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教学活动中,音乐课是一门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传统的“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缺少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对音乐教学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有严重制约性。所以,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改革,为学生创造体验音乐实践过程的机会,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全面发展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及创新思维,让音乐课活起来。
关键词:美育教育;素质教育;情感体验
音乐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积聚灵感、激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从中感受到诗情画意,而且还能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将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有效地激发出来。长此以往,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热爱音乐的情感。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一、在音乐课堂中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的音乐教学指的是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局限于一种固定模式。低年级学生具有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和想象力丰富等特点,他们总是通过各种动作将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设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将自己的才华尽情地展示出来。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将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和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结合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与运动、唱歌、表演、游戏及舞蹈等,不但动口、动手、动脚,还动脑,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既培养了思维能力,还受到了美的熏陶。
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本人结合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创编了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并引导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知识背景相联系,采用各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都弯着腰,轻巧地走着,还用安静的手势提醒伙伴不要出声。这时,我告诉学生在别人休息、学习和工作时,我们应轻声走路,小声说话,不要打扰到别人,争取做一名文明、懂事的好孩子。
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那么抽象、虚幻,而是充满了魅力和灵性,与生活紧密相连。在音乐课堂上,将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不但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树立了自信心,还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发展,解放了他们天真活泼的个性。在这样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表达对歌曲的感受,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音乐艺术是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在体验情感。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情感体验都是一种学习音乐时不可或缺的心理要素。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为人们提供驰骋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从音乐中体验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不断发展和丰富。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本人先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让学生用真情去感受音乐,从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从而使其产生共鸣,愉快地学习。
在我的课堂中,曾经发生了这样一幕。一首《爱的奉献》让我流下了感动的眼泪。那一刻,课堂格外安静,我的神情完全牵引着每个孩子的情感,就连平时爱在课堂上捣蛋的学生也一个劲地深情地望着我,可能他们也体会到了爱的深意。是的,爱是一个永恒的故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爱是一根接力棒,他传递给你,你传递给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导航,我们只有将爱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让学生从爱的魅力中受到感染,才能保证教书育人使命的完成。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将孩子美好的心灵塑造出来,在实践中对情感体验进行加深,从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净化他们的灵魂,升华他们的情感,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的作用。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但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方法,还应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加以关注。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凤杰.小议小学音乐快乐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小学,2015(2):90.
[2]陆鹰.让小学音乐课趣味迭出[J].江西教育,2015(9):95.
作者简介:程虹(1980.04—)女,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籍贯: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研究方向:音乐教学研究。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