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是实施数学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顺着教师的讲解思路进一步拓展思维,发展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想方设法构建有效的课堂模式,构建人本目标;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从而实现更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模式;课堂;多维分析
课堂是实施数学教学的主要阵地,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努力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短暂的课堂活动中获得不同的满足,从而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有效的课堂模式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付出代价,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并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构建出适合的人本化目标,并将数学知识生活化,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促进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构建有效模式呢?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
一、构建人本化的课堂教学目标,渗透人文精神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将人文精神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知识为载体,注重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确立“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明白数学的重要性,通过有效学习来掌握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的文化魅力,形成健全的人格,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而忽视了将人文教育渗透其中。其实不然,数学教学在彰显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强调人的本性,要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真、善、美的追求放在重要的位置,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维拓展到最完善的程度,最终培养出知识型与文化型的双重人才。
二、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是数学知识的原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数学与生活脱节,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去应用数学,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应用数学出发,并以此为归宿。在课堂中教师应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用数学思想去解决,学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是构建有效课堂模式的价值目标。
在具体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是有用的。当学生感受到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对生活中难以解决的现象能够予以解释,从而更加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在教学前,教师应抓住学生身边的人事物,善于从中寻找数学问题,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学,感受数学思维,并积极地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素材,进而服务于数学教学,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与生活充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提高数学能力。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主要包括:运用实物演示、带领学生做游戏、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等。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三、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其全面发展
传统的数学教学就是教师按照数学教学大纲,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堂上形成一种教师在台上枯燥地讲,学生在台下无味地听,学习氛围死板,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与全面化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效果也得到了学生与教师的肯定。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巧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所要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多媒体具有声像合一、交互性强的优点,在教学中若能合理地应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加快掌握知识的速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使用多媒体的度,做到合理适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为主,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要想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想方设法构建有效的课堂模式,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从而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沈萌萌.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实践建构[J].亚太教育,2015(4).
[2]林德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分析[J].教师,2014(26).
作者简介:叶志坚,男,1976年7月20日出生,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学本科,小学高级,副校长,研究方向:学校管理及数学教学。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