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函数的最值引发的教学思考

2016-11-19 01:47吴雷雷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6年4期
关键词:换元元法斜率

吴雷雷

本文结合高考中经常出现的二元函数的最值问题,阐述了求解的常用方法,即基本不等式、整体换元和数形结合法.高三学生学得辛苦,但由于缺乏对数学问题本质的认识,常常事倍功半,在重复与茫然的训练中效率不高.而我们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研究与探索,使得数学知识拎起来成一串、撒下去铺一片,这样就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在收获的季节里,少些遗憾,多些欣慰!

下面是本人针对二元函数的最值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适当的反思,以期抛砖引玉.

一、基本不等式法

基本不等式是求解二元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运用其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常常需要创设一个使用基本不等式的情景,思路有:变常数、变系数、拆项等.

例1设P(x,y)为函数y=x2-1 (x>3)图象上一动点,记m=3x+y-5x-1+x+3y-7y-2,则当m最小值时,点P的坐标为.

分析由于点P(x,y)在函数图象上,故可以化为一元函数,然后根据其特征,采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略解m=3x+x2-6x-1+x+3x2-10x2-3

=6+x2-3x-1+x-1x2-3≥6+2x2-3x-1·x-1x2-3=8.

当且仅当x2-3x-1=x-1x2-3,即x=2时m取得最小,此时点P的坐标为(2,3).

二、整体换元法

在数学问题中把某一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即所谓的“元”去替换它,把替换的变量重新构造成新的数学关系.在整体换元解题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构造元和设元,这是整体换元解题的关键,而经过换元后能够和已知条件联系得更加直观,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疏问题熟悉化.

例2已知x,y为正数,则x2x+y+yx+2y的最大值为.

分析考虑到x,y为不相关的正数,

不妨令t=xy (t>0).

略解设z=x2x+y+yx+2y=xy2(xy)+1=1xy+2,

令t=xy (t>0),则z(t)=t2t+1+1t+2,

z′(t)=(t2t+1+1t+2)′=-3t2+3(2t2+5t+2)2.

令z′(t)>0得0

三、数形结合法

若给定的目标函数是线性目标函数或者具有斜率、距离等几何意义,则求此类二元函数的最值的基本思想是将“数”的问题,化为“形”的特征,利用几何意义解决问题.

例3已知f(x)=2mx+m2+2,m≠0,m∈R,x∈R.若|x1|+|x2|=1,则 f(x1)f(x2)的取值范围是.

分析从|x1|+|x2|=1看,可看成|x|+|y|=1构成的一个正方形,考虑运用数形结合,同时,不禁让人想起求函数F(a,θ)=a2+2asinθ+2a2+2acosθ+2的最值.

略解k=m2+2+2mx1m2+2+2mx2=m2+1m-(-x1)m2+1m-(-x2).设点P(m2+1m,m2+1m),Q(-x2,-x1),则 f(x1)f(x2)的取值范围就是PQ的斜率范围,点P是射线y=x(x≥2)上一点,点Q是|x|+|y|=1构成的正方形上一点.如图1,直线P0Q1的斜率为1-22,直线P0Q2的斜率为2+2,则f(x1)f(x2)的取值范围是[1-22,2+2].

二元函数是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高中阶段,通常以较简单的形式出现,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其求解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而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还有消元法,三角换元法等等,我们要有所侧重地选择常见的几种方法与学生探究,使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更为自然,这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质量具有独特的意义,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美的数伴随在他们左右,最终充分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y=x的交点,则点B的横坐标为x=1m-1,因为m>k>1,所以m-1>k-1>0,所以1m-1<1k-1,由图象可知:在x∈(1m-1,+∞)时,函数y=f(x)的图象恒在直线y=x的上方,所以f(1k-1)>1k-1恒成立.

师评:通过函数图象分析,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出试题是如何命制,也让我们将相对抽象的、复杂的数学关系直观、清晰地展现出来,达到一幅图胜过一千个文字说明.

【本文是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策略实证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15-464)】

猜你喜欢
换元元法斜率
巧甩直线斜率公式解数学题
用换元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换元”的巧妙之处
例谈消元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三角换元与基本不等式的“争锋”
三角换元与基本不等式的“争锋”
求斜率型分式的取值范围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带入消元法
换元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导数几何意义的深层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