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志锋
摘 要: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广大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要阵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自觉主动,进而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获得全面发展和提高。以小学数学为例,并结合自身实践,对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这一问题进行了陈述。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分层;启发教学
以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它是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所体现的理念相对立的,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生为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下面,笔者就对构建以生为本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具体方法和措施进行详细分析和探索。
一、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实现人人对教学活动的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即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针对学习内容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进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我们应注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实现人人对教学活动的参与,以此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与能力,同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中《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课堂上,我将学生进行了分组,每一组都发了一盒我提前准备好的学具,学具包括一些长短不同的小棒和接头,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搭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搭好之后,共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探究,之后,要求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对讨论出来的结果进行汇报。每一组汇报的情况都基本相同,即发现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三组,每组长度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所有棱都相等,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定点等。这样,我通过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改变了以往单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法,也为以生为本数学课堂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分层式教学方式,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要求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然而,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是,面对同样的学习内容,有的学生感觉十分吃力、不易消化,而有的学生感觉十分容易、学有余力,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忽视了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并不符合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实施分层式教学,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以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促进班里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节内容时,我就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如学困生(C层次学生),对他们提出的学习目标是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中等生(B层次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是在完成C层次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还能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优秀生(A层次学生)在完成B层次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还能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我便做到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班里每一位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以生为本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提供了保障。
三、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主动性
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探索问题,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主动性。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中《圆的认识》这一节时,在认识圆的特征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画圆,不限定用圆规,可以用茶杯盖、直尺中的小圆、三角板中的小圆等,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画好的圆剪下来,并动手折一折,随后,我向学生提出了问题:“折过两次之后,你发现了什么?”“有两条折痕,相交于一点。”“没错,两条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下面你们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在下面的认识直径和半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这些内容中,我也采取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一步一步地探索,如此,便做到了把学生当作了教育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以生为本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当作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要让学生做到主动参与,具有主人翁的意识,从而实现以生为本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国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生为本”[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4(11).
[2]韩维.以生为本,构建有效、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7).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