些涉世未深的青年学生甚至直接发问: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真相是什么?教科书内容可信吗?

对此,每一个严肃的史学工作者,都无法漠视了!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和途径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媒介的局限性,学者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们面临一个新的挑战:网络时代如何掌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制高点?也许有人说:“网络谣言无需当真!”“谣言止于智者”。但是“众口铄金”、“三人成虎”的警言告诉我们,当智者还没长成或者严重缺乏的时候,对于网络信息中的意识问题不可听之任之。简单的删除或者查处不是上策,防人之口,甚于防川。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性问题,应该成为当下中国各界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社会各界必须有所行动、有所作为。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会重视自己的历史,都会善待自己的历史遗产。历史遗产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它不但有助于提升民族素质,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而且会提供丰富的经验,以史为鉴,可以帮助人们察往知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11月24日在主持中央领导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曾指出:“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在以往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历史。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1]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正确对待历史的重要性。但是,近年来,在如何对待历史重大的问题上,却不时出现刺耳的噪音,这就是以否定中国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历史为重点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这股错误思潮借助于网络渠道迅速传播,产生了很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

在网络时代娱乐至死风潮的鼓励下,一些恶搞民族英雄和杰出人物,丑化历史伟人,肢解民族独立解放历史的闹剧纷纷登台表演,从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到刘胡兰、董成瑞以至于雷锋,都在被“恶搞”、“被戏说”之列。严肃的历史史实更是被穿越得面目全非或者支离破碎。更有甚者,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故意歪曲历史。从纠正社会主义建设的偏差,走到彻底否定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从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到全盘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丑化、妖魔化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等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正借助于网络工具以前所未有传播速度迅速扩大影响,网络的虚拟性又对“历史虚无主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思潮不仅很快出现在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而且出现在严肃的史学探讨文章中。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使人容易把“历史虚无主义”当作一种娱乐活动或者谣言从而低估其危害性。而“历史虚无主义”打着“追求真理”、“了解真象”的旗号也很容易被人当成民主自由的代表而获得认同。借助于互联网无处不在的触角,“历史虚无主义”开始将怀疑、否定中国杰出历史人物和执政党政绩的病毒植于各种程序里,随着程序的运行而广为传播。

二、网络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与危害

众所周知,当代国际社会政治制度的较量重点在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因而掌控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至关重要。欲灭其国,先去其史;欲夺其人,先夺其心。“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已经将其意识形态的内涵植入网络传播程序,并将随着网络的触角伸向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悄悄改变着人们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信仰。

将“历史虚无主义”当成网络时代无伤大雅的娱乐言论或者认为是单纯的学术自由而听之任之,是一种天真的想法。虚无思潮虚无的不仅仅是“历史”。

首先,“历史虚无主义”对一个国家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可以起到慢慢消解的作用,可以悄然地改变人们的信仰。历史虚无主义所散布的种种言论,不仅涉及史学领域的大是大非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普通公民做人的原则问题。这就是:是还原历史本来面目,还是混淆真假、颠倒黑白?是宏扬爱国主义精神,还是鼓吹妥协投降?是从历史主流中汲取正义的精神力量,还是在历史支流中捡拾负面影响?是培养历史的辩证唯物史观,还是回到唯心主义的泥沼?是坚持文明进步,还是抱残守缺?如果这些原则问题被颠倒、被消解,就会从根本上扰乱人们的思想,摧毁人们的共同信仰,使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失去文化上立足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其次,“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曲解丑化民族历史,可以悄然改变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从而达到消灭民族意识,摧毁正确的价值观,搅乱人们思想的效果。“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精髓的提炼和升华,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几代杰出人物和民族英雄奋斗目标的总结和概括。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最高境界是自由、平等、公正,最大目标是实现国家民族的富强文明。丑化、曲解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的仁人志士,就会使得人们否定这段历史,从而怀疑、否定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的合理性。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世界大行其道,不能说和那些敌视中国、恐惧中国崛起的势力没有任何关系。2008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在其《战后国际关系原则》报告中建议:“美国要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播种下混乱的种子,应该在他们不知不觉中把他们有价值的东西换成赝品,并使他们相信这些假的东西。美国一定能在他们国内找到志同道合者以及帮手和盟友,这就能使那些世界上最不驯服的人民,一场接一场地演出自身灭亡及其自我意识不可逆转地完全消失的规模极其巨大的悲剧”。为此,“就是要让那些清醒的爱国者处于无能为力的地位,使他们成为大众嘲笑的对象,我们一定能够找到诽谤他们和宣布他们为社会渣滓的方法”[3]。

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赤裸裸的搅乱别国的做法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反对、反感和警惕,然而意识形态领域的霸权主义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出现了新的花样。那种以公允的面目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恶意诋毁别国文化,占领别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悄悄植入宗主国的意识和文化的行为,比起明火执仗的文化侵略来得更加高明且有效。这正是艾伦·杜勒斯们目的所在。而现代网络媒体的特点更便于这种目的的实现。

再次,“历史虚无主义”大行其道,会误导年轻一代,使其或者走向玩世不恭或者是非不分,沉溺于虚拟世界从而失去追求真理、奋发有为的动力,从根本上动摇国家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气。

“历史虚无主义”将历史史实和人物碎片化、虚拟化、丑恶化,使人无法完整真实客观地看待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尤其是杰出人物,会让年轻一代信念上走入死胡同,无法辨别真理和谬误。精神世界恶俗化、市侩化、思维简单化,必定会降低年轻一代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创新能力,从而在根本上动摇立国之本和强国士气。当今中国特别缺乏重大理论(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创新型人才,即是一个警钟。

如前所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攻击的主要方向,就是诋毁和否定中国社会发展的富强、民主、文明的价值取向,而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正是这一价值追求的产物。而否定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杰出人物为此所做的努力,就是否定这一价值观。

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心。

关于网络建设的重要性,早在2004年9月19日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就指出: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结合舆论的强势。”[4]2007年,胡锦涛又强调: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确保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2]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网络意识形态重要性的指示,是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性、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依据。为此,必须从以下途径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第一,必须将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加以掌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在成为领土、领海、领空之外的第四种主权空间,“网络战”已经在一些国家打响,互联网舆论引发的“颜色革命”已在中东、北非地区真实上演。互联网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力,它关系到我国政治、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和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我国必须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树立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意识,积极组建网络部队,制定网络意识形态作战方案。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国有资本组建互联网媒体企业,主动参与网络市场竞争。对于数据新闻、大数据等代表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的新技术、新行业,国有资本应该具有前瞻意识,抢先一步争取网络用户和市场空间,进而发挥网络舆论的引导力[5]。

第二,必须提高对于意识形态论争的科学认识能力。有人认为,意识形态论争就是对抗,主张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式来进行解决。也有人认为,意识形态论争不过是说说而已,不必如临大敌。其实,把意识形态论争扩大化、缩小化的认识都难免存在主观臆断。事实上,对于意识形态论争概念的理解不当,会导致我们是非判断标准的模糊,进而导致一些部门在面对意识形态论争时难以积极、有效地作为。为了更好地认识意识形态论争问题,建议综合考虑社会各利益主体的需要,以及社会普通民众认识问题的能力水平等实际因素,从阶层利益差异、认识方法差别等角度进行综合考察,严格划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之间的界限,对于意识形态论争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明确区分不同类型意识形态论争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论争的主动权,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引导。

第三,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为了掌控网上舆论主导权,必须大力提高网络引导水平,讲求网络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要加快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形成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6]为此,我国必须组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正规军”队伍,作为网络主阵地的主力军。不仅需要专门的“网评员”队伍,而且需要大量党员干部组成的“网民”队伍。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帮助他们学习掌握新的网络技术。此外,还要扶持一批爱国民间网站,积极培植一批正直的、权威的意见领袖,特别是要培养一些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型的网络意见领袖。必须在党委宣传部门的领导组织下,通过建立广泛的网络爱国统一战线,让网络爱国力量勇于并善于积极发声,使各种反党反社会主义、抹黑中国的网络言论没有市场、无人喝彩。为此,必须要跟国内外一些恶意网站和媒体的有害言论作斗争,而不是简单屏蔽它们。例如:2015年9月3日,中国纪念抗战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刚一结束,日本《读卖新闻》网站就出现“安倍发表讲话,指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讲话是反日言论,并就此讲话表示遗憾”。这一报道完全是曲解习近平主席讲话精神,其用心是为复活日本右翼势力张目,欺骗日本民众。对此,中国留日学生立即进入对方媒体网站将习近平讲话中文原文和日语翻译同时公布出来,并提醒广大日本网民仔细阅读习近平主席讲话原文,澄清真相,有力回击了日本右翼媒体的言论。这一事例证明,正义的力量在网络中是无处不在的,必须大力鼓励和扩大这种声音,占领网络阵地的制高点。

第四,加强互联网意识形态安全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网络行业自律机制。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学术自由,是宪法赋予人们的神圣权利。越是神圣的权利,越不可以滥用、误用或恶意使用。自由是有边界的,失去任何限制的自由将成为人类的枷锁。即便是新闻言论自由如美国者也不可以无限不负责任地自由发挥。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杰出历史人物,采取应有的保护和尊敬态度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文明准则,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不可以轻易毁掉这一准则。互联网执业者和参与者更有责任维护这一准则。

第五,提高网民自身文化修养,培育网民正确的历史荣誉感和道德感。网民是互联网的最大受益者,有时也是最大的受害者,是利是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民的文化修养和道德自律。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自律有助于制止造谣和传谣,还有助于辟谣。“谣言止于智者”。为了使广大网民成为“智者”,媒体要提供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提供权威的信息。同时要让大量正能量的科普、公益广告进入互联网,占领互联网最显著的位置。同时加强广告审查,坚决清理低俗、恶俗广告和黄色娱乐节目,持之以恒地在网络上灌输健康文明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第六,发动和依靠广大网民群众,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思想战,各种思潮争夺的目标都是群众。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实质上是事关民心向背的重大问题,是事关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问题。网络上“沉默的大多数”,虽然不发言或少发言,但他们以网络为主要的信息获取途径,他们对于网络意识形态论争自有其价值判断。因此,需要在网上网下共同配合,在现实社会中给予群众更多的关心和引导,使他们认识到主流意识是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保障,从而积极主动地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世界里,做好正面引导和批评错误的工作,在破立结合的过程中,提高网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防卫的意识,使得“沉默的大多数”在各种歪曲丑化国家民族杰出历史人物的闹剧面前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有害思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史[EB/OL].新华网(20031126)[20151212].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311/26/content_1198416.htm.

[2]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3]杜勒斯十条[EB/OL]. (20111206)[20151212].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206/17/858 451_170159441.shtml.

[4]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李艳艳.如何看待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形势[J].红旗文稿,2015(14):249.

[6]胡锦涛.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EB/OL].(20070124)[2015121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1/24/content_56481 88.htm.

(责任编辑文格)

Abstract:

With the help of Internet and other new media, “historical nihilism” widely spreads as a positive trend. It has done great harm to us as follows: dispelling the mainstream consciousness, changing peoples beliefs, destroying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correct values, misleading young generation, shaking the foundation of our country. Therefore, we must strengthen the network security ideology construction with the national strategy, grasp the initiative in the field of network awarenes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network selfdiscipline mechanism, cultivate the main force field and Miguel network awareness.

Key words:historical nihilism; network security ideology; strategic resource

猜你喜欢
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冲击下大学生红色精神现状认同研究
网络空间下民众“反道德”倾向机理研究
从“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看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大国国民需要摒弃历史虚无主义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面向及其实质
苏联解体的历史虚无主义因素研究
当前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