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オ�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过去的教学思想已经逐渐发生变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一个引导者这一意识,已经成为当前的共识。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政策,多多考虑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个人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少教多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03
一、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灌溉式”教育的影响下,有些教师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过分强调灌输知识,采取生硬的阅读训练方式,教学空间较为狭隘,以至于学生被动地按照老师已经创设好的教学思维进行学习,导致语文阅读效率不高,学生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体会不到事物的本质和内涵。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的主动性受到抑制,这违背了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
2.过分看重教师讲解
“读”是语文阅读的灵魂,学生只有用心去阅读,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才能够提高阅读能力。但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作示范朗读,学生难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的内容,更谈不上对文章有何深刻感想。教师单方面地认为学生读不懂文章的内容将影响到教学进度,从而代替学生进行阅读,学生的主动性难以调动,学习兴趣低落,积极性较差,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练习替代阅读
在当今社会,现代教育的主要趋势是素质教育,但是应试化教育模式还在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思维,尤其体现在高中最后的阶段里。为了快速地提升高考成绩,大多数教师都会采取题海战术,高中阅读也就演变成了以学生练习和教师讲述为主的教育模式,久而久之,学生会更加依赖老师,并习惯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缺少善于思考的能力,更丧失了在阅读中的主动性。
二、“少教多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注重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少教多学”的教育模式主要是指从学生与教师两个教学主体出发,少教是指教师进行启迪性、针对性以及创造性诱导式教学,多学则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发挥主动性,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要积极落实少教多学的教育方针,明晰自己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畅想于知识的海洋中,用心去感受文章的内涵。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不要全盘否定学生的想法,要给学生指出问题,并与其进行感情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引学生正确有效地阅读文章,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思考问题。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中流露了痛苦的故国之思和无奈之情。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转身之间已是物是人非的惆怅心情,诉说他的囚居异国之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把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提炼出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采用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
为了能够提高高中语文阅读的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比如,创设情景,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语文阅读的时间,并积极参加语文阅读活动。例如,开展读书交流会,名篇诵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泼的阅读氛围中,主动地投入到活动当中去,并与同学们相互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大家一起阅读文章,然后积极讨论文章中蕴含的含义,并且每个人总结自己的观念进行阐述,交流彼此的想法,大家共同进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运用科学评价展开阅读教学
高中是学生比较敏感的阶段,此时学生特别在乎教师、同学对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在课堂中对症下药,发掘每个人的优点,并给予积极的表扬,增加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一些问题时,让学生阐述自己的阅读思路,一部分学生想法虽然正确,但语言表达模糊不清,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简练地组织自己想要说的觀点,并在心里先默念一下,看看有没有问题,然后再清晰地表达出来。通过这种以鼓励为主,引导依附的教育形式,不但能够顾及全体学生,而且学生在鼓励的情况下,会渐渐地爱上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总之,落实“少教多学”的教育模式,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确自己在语文阅读中的指导作用,采用新颖的阅读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运用科学评价进行阅读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由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