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文科大学生创新教育路径探究

2016-11-23 09:29甄勇
东方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能力

甄勇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人才竞争的今天,创新能力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不能或缺、重要的基础性能力。大学文科生在学习中创新、实践能力薄弱,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校企合作作为一条教学新路径,在提升大学文科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校企合作

一、文科大学生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水平不相对等

多数学生经过大学的专业化、系统性的学习,能够基本掌握其自身专业的基本理论,对于相关专业知识也能够具有较深的了解。但是,由于目前中国多数高校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存在着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较高,但是社会实践能力相对滞后的情况--一方面,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令学生将关注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了读书和考试,而较少关注到与其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养成以及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方面。另一方面,因为缺乏自主意识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处于被动地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普遍较差。

(二)教学模式与市场需求脱钩

高等学校教材特别是文科教材的编写大多以理论知识为主,一些社会经验与案例往往处于一种辅助地位;并且这种文科理论一般更新的时间较长,教材内容通常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动,这就容易使得教学内容与日益发展变化的市场状况不想适应。另外,在教学方式方面,传统教育的路径依赖导致现代教学仍以理论输出为主,缺乏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为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专业不对口”、“所学非所用”、“社会经验与能力不足”等问题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可避免的重点和难点。

(三)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力度不够

一般情况下,国内各高校都开设了创新或者创业类课程,从表面来看,创新创业已提上了教育发展日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形式重于内容--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条理不清,缺乏系统化的统一规划和资源整合,发展杂乱无章,碎片化严重。国内比较普遍的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仍然拘泥于单一的理论讲解再 “附加”案例讨论,但社会发展与市场要求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操作性与现实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了理论的空洞、与现实脱节,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国外创新教育的做法

在国外解决大学文科生的创新能力匮乏的方法有很多,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优化课堂教育、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这些方式在国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渗透,也产生了不错的效应,但其中成效显著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国外职业教育历史悠久,而在中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可以借鉴国外积累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育现状,探索出一个属于国内大学文科生创新发展的新型模式

校企合作教育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市场和社会需要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注重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同于国内的发展状况,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内容与形式兼并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早已在各国的重视与努力之下,形成了基于不同国家各自国情而呈现着各具特色的各种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便是其中一个具有显著特色的模式,也即在教学计划中交替安排工作学期和学习学期;另外,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标准化”模式通过政府主导,学院和企业行业密切合作并统一制定教育和培训标准,融合职业资格准入标准,也充分体现了“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模式。

三、校企合作的机制构建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学校、企业、受教育必然是其合作模式的内部主体;另外,政府与行业的外部支持,市场的无形作用,也要求我们必须探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实现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多元共治,促进模式的内外部主体共同发挥作用。

(一)框架构建

学校——作为校企合作内部主体之一的“校”方,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同时也是合作项目的主要执行方。在发展中,学校(学院)首先应该明确每个所设专业的定位与方向,充分考虑市场与社会需求以及自身优势和发展方向,确定其该校(院)该专业的具体设计是侧重于技术应用型还是学术研究型,然后根据相关专业的定位以及企业的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包括预算在内的合作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对于技能应用型专业,要紧跟市场趋势,适时调整课程,做到长远规划,与合作企业形成良好的对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建立实训基地。针对理论研究型专业,也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鼓励和企业合作设立科研基地,一方面,为高校科研提供了实践的资源;同时也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相应的知识保障。

企业--作为校企合作主体之一,企业扮演着三重角色。作为主要校企合作的主要投资者,企业需要根据基于校企双方需求形成的预算决策进行拨款,而学校也应设立专门账户,做好专款专用,在共建实训基地的项目上应该做到账目清楚;作为管理者,企业应积极促成和学校的合作机制,双方在一系列管理、监督、评估活动中应就相关标准达成协议,制定完整的合作方案;作为直接受益者,企业在合作中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培养相关人才,同时也能因此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政府--在校企合作中,政府的主要角色是宏观上的管理部门。政府对于校企合作的宏观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政策来进行。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鼓励政策来激励校企合作,比如对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一定的税收减免,鼓励企业将自身战略发展与促进高校教育相结合,培养社会创新创业风气;同时,政府也可以进行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通过财政拨款,助力校企合作的形成。另一方面,政府也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障校企合作中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并推动监督机制的执行。

受教育者--在校企合作中,受教育者主要承担两种主要角色,一种是学生的角色,即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另一种则是社会人的角色,即关注社会,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市场--作为媒介,市场影响着校企合作的方案制定。在新媒体时代下,供需信息的变化影响着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培养计划,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也正是在市场机制中的一个创新形式。

(二)运行机制构建

1、责任机制的构建

校企双方应基于各自需求和情况,在明确各自权责关系的基础上达成协议,明晰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各自履行好相应的职能。

2、保障机制的构建

要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发展,合作机制长效运行,必然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一方面,政府要在政策和法律上给予外部支持和保障,为校企合作的合法化和责任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校企内部应完善各层级保障条件的同时构建职责明确且运行高效的组织体系,做到职责明晰化与专业化。

3、激励机制的构建

首先,政府、企业、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模式对于大学生就业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基于这种思想上的共识进行相应的行动。政府应该通过一定的鼓励性政策来激励校企双方达成合作;而校企内部也应对于各自的员工进行动员教育,使其内部成员能够充分认同,促成合作;另外,在冠名班实行过程中,也要适当对于做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以及企业工作者进行奖励,提高双方的工作积极性;而对于在冠名班表现出色的同学,也可以适当的提供精神奖励或者物质奖励。

4、约束机制的构建

校企合作的约束必然是一种基于双方协议中权利和义务进行的约束,因而,明确双方权责至关重要。另外,也要建立相应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外部约束主要有具有法律约束的协议以及其他社会监督主体构成,而内部则应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双方责任的履行。

5、反馈机制的构建

反馈机制的建立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冠名班人才质量的手段,也是将一种校企合作模式逐渐推广的有效支撑。反馈过程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跟踪监控、客观评价和信息反馈。跟踪监督是对冠名班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确保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客观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评价;信息反馈是校企双方将跟踪监控和客观评价的结果进行收集和整理,并讨论、分析信息,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教学第一线,切实提高冠名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

四、预期效果

基于国内学生实际情况而建立的校企合作模式,不仅能够为大学生成为一名完整的社会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使其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切实提升,能够以更加自信的面貌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就业竞争潮流;同时,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创新模式,也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它不仅仅是企业和高校的双赢合作,同时也是回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创新途径,是一项能够实现社会多方互利共赢的公益事业。

参考文献:

[1] 张男男.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14).

[2]袁素文,袁素红.辅导员在加强班级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3).

[3]靖国平. 关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 湖北大学学报,2011,(5):172 - 176.

[4]贺伟,杜桂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02):205-209.

基金项目:苏州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5szyj08);苏州大学大学生生涯发展研究所专项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syyjs022)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