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而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写作能力前提、基础,尤显重要。
关键词:阅读;小学生;策略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新课改理念同时认为,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法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而语感培养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阅读潜能,首先要鼓励预习
学生的阅读潜能激发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而预习就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开始,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比如,学生刚上三年级的时候,不怎么会预习,可以利用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老师还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1)读熟课文,要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读后能大概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借助手中的字典认字,初步理解词语含义。
二、激发阅读潜能,需要梯度训练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求我们: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初步意愿之后,还要设置一定梯度,从易到难,系统、扎实地进行训练。
作为老师,我们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文中感情表达丰富的句段,放手让学生自己诵读,并要求学生在诵读中仔细品味句子语调、节奏的变化,使学生进入情境,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进而生发强烈的语感。特别是对文中包含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思的句子,更应该强调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教学《小小的书橱》一文第四小节时,我先指导学生理解“沉思”“幻想”“快乐”“忧伤”的意思,然后,结合诗歌的韵律特点和“时而……时而……”句式的语法知识指导学生朗读的韵律和节奏。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小组比赛齐读、全班齐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反复读、读反复,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深化了对诗文表达的感情体验,体会出了作者读书如痴如醉的程度和读书的乐趣,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使阅读效果自然提高。
三、激发阅读潜能,更要鼓励互动
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以解答。这时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发动学生一起讨论,这样老师有了思考的余地,讨论结束,疑难也就解决了。
比如,一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一课后,有个学生站起来提出了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而且问题还真的不好回答!于是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都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过了一会儿,有个学生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现在的学生看了很多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我们常常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没教过、没学过的词汇,甚至还能帮老师一把呢!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另外,教师要注意适当地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阅读、理解,以期达到更深刻的印象、更好的效果。
例如,《坐井观天》的结尾,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吧!”教到结尾时,老师提问:“青蛙听了这句话,会怎么做?”这一提问激起了学生想象的浪花。他们经过讨论,个个争着发言。有的说:“青蛙对小鸟说:‘去,我才不信呢!”有的说:“青蛙听了小鸟的话,想看一看到底谁说得对,就用力一跳,跳出井口一看,惊奇地说:‘啊!天空真的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呢!”同学们想象得多么合理,多么好啊!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既加深了课文的理解,又把作者蕴藏在作品里的意义形象地再现出来,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四、激发阅读潜能,也要拓宽延伸
其实,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必须通过阅读教学,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阅读的兴趣。
比如,学完古诗后,推荐学生选读《唐诗三百首》;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读《安徒生童话》;学完《南沙群岛》之后,推荐学生去看《国家地理》……还可以鼓励学生读小学生版的“四大名著”、读儿童报刊及科普读物。帮助学生随课文选择一些文学性、趣味性强的课外儿童诗、歌谣、趣味故事、优秀作文等,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拒绝语文平庸就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让学生会阅读、会理解、会拓展,而这必须要按一定的计划和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才能有效、长期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也才能提高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张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组织形式的探索与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4).
作者简介:曹杰,男,出生于1979年6月8日,本科,江苏沭阳人,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管理。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