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亮
摘 要 加德纳提出的人的九个智能范畴,解释了个体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下产生的不同的智能优势,极大地尊重、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并认为人的优势智能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改变、有所发展。介绍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实施给出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高职;多元智能理论;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095-02
教育心理学家在对学习能力最初的研究中往往认为人类的学习能力与智力的高低有直接关系,直到1935年亚历山大提出“非智力因素”。人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被归为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性格、情感、意志这些因素被归为“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会制约、影响到智力因素。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证明了非智力因素影响制约智力因素是有道理的。如很多学生不愿学习知识这一问题,是真的不愿学习知识吗,是因为不明白学习这些知识对自己有什么作用,也就是不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在哪。再比如有的教师总能带出优秀的学生,不仅仅在于这位教师的专业知识有多好,还在于这位教师是否对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注与关心。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心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情感、意志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学生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智能理论继续发展至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能力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智能组合的差异。人类的智能分为9个范畴: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存在智能。人的智能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分类,如记忆力、形象力、抽象力、信仰力、创造力。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启发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也就是学生对不同范畴智能的敏感程度,选择学生的优质智能因材施教。
多元智能理论开始多被用于幼儿教育,因为大家觉得这种较为全面的智能理论应从幼儿教育开始,但实际上多元智能理论的培养可以存在于人生各个阶段,有目的地开拓人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就可以使多元智能得到发展。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可以运用到各种学校教育及个人提升教育中。
此外,加德纳还认为人的多元智能会受到环境、教育的影响。如从事体育工作的人肢体运作智能会表现得更为出色,从事航海工作的海员空间方位智能相对较为发达。基于多元智能理论,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教育也属于刺激、强化学生的音乐智能,使学生的音乐智能得到一定的开发与发展,进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1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
教师应具备开阔的、多元化、发展的教学观念与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帮助每位学生找到适合其学习的方法,在关注、关心学生个体的过程中,即使学生的音乐智能稍微欠缺,教师对他的关心和关注也已经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方面发挥了激励作用。对那些被教师定性为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或许只是因为没有开启过音乐智能,对其加以持续的音乐强化学习与训练,或许他们的音乐智能会得到改进。这也要求教师具备足够的耐心,客观对待学生的音乐智能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音乐教育总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而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阶段性教学目标的设定也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所调整。
高职院校实施音乐教育的目标首先在于审美教育,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通过开设音乐类公共选修课,使学生学会一到两种乐器演奏或声乐演唱、舞蹈等音乐技能,让学生在音乐领域掌握一技之长,拥有一项音乐爱好,让这项爱好长久伴随在学生的生活中。
2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职音乐选修课课程设置
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多元智能理论公平地分析、评价了每一个个体,并为个人提供了教育改变能力、创新自我的可能。高职院校并非艺术专业院校,对学生音乐审美的培养不是针对少数学生的精英式教育,更多的是面向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审美普及教育。普及教育不意味着“一锅端”,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仍然要遵照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来因材施教。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建议高职院校开设以音乐鉴赏限定性选修课为基础,音乐实践类任意性选修课程为主的音乐教育课程。高职院校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比较活跃的,他们喜欢参加课堂之外的音乐实践活动,对音乐实践类课程很感兴趣。
越来越多的哲学家、教育心理学家开始意识到音乐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关于音乐教育哲学的争议也逐渐由过去的重理论教学转向实践教学。加拿大著名音乐哲学家、音乐教育学家韦恩·鲍曼教授就曾说过:“以听觉为取向的音乐教育,不是全面的音乐教育。”鲍曼教授这句话的立场是站在音乐表演者的立场,他希望所有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不应只是停留在音乐鉴赏领域,因为鉴赏性质的音乐教育属于被动式体验音乐的教育,并不能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音乐表演所带来的美好的音乐体验。
因此,高职院校教育本来就倾向于技能教学,音乐教育的实施也应遵循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广泛开设音乐实践类选修课,如声乐、钢琴、萨克斯、古筝、古琴、吉他、葫芦丝等音乐实践类选修课,满足学生对中外乐器的学习需求。重视音乐实践类课程并不是说音乐素养鉴赏类课程就完全不重要。音乐素养鉴赏类课程能够增加学生的人文内涵与修养,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要课程,是提高学生艺术品味的途径,也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有益补充。
3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音乐教育有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能够被课堂内容所吸引,有时候不仅仅取决于教师讲课的系统性、流畅性,或优美得体的肢体语言。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有的教师讲课内容很系统,语言流畅,举止大方得体,本应该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却发现自己在课堂开始后的一段时间走神了。怎样能够长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直观的教学目标、多样紧凑的教学安排、有趣的课堂导入、教师积极投入的情绪,这些条件将会更加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直观的教学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应展示在讲授知识之前,让学生对他们所要关注的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与把握。教学目标在课件上或黑板上的展示一定要短小精悍,这样不会让学生感觉到知识会很难。
多样紧凑的教学安排 这一点涉及人的注意力这一智能条件。人的注意力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具备长久的注意力,但有的不具备。高职院校的学生思维开阔、活跃,但对知识的长久注意力是有所欠缺的,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定把握一个度,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尽量不超过20分钟,然后转到下一个知识点,当然每个知识点内容的选择是要分主次的。
人的注意力完全可以受到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动机的影响而有所改变。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动机,逐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要对学生个体有所了解,一种教学安排不合适时,采用备用的教学安排去适应学生。课堂教学要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关注是有困难的,但可采取折中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安排,重点关注注意力不长久和注意力较长久的学生,在语言沟通上给他们一点儿提示就可能把整个课堂团队带好。
有趣的课堂导入 课题开始的前5分钟往往决定了一节课的学习效率,因此认为高质量的课题导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一点儿都不为过。有趣的课堂导入是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必要条件,也是营造轻松愉快学习氛围的必要条件。学生的优质智能会有差别,但随着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大部分人的视觉—空间智能在不断强化着,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所喜爱的影视文化作为教学导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
如在学习或鉴赏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时,可以先播放女生组合SHE演唱的《不想长大》这首歌曲,或韩剧《我的女孩》中的主题曲,因为这两首歌曲的主旋律都是节选自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主题。再比如在欣赏浪漫主义作曲家李斯特的第二首《匈牙利狂想曲》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卡通《猫和老鼠》的视频,其中猫在作为《匈牙利狂想曲》的钢琴演奏者,而老鼠在不断地给其添乱,这个幽默诙谐的场面既让大家觉得可笑,又记住了《匈牙利狂想曲》的旋律。
所选用的教学导入的视频应与音乐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在教学生鉴赏或用钢琴弹奏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时,可以播放现在流行的古典音乐演奏二人组合伊古德斯曼和朱铉基转调改编的《土耳其进行曲》。二人幽默诙谐的演奏风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他们转调演奏的《土耳其进行曲》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到同样的一首乐曲转调后乐曲的风格就完全改变了,真实地意识、体验到音乐要素对音乐风格的作用。
4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音乐教学的评价方法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教师应关注到每个学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如何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师要在对每位学生充分尊重、关爱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好分析、评价。应给每个学生做好相应的学习档案,记录所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部分。学习档案将跟随学生学习音乐的全过程,在学生更换教师后,仍要把学习记录本交给现任教师,以供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避免在教学过程中走弯路。每任教师都应该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得不改变教师时,应将学习档案交给下一任教师。
上述由多元智能理论给高职音乐教育带来的启发,探讨了高职音乐教育的教学观念、课程设置、音乐教育的有效教学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就高职音乐教育的实施给出一些方法与途径及个人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