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芳
摘 要:数学教师应努力完善课堂教学,向数学课堂要效率,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更加高效。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两方面着手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进行研究。
关键词:数学课堂;效率;研读教材;引导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2-008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学校课程丰富多样,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许多家长让孩子参加课外多种兴趣班活动,因此,学生的生活很充实、时间很宝贵。作为一名教师,高效利用课堂40分钟,提高课堂效率,则可以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对于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现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如下。
一、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1. 把握教材,明确目标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凝聚了众多教学经验和理论思考。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深刻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切实把握教学的单元目标与每一节课的目标。
2. 精心设计,面向全体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教材重、难点,设计每一环节。其一,导入要激趣。教师要善于用导语吸引学生,从上课伊始,就使学生跃跃欲试地进入学习状态。比如,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时,教师说:“今天老师带了两个正方形纸片,边长分别是6厘米和4厘米,想一想,如果分别用这两个正方形纸片去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你觉得哪种纸片能将这个长方形正好铺满?先猜一猜,再动手摆一摆。”利用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二,新授知识要扎实。对于新授知识,一定要围绕重点和难点逐一突破。“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重点是寻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可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突破方法:让学生利用对公因数的理解,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列举和集合图两种思路,启发学生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而本课难点是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突破方法:重点训练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准确性和速度,从而提高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准确性和速度。其三,练习要精选。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编练习题,有计划地让学生练习,力求练习精当,练在点子上,才能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将一张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使纸没有剩余,至少可以裁几个?”如果学生第一次做这类题,可以在此题前再加一个问题“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厘米?”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问题做好铺垫,也让学生明白20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有层次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知道是应求最大公因数还是最小公倍数,对此,教师可以把两种题型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比如利用如下两个问题:“将一张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使纸没有剩余,至少可以裁几个?”和“用长6分米、宽4分米的方砖去拼一个正方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将两题进行比较、辨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解题技巧。其四,板书要合理。板书能反映整堂课的主线,好的板书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加深理解,便于记忆。首先,板书设计应做到格式规范;其次,板书内容应具有启发性、重点性。
二、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始终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1.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1)创设情境。在教学“确定位置”时,出示:这是某校五(1)班学生的座位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小军坐在哪里?通过学生的描述,准确揭示确定位置的方法“第几列,第几行”。同时,可以设计让学生在班级中找找自己的位置、好朋友的位置这一环节,既能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及时运用所学知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2)动手操作。在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时,让学生分别用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去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看哪种纸片可以刚好铺满。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同桌交流、观察和分析,探索其中的规律,加深了对公因数的理解。
2. 提问要讲究技巧
提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也是向智慧领域深入的信号,所以教师的提问要问在点子上,启发到关键处。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极其有利的。比如:“把46块水果糖和38块巧克力分别平均分给一组同学,结果水果糖剩1块,巧克力剩2块。你知道这个组最多有几位同学吗?”学生读完题目后,教师追问:“水果糖和巧克力被分完了吗?实际分掉了多少?”以启发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渐理清题意。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使全班学生都能参与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教师的鼓励中获得自信。
参考文献:
[1]黄志斌.试论构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6).
[2]朱发华,罗平.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