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拓展活动的有效开展

2016-11-19 08:41赵丽
教师·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拓展活动品德与社会实施策略

赵丽

摘 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能够提升小学生思想素质,也是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教学现状而言,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存在问题,小学品德老师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从根本上忽视了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品德老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将拓展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作为教学核心,从而实现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最终目标。本文着重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拓展活动的重要性,并探讨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品德教育的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拓展活动;实施策略

在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品德与社会”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之一,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内容以小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旨在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小学品德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拓展活动时,要紧密结合课本上的知识,积极创新和开发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实现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准则,从而确保小学生在做事的基础之上,学会如何做人,从根本上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组织和实施拓展活动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在慢慢地成型,在小学阶段适当地开展课外拓展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1.满足小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小学阶段是每个人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开始形成“三观”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程度极高,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充满兴奋,求知欲极强,有着自主探索的欲望,不愿意单方面地接受知识,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组织和实施活动课是小学教育教学阶段的重要教学途径,能够拉近课堂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小学品德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鼓励学生主动关注自我发展,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拓展活动,以此来提升自我的自主探究意识,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有效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组织和实施拓展活动,是我国新课标的根本要求,也符合小学生成长规律的要求,通过品德活动课的展开,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这是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要求。

2.重塑小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极具代表性的事例,小学品德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书本知识的作用,创设不同的课堂教学情景,在组织相应的拓展活动课程,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并实现情感体验的全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们意识到,学习不只是从书中进行,还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以此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3.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感悟生活百态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中,小学品德教师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密切联系,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人生百态。此外,小学品德教师要以课本知识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这样的话,学生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还了解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在小学教育阶段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从而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拓展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途径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拓展活动基于课本知识,教学目标的设置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将学生情感、行为、知识以及技能等进行充分整合,并实现内在统一。拓展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主要经过以下环节实现:首先,小学品德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课前预习,根据预习结果,准备活动时需要用到的材料和道具等。其次,利用情景的创设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时,小学品德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活动设计。再次,在活动中,实现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这个环节是整个拓展活动的关键,小学品德教师要发挥自我的引导作用,将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对象,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最后,对活动进行总结,并进行经验的交流。在这一环节中,主要由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并对学生予以积极鼓励。

1.遵循小学生发展规律,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需要将重点放在拓宽学生视野以及领域上面,并进行课外拓展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拓展性教学活动与知识的学习不存在冲突,而是将二者进行统一。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拓展活动的设计,要遵循小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同时,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小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品德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实践体验能力。比如,以《有困难,我不怕》这一课为例,小学品德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搜集相关的视频和故事,在上课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搜集到的信息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就“什么是困难?”这个话题进行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讨论,并结合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从而探讨解决困难的方法和策略。

2.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作为重点,突出“美丑”教学

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要起到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感的作用和目的,并突出相应的“美丑”教学理念,以此来确保小学生有一个正确的道德品质。比如,在学习《同情和帮助残疾人》这一课时,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小节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演,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对待残疾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将优良的品德落实到位。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帮人助人的良好品质。

3.开发多元化的活动教学模式,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小学品德老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开发多元化的活动,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从根本上提高小学品德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比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辩论会”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再比如,学习《我送老师一朵花》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关于“爱戴老师”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表达自己心中爱戴的老师,并以此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践行为爱戴和尊敬老师,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4.提高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品德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并根据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在组织拓展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小学品德教师要始终把握好“度”这个原则,要确保拓展活动课程的有序性。同时,要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作为教学重点,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结语

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该课程的设置能够在学生的道德、行为以及情感上发生作用,进而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同时,小学品德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管理,创新教学新思路,开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从而有效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以此来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 锋.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活动课的实施[J].教育教学研究,2014,(11).

[2]杨今宁.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社会化教育功能强化的路径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12,(4).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县首山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拓展活动品德与社会实施策略
浅析拓展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拓展活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有效的课堂拓展活动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