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6-11-19 02:17姜庆
商业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探索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会计专业

姜庆

[摘要]近年来,人力资源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已进入初级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阶段。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教育观念落后,专业课程体系与创业教育缺乏融合,实践环节缺乏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快教学模式改革,充分挖掘校内隐性资源,构建真实职业及创业环境,增强校企合作,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广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响应国家构建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现状而进行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创新性、开创性的个人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并不等同于创建教育,不是单纯的指导学生如何创办企业,而是一种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从本质上就是对学生创新创业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教育。结合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精神,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落后,专业课程体系与创业教育缺乏融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多数还是立足于学生岗位能力的教育。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的是学生专业知识与会计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创业思维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加之我国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会计学创业教育的理念尚未形成,在课程体系设置中理论课时偏多,实践课程偏少,创业教育未能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没有与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融合起来。2、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及环境。实践既是对理性认识升华又是对感性认识的验证,缺乏实践环节的创业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实践的过程就是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创新等综合能力。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对社会实践重要性认识不够,或者是苦于社会实践环境及平台的局限,实践教学的安排远远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

二、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针对会计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广东省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1.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快教学模式改革。(1)改变传统专业教育理念,优化高职会计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改变以往单纯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做法,将会计学生岗位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在专业教育基础之上,将创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入其中。不但针对会计学生开设了创业教育、创业技能训练、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一系列与创业有关的选修课,并且在专业平台课程中增设如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训练、跨专业实训等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潜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的实训课程。(2)基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改变教师在实施会计教学环节时,只注重传授学生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做法,而是将启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融入到专业课程中,课程设计采用“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设计中将教学驱动的任务情境化,即围绕着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选择一系列的典型案例,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情景模拟等方法组织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教学充满活力,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3)设置特有“三层双轨制”实践教学体系。“三层”是将职业技能训导由低至高逐步递进为职业基础技能实训、职业专项技能实训和职业综合技能实训三个层次。“双轨”是指会计手工处理能力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实训同步进行。“三层双轨制”实践教学体系,贯穿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在第五学期,学生离校实习前开设了由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多专业共同参与的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该课程是在校内构建一套仿真的商业社会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仿真综合实习环境主要划分为生产制造组织、商贸组织、物流组织、互联网+组织、社会服务类组织及政府服务组织,组织内部根据业务要求划分多个部门和岗位,各组织在仿真的社会虚拟商业环境中进行决策模拟运作,以形成一个有序竞争的商业社会环境,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模拟与决策,以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实践证明,会计专业学生积极参与跨专业综合实训,不仅能整合加深专业知识,而且可以最大限度挖掘自身潜能拓宽知识面,与此同时也培养了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软实力,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具有会计的职业能力,同时还具备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的素养。

2.充分挖掘校内隐性资源,构建真实职业及创业环境。(1)与校财务处深度融通共建。在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充分挖掘利用校内资源,可系统设计会计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合作模式,开发了相关的教材,选取现金出纳、银行出纳、会计多个财务岗位,以“现场观摩、过程参与、轮岗认知”为原则,设置了多个见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不但对财务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核算方法、内部控制等有了生动全面的了解,而且对真实职业状态打破了神秘感,增强了认知与自信,综合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2)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为了学生在学习创业知识的同时,能将所学运用到实践,在校内给学生们创造了完全真实的创业及职业岗位条件。首先,将校内宿舍区、运动场等人群较为集中地方的小店铺设立“创业园”,统一管理,公开招租。有意经营的学生个人及团队都可以向工商管理学院提交申请和创业计划书,通过了创业导师团队的公开答辩之后,就可以正式经营。每个创业店铺都有专门的创业导师负责指导,同时还配备多名会计专业学生担任的“小会计”,小会计们除了负责各店铺的日常财务活动,如建账、记账等,同时还参与店铺的经营管理,并按期准时提供财务报表。创业导师团队将定期对各个店铺进行考核,财务报表按时报送及经营业绩都纳入创业团队的考评体系。其次,还定期举办工商创业模拟市场,提供摊位给有志创业的同学进行创业实践。另外,依托专业学生社团定期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培养学生创业思维。通过这些校内真实的创业实践活动,不但提高了同学们的创业能力,同时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

3.增强校企合作,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1)建立以行业专家及企业家为主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建立定期的专题研讨活动制度,对专业的定位和规划、专业及课程建设与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和学生创业、就业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委员会成员每学期以定期和不定期方式举行关于就业、创业的专题讲座。通过委员们自身成功案例分享,从而激发学生们的专业学习和创业激情。(2)增强校企合作。创业教育离不开校外企业实践基地。在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与多家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培训机构以及会计、税务咨询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定期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早日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积累工作及社会经验,为毕业之后的就业及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接受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熏陶,不仅能提高会计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会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与动力,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猜你喜欢
探索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会计专业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