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
摘 要:语文素养是关乎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它包括听、说、读、写、思等能力。如果老师能够创造性地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将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方法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语文认知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姬说:“阅读在孩子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童年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阅读能拓宽知识面,能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而广泛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上的阅读,还要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一篇优秀的作品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启迪,学生能徜徉在其情节和优美的语言中体会到愉悦的心情,慢慢达到与作者的共鸣,仿佛身临其境。学生完成阅读后适当引导学生背诵优美的句子和语段,抄写优美的词语,并试着去写,从而提高学生自主积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每位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和理解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在教师指导的同时要给予其鼓励和赞许的目光,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因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阅读,广阅读,学生才能心中有物,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写作素养。
二、善用教材,抓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进行品味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老师总觉得课时不够,常常两个课时上不完一篇课文。究其原因是老师没有抓住本单元或课文中的重点,没有明白编者的意图。单元导读常常是学习本单元的线索。只要老师抓住了它,就抓到了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我在备课时常喜欢钻研单元导读,而且钻研导读后迅速浏览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从中找出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有的老师在备课时,总是喜欢先研读教参,对其中提出的知识点、注意点以及自己认为的考试点做些标记,以便上课时一一让学生牢记。其实这样做会限制老师的思维,束缚钻研教材的能力。要在一两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而且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的形成,也不是学习一两篇课文就能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内化的过程。如,我在执教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通过钻研单元导读,抓住了本课文两个教学重点,即一是静态描写大榕树和动态描写鸟的部分,让学生对比品读这一静一动的描写,体会到“静”“动”结合,从而引导学生以“动”衬托“静”的美感效果,学生还可模仿学习此写作方法。二是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重点句子和段落,感受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从而引导学生也喜爱鸟的天堂,并进而培养学生珍惜鸟与大榕树的和谐共处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抓住单元重点、课文重点,整合课堂教学内容,集中教学时间,实实在在地进行“听、说、读、写、想、思”的训练,真正实现“听得认真,说得完整,读得投入,写得相似,想得充分,思得深入”,坚持不懈地加以训练、培养,这样学生的语文基础一定会夯实,语文素养会逐渐增强。
三、运用教材,抓住课文中的想象点来培养
“学会想象才能学会创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第一学段侧重考查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因此,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去想象。教材中,有很多看起来没用的空白处,其实渗透极其丰富的内容,为学生的想象留有极大的空间。如,我在执教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时,让学生看书中的插图,通过插图中欢乐的图景,热情的微笑画面,想象敬爱的周总理此时对傣族人民又在说些什么,学生会心一笑,个个开动脑筋想象,人人说得有声有色,这样图中的人物就变得鲜活多了。
总之,只要老师有心、用心,持之以恒地去观察、培养、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一定会提高。我今后还会在这方面继续深入地思考、探索和实践,力争做好提高语文素养的相关课题研究,探索出一条正确引领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既符合本人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等多种能力做出一些贡献,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献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王崧舟.诗意语文[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